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物志》的理想人格

2011-06-08 07:13吴文静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人物志影响

摘 要:东汉末年到魏朝初年是政治和学术都十分动荡的时期,这段时间也是新的学术形成的时期,《人物志》书中思想是汉末魏初学术过渡的思想,其理想人格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本文旨在揭示《人物志》书中体现的理想人格,以阐释魏晋时期的学术源流及其对玄学理想人格的影响。

关键词:《人物志》;理想人格;影响

作者简介:吴文静(1986- ),女,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

《人物志》是一部关于人的著作,其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书中体现的理想人格既承接了汉代的理想人格思想,又开启了玄学思想的理想人格,其理想人格要对汉代用人制度的思考开始。

一、汉代用人制度“名不符实”使士人开始展开“名实”制度的大思考

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开始陷入危机,加之频繁的天灾,致使人民生活困苦。宦官和外戚夺权,皇权旁落,两次党锢之禁更是使士大夫阶层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一系列的危机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大起义”,但在随后的很短时间里,“黄巾大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董仲舒建立的“天人合一”儒学体系也陷入崩溃,这段时期士大夫陷入了人痛苦和彷徨,开始对时代进行了批判和深沉的思考,怎样由乱转治便成为当时代的主要时代课题。人们往往寄希望于圣人来拯救世界,理想圣人应该是怎样也成为士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汉代以来的官制更加速了士人们的这种思考。汉朝选官官吏,地方用“察举”的方式,朝廷用“征辟”的方式,这样对人物品评的要求很高。随着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这种选官方式开始暴露他致命的弱点,“名”与“实”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时值曹魏时代,曹操父子推行名法之治,并颁布了四次求贤令,其中建安十五年令曰:“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谓滨者乎?又得无盗叟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1]才能是曹操考核人才的主要依据。曹操的人才观念是综合“名实”的一种名理学,他将人的“名”和“实”综合起来,对人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评价,在当时收效很大,也对传统的人才观的一种否定。这段时期重视人的作用,对人的才能的重视,必然会发展到对“理想君主”或“理想圣人人格”的探索,而那个时代不乏这样的讨论。

二、《人物志》的理想人格

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讨论人才的著作,属于“名理学”领域的集大成者,它的思想综合了儒道法等诸家,探讨人的才能问题,也是“名理学”对人的才性和理想圣人人格的总结。书中主要讨论人的才性,将话题由政治转向了玄虚,对玄学产生做了重要铺垫。《人物志》主要讨论了一下两个问题:

刘邵在《人物志•九征第一》中将人的才质分为五种: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这五种材质分别代表着人的不同特质:“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者也,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理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者也,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者也,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微通,通者微也,智之原也。”[3]“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4]劉邵将人的五种特质材质化,五行化,可见他仍然用汉代宇宙论解释人的才性,但对圣人人格,他主张“中和”,中和即中庸“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刘邵的圣人显然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圣人拥有除了中庸之德,还掌握了最高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聪明”,他在《人物志•自序》中说道:“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5]圣人拥有聪明的特质,就能知人,知人善任,可以成为王者。圣人拥有中庸之德,聪明的品质,他的品质表现为无名。

《人物志•体别二》中的圣人拥有中庸之德,用道家思想解释这种德:“夫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靧,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辩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6]拥有这种品德的人有“无名”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圣人拥有并且不可言说的。圣人在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上,圣人是不可替代的。刘邵的这种说法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用“无名”的思想解释中庸之德,这种以道解儒的思想已经十分接近王弼。因此《人物志》有很明显的过渡性,它的解释方式已经融合儒道。但在哲学高度上远不及王弼,刘邵的解释没有脱离汉代宇宙论的藩篱。

刘邵理解的圣人虽然用儒道综合解释,但体系是分开的,圣人是高于凡人的,是理想中的君王,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英雄”也是理想君王,但是没有到达圣人的高度。《人物志•英雄第八》中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是故聪明秀出者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就像刘邦和项羽,二人都兼有“英”、“雄”,但项羽“雄”居多,刘邦“英”居多。如果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英雄是现实存在的,而圣人是难以企及的。

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向玄学过度的“名理学”著作,它提出了玄学中一直讨论的问题,即圣人问题。《人物志》中提出了圣人的品质,但是这种圣人是理想中的人物,它在圣人和凡人中竖起了鸿沟。但着重论述了“英雄”,“英雄”是理想君主人选,是真是存在的。这都是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刘邵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已经接近玄学,解释方式也开始由为政治服务走向玄远。

注释:

[1]《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4页。

[2]《人物志》,刘邵著,王水校注,2007年版,第166页。

[3]《人物志》,刘邵著,王水校注,2007年版,第166页。

[4]《人物志》,刘邵著,王水校注,2007年版,第164页。

[5]《人物志》,刘邵著,王水校注,2007年版,第172页。

[6]《人物志》,刘邵著,王水校注,2007年版,第193页。

猜你喜欢
人物志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人物志
人物志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