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铋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2011-06-09 08:59张云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3期
关键词:胶体金螺旋杆菌托拉

张云忠 陈 楠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的研究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临床上用于溃疡病的药物很多,然而就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来看,主要有减少胃酸,增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和根除幽门螺杆菌三个环节。我们于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应用泮托拉唑、铋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例52例,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所选消化性溃疡患者52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所有52例患者均经胃镜及胶体金法证实的HP阳性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HP感染检测采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停药4周,再次用胶体金法检测HP。男31例,女2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0.5±2.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溃疡27例。凡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哺乳期妇女及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激素的患者均排除入选病例。

1.2 给药方法及观察项目

泮托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4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各2次/天,疗程2周。观察患者腹痛、反酸症状变化,治疗前后复查胃镜及尿素酶抗体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以愈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内镜下溃疡愈合判定标准:治愈:消化性溃疡面及其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消化性溃疡面消失,但粘膜面仍有炎症;有效:溃疡面缩小在50%以上;无效:溃疡面缩小在50%以下。统计治疗有效率率以治愈率+显效率计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4周后进行复查。应用胶体金法检测HP,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判为HP根除。治疗期间同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

1.4 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给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检验结果异常按与应用药物的关系分以下5级评定: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与无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三者之和计算。

表1 生长抑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5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其中治愈率为86.54%(45/52),治疗有效率为94.23%(49/52),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82.70%(43/52)。具体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

本次治疗过程中,可供评价病例52例,发生恶心3例,皮疹2例,黑舌和黑粪8例,暂时性转氨酶升高3例,不良反应较轻微,经对症处理或结束用药后可自行缓解,未有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也是人群中一种常见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20%[1]。多方面临床资料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资料显示,80%以上的胃溃疡患者,95%~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检测Hp均呈阳性。而经治疗根除Hp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则可下降到1%~3%[3]。因此,治疗中彻底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行之有效的方法。幽门螺杆菌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在胃中生成氨,改变胃的正常生理条件,致使胃泌素和生长抑制分泌紊乱;同时幽门螺杆菌还能直接破坏上皮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形成氧自由基,使胃酸分泌过多,破坏正常的胃黏膜屏障,诱发胃及十二指肠发生溃疡。因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感染应在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抑制胃酸分泌及胃黏膜保护的综合措施治疗。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是治疗酸相关性溃疡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可透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进一步转化为次磺胺类化合物,后者再与H+-K+-ATP酶 α亚基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形成共价结合的二硫键,而使H+-K+-ATP酶失活,起到抑制泌酸活性的作用。胶体次枸橼酸铋在酸性环境下能够形成不溶性铋盐,覆盖于溃疡表面,阻断胃酸、胃蛋酶对胃粘膜的侵袭作用;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并增加黏膜血流量;可使表皮生长因子聚集于溃疡部位,促进愈合并杀灭Hp。克拉霉素在控制幽门螺杆菌时,单一用药Hp根除率为42%~54%,是目前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阿莫西林是β-内酰胺类药物,用于治疗Hp感染时疗效较好,耐药性很少见。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与抗 HP 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使HP的根治率明显提高。

本组患者经泮托拉唑、铋剂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愈合率为94.23%(49/52),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82.70%(43/52)。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应用泮托拉唑、铋剂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 劳国琴,王佳良.4种拉唑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比较[J].医药导报,2006,25(2):160-162.

[2] 严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3,23(8):2-3.

[3] 邱世犹,陈文力.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0,2(1):50-51.

猜你喜欢
胶体金螺旋杆菌托拉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图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