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邮票看汉口茶业

2011-06-11 01:22陶兆娟
茶叶 2011年3期
关键词:工部局汉口书信

陶兆娟

(中国茶叶博物馆 杭州 310013)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老百姓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邮票从1840年在英国诞生以来,170多年里,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发行了数十万种。在这些五彩缤纷的“方寸之地”上,绘印的图案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气象、人际、语言、文艺、体育、科学、技术、风土、人情等等各个领域。世间万事万物几乎无所不及。为此,人们把邮票誉为“国家的名片”和“袖珍百科全书”。人们收集邮票、欣赏邮票以至研究邮票,希望从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而茶文化与邮票的结合正是我国饮茶风俗的生动反映。

说起茶文化邮票,不能不提的就是茶担图邮票。在我国的邮政史上,发行过数以万计的各类邮票,晚清早期邮票凤毛麟角极难寻觅,而以农业特别是茶业入画的更是微乎其微,这枚茶担图邮票以运送茶叶的普通农民为主图,表现了当时一般茶工的劳作及装束打扮,极为贴近百姓生活。茶叶贸易作为一种商业内容反映在邮票上,在早期邮票中是仅有的一种。可见当时茶叶作为一项重要的外贸物资,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当时欧美国家对华茶有相当需求的例证。

这枚茶担图邮票是由汉口书信馆发行。为了理清脉络,先简要介绍下汉口书信馆。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不平等条约,开放了通商口岸。外国势力在个通商口岸先后开办了各自为政的“书信馆”,并发行邮票,人们通称为“商埠邮票”。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建立“上海工部局书信馆”,1877年前后上海工部书信馆在汉口设立了一处邮政代办所,专门收发汉口与上海以及厦门、镇江、福州、烟台、南京等我国沿海、沿江各大通商口岸之间的往来邮件。后来,由于汉口本地商务的日益发达,该代办所的业务也随之逐渐发展,寄出信件数量不断增加,经过与上海工部书信馆协商,从1893年1月1日起,汉口代办所改为完全由本地自办的“汉口书信馆”(Hankow Local Post Office,简称 Hankow L.P.O.,即汉口商埠邮局或地方邮局)。

1893年5月汉口书信馆的自用邮票在本地印制完成,邮票的印刷,除第四版外,都为当地厂家印刷。汉口书信馆共发行了5套邮票,第一套3种主图均为担茶图;第二套5种,2分,5分,10分主图仍为茶担图,20分主图为黄鹤楼,30分主图为汉口工部局大楼;第三套2种,与第一版一样以茶担图为主图;第四套5种2分,5分,10分主图仍为茶担图,20分主图为黄鹤楼,30分主图为汉口工部局大楼;第五套5种2分,5分,10分主图仍为茶担图,20分主图为黄鹤楼,30分主图为汉口工部局大楼,加盖了P.P.C,为法文 Pour Prendre Conge 的简称,也就是告别的意思。

以此可以看到,茶担图在汉口书信馆发行的邮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实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看到,汉口书信馆以“茶担图”作为邮票内容其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武汉地处长江茶区的腹心,水陆交通畅达,号称“九省通衢”。明末清初,汉口兴起,茶叶贸易逐渐兴旺起来。清朝乾隆年间,山西茶商来鄂制茶。所制之茶,经汉水北上运销我国西北地区。到了道光年间,广东茶商在汉口设茶庄收购精制红茶,再运往广州。在此过程中,汉口不但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市镇,亦服膺全国四大名镇之名,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茶叶港口。“汉口”几成为武汉的代名词。以汉口为中心的武汉在全国的地位和知名度从而大为提升。

晚清民国期间的湖北又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茶区域。《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放长江汉口,九江,镇江三口岸,汉口成为晚清民国我国著名的茶叶集散地。当时的汉口,是闻名世界的“茶叶港”,以汉口洞庭街、兰陵路、黎黄陂路为起点,经汉水—襄樊—洛阳—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杀虎口—呼和浩特—恰克图—雅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彼得堡—莫斯科—欧洲,形成了一条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齐名的“茶叶驮道”。作为重要的长江口岸,驻有英,法,德,俄,比,日,西,瑞,荷,意十国领事馆。茶叶贸易使当时的汉口呈现出带殖民色彩的畸形繁荣,成为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2位的商贸中心,被海外商人称之为“东方芝加哥”。汉口茶市最旺时,销售茶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汉口开办原料加工厂,如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所说:“一八六一年汉口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俄人乃在此建立其砖茶工厂。”

《茶担图》邮票中的茶叶挑夫应该是来自汉口周围茶叶产地,据说这些挑夫到汉口后喜欢聚居在一起,以至在江汉关附近还形成了一个叫“茶担巷”的街巷。由此可见当时汉口茶叶外销的盛况。

19世纪末,由于俄商逐渐退出汉口茶市,以及印度茶、锡兰茶的竞争等多方原因,导致汉口茶市场逐渐衰微。逝去的繁华却在这枚小小的《茶担图》邮票上留下了鲜明的足迹,如今我们从它身上仿佛看见当年茶市忙碌的商人,喧嚣的码头,还有流着汗水的担夫们在码头行走的身影……

1 张笃勤.晚清汉口茶市与武汉社会经济.江汉大学学报,2005,(22):24-27.

2 陈 倩.开埠前后的汉口茶市.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9):33-34.

3 陈兆汉编著.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香港邮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

猜你喜欢
工部局汉口书信
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增捐风波述论
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参政运动实际成效考察
打分
《汉口北》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共 筑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