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取配穴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2011-06-08 01:46贾小红孟令坡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配穴血管性针灸

贾小红,孟令坡



上病下取配穴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贾小红,孟令坡

(邯郸明仁医院,河北 056006)

观察上病下取配穴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6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上病下取配穴法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脑梗死;中风后遗症;上病下取配穴法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在我国近年统计表明,脑血管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存活的患者不仅遗留下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笔者自2009年至2010年采用上病下取配穴法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5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5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且脑梗死病情平稳,均符合2007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专家共识组”制定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0岁,平均(65±2)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5岁,平均(5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疗法

采用上病下取配穴法,取双侧足三里、丰隆、合谷穴。常规消毒后,毫针针刺1~2寸,行捻转手法,局部有酸胀感或麻电感,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星期天休息1 d,4星期为1个疗程。

2.1.2 药物治疗

口服尼莫地平,每日30 mg,每日3次。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2星期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

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的评分标准,进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满分30分,≥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

显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MoCA评分增加>6分。

有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MoCA评分增加>3分。

无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MoCA评分增加<1分或病情恶化。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检验和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6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Mo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是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可单独发生或与阿尔茨海默病伴发。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病变的形式包括梗死、出血、低灌注、栓塞和小血管病等,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卒中机制包括多部位梗死、关键部位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及视空间障碍等,还可伴随焦虑、抑郁、激越、冲动等情感行为障碍,这些情感和行为障碍同样也是患者致残的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西医治疗可用尼莫地平,该药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阻断钙离子超载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属中医学“呆病”范畴,其病机为血瘀清窍,痰蒙心窍为主,治疗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主。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气血充盈,髓海汲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伤寒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老年呆病是老年人在机体衰老过程中的病态表现,《内经》中描述人之衰老始于阳明脉衰,因此,阳明病变在衰老及老年呆病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影响[2-5]。上病下取配穴法在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上是指上肢或腰以上,下是指下肢或腰以下,如《灵枢·始终》篇所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为我们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取肢体穴位提供了理论依据[6-9]。合谷具有疏风解表,清胃调肠,通络镇痛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合谷对人体功能有着广泛的调整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为重刺激可以使大脑皮质抑制,轻刺激可使之兴奋。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对人体许多系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针刺足三里可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丰隆具有祛痰平喘,通便镇静的作用,现代研究丰隆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能扩张末梢血管,解除血管痉挛[10]。通过临床观察三穴合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1]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专家共识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52-1054.

[2] 于明秀.从阳明病变论述老年呆病的发病机制[J].新中医,2009, 41(10):1-2.

[3] 黄凡,邝伟川,周飞雄,等.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80-83.

[4] 李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6-8.

[5] 倪金霞,朱文增,于致顺.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3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43-45.

[6] 欧阳泠星,潘朝霞,吴远华,等.醒脑阴阳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11-13.

[7] 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等.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21-22.

[8] 陈晓军,方针,罗高权,等.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10-212.

[9] 穆艳云,李忠仁,程洁,等.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3-5.

[10] 王富春.腧穴类编[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54,291,178.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Lower Point Selection for Upper Disease in Tre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056006,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er point selection for upper disease in trea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5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nimodipin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dditionally.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84.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8.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treatment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sco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0.05).Lower point selection for upper disea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uncture; Cerebral stroke; Stroke sequelae; Lower point selection for upper disease

R246.6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9.589

1005-0957(2011)09-0589-02

贾小红(1968 - ),女,副主任医师

2011-03-09

猜你喜欢
配穴血管性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