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

2011-06-07 06:49陈道德
园艺与种苗 2011年5期
关键词:套作套种甘蔗

肖 祎,吕 达,陈 政,陈道德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资中 641200)

深入挖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及复种指数,是当前增加蔗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结合四川省甘蔗的发展现状,合理发展蔗地间套作,有利于增加蔗农收益,提高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四川省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蔗地间套作马铃薯能改善甘蔗品质,提高甘蔗产量,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甘蔗间套作模式[1]。四川地区甘蔗12月至次年1月收获,3月播种,6月蔗林封行,蔗地裸露时间为3~4个月,这就为套作马铃薯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探明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笔者以甘蔗的常规种植方式为基础,在甘蔗行间套种马铃薯,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套作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以明确四川地区蔗地套种马铃薯的最适播种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蜀水洋芋,供试甘蔗品种为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自育品种川蔗26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资中试验站,沱江灰冲积中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海拔315.8 m,年均气温17.8℃,平均降雨量837 mm。试验共设7个马铃薯种植密度处理,处理A~G的种植密度依次为 2.40万、3.00万、3.90万、4.50万、5.10万、6.00万、6.75万丛/h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13.34 m×1.00 m);甘蔗种植密度均为18.0万株/hm2。每个小区开沟起垄,垄宽0.7 m,沟宽0.3 m,马铃薯于2010年12月8日单行播种于垄上,甘蔗于2011年3月6日播种于植沟内。施复合肥(N∶P∶K=13∶5∶7)225 kg/hm2、尿素 225 kg/hm2、辛拌磷4.5 kg/hm2(白斯特10%)作马铃薯底肥并杀灭地下害虫。播种后喷施乙草胺,进行芽前除草,覆盖薄膜,现蕾前喷施3.3‰的KH2PO4。马铃薯收获时将薯块以50 g重为标准分成大薯和小薯,并按小区分别称重[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套作马铃薯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处理G的产量最高,为1 027.50 kg/hm2;其次是处理F,平均产量为859.50 kg/hm2;处理B的产量最低,仅为586.00 kg/hm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平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5.45>F0.01=4.46)。新复极差(SSR)测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十分显著。处理G与处理F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与处理A、B、C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F与处理C、D、E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B产量差异显著;处理A、B、C、D、E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影响

以单个重≥50 g的马铃薯为商品薯,商品薯率为商品薯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由表1可知,除处理D和处理F的商品薯率低于60%外,其他处理的商品薯率均高于60%。其中以处理B的商品薯率最高,为67.14%;处理F的商品薯率最低,为55.6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商品薯的产量取决于总产量(F=0.88<F0.05=2.58)。

3 结论与讨论

蔗地套种马铃薯除能增加一季作物收益外,还能在马铃薯收获时结合甘蔗的中耕培土,节省劳动力。此外,马铃薯茎叶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甘蔗生长,减少化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蔗地套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得知各处理产量平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产量最高的2个处理间(6.75万和6.00万丛/hm2)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显著性;各处理间的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认为,在6.75万和6.00万丛/hm2密度下,产量和商品薯率差异均不显著时,种植成本越低则单位面积土地效益越高,因此,蔗地套种马铃薯密度以6.00万丛/hm2左右为宜。

[1]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等.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09(4):47-49.

[2]郑元煦,王铁忠.稻板马铃薯种植密度与施肥量配套栽培试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6(2):6-8.

[3]荣廷昭,李晚忱,吴渝生,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94-96.

[4]王慧,郑元红,牟东岭,等.不同播期和设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42-5144.

[5]阮俊,彭国照,罗清,等.不同海拔和播期对川西南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0-1951.

[6]曹兴明,曹宝亮,王顺利,等.旱地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和揭膜时间对其产量、商品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1998(3):23-26.

[7]黄广龙,梁国铭,郭忠富,等.马铃薯种植密度与追肥效应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6(4):343-344.

[8]卢凤初.施肥方法和密度对脱毒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72-873.

[9]龚静,李克忠,李斌,等.马铃薯不同覆盖厚度、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5(1)78-79.

[10]吴元奇,李尧权.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4):310-313.

[11]丛洪春,郭春堂,程瑞祥.塑料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9,29(5):342.

[12]方子山,张国志.脱毒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9,29(6):395-396.

[13]申承环,马辉.青海省浅山菜用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262-3265.

猜你喜欢
套作套种甘蔗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玉米套作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
甘薯与小麦套作对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与“三剑客”的书信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黑熊吃甘蔗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