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学校发展的王道

2011-06-19 09:51祝正洲
湖北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间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祝正洲

校园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现,它是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理念、教育风格、办学特点等一系列非物质因素长期积累、总结提升的综合体现。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

武汉市积玉桥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用校园文化来美化学生心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该校以“进步就是成功”为核心理念,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进步就是成功”是校园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

进步就是成功。什么是进步?进步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现实出发,向自己的目标靠近,进步本身就是成功。该校将追求进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用进步文化氛围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正确理解“进步就是成功”的校园文化内涵。“进步就是成功”,是一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力于人人进步、天天进步、面面进步,从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基本方法是“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天一个小希望,每天一个小进步”;其基本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前进一大步”。它要求人人进步,就是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天天进步,就是人人每天一个小目标;面面进步,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营造“进步就是成功”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校门口安放“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提醒石,在正对着大门的花坛边矗立着“积玉成材,琢璞成器”的励志石,时刻提醒学生人人进步、天天进步、面面进步。在教学楼旁设立“进步就是成功”阅报栏,展示学生的手抄报、活动掠影等内容。操场两边是展示班级和学生进步的展示栏。整个校园营造出了“进步就是成功”的文化氛围。

用好“进步存折”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积玉桥学校进步银行”申请开户成为“储户”,每发生一笔交易均需填写“进步存款单”和“存款支付单”,由班主任负责审核,根据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或表彰给予不同的分数奖励,计入“进步存折”。学期末,德育处根据学生总的“存款”,分别给予“进步状元”等不同级别的称号。“进步存折”记载的是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点点滴滴的进步、持续发展的进步,通过鼓励学生进步来促进学生发展。

不断表扬和鼓励进步班级和学生。为了彰显班级的进步,用日评、周评、月评的方式每天在“班级SHOW”的评分栏上公布班级的综合评分,每月在各班进行“进步状元”评比,评比优秀的学生名单上墙,并附上颁奖词。通过这种形式鼓励进步、表彰进步,让学生实现个人进步。

弘扬传统是校园文化育人的特色措施

本着“弘扬传统,彰显文化,着眼内涵,美化心灵”的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活动。

巩固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成果。进一步完善《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及古诗词的诵读措施,分年级、分学段引导小学生全面诵读原文,鼓励对浅显文句的学习与运用,引导中学生初步理解《论语》全文。与此同时,学校慢慢在向“名著导读、书画艺术、名曲欣赏”等方面推进,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巩固棋类文化普及成果。学校在秉承传统、结合本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棋育德、以棋冶情、以棋促智、以棋会友”的棋文化建设构想,运用体育课和兴趣小组等阵地,促使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五子棋、围棋、国际跳棋及桥牌普及率达到90%。同时,注重人才发现和培养工作,组织部分有一定功底的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巩固“两会两节”活动成果。学校每年开展运动会、智运会、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读书节活动,充分利用课间、中午等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扩大宣传力度,增加“两会两节”的影响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展示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巩固书法练习成果。在小学部,落实好“20+20亲近母语”活动,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读写功。早上20分钟诵读,中午20分钟写字,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每日行政执勤进行检查,做好相关记载。在中学部,落实好毛笔字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和掌握基本的练习方法。

阳光课间是校园文化育人的活动载体

课间文化体现的是行为文化。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短,统一组织不现实,所起的教育功能往往被忽视。如果营造一种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文化氛围,就能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充满阳光。学校按照“群体性、趣味性、健身性”的思路,坚持“体育与艺术融合,锻炼与休闲结合,传统与现代统一”的原则,设计创编阳光课间活动,让课间活动充满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参加课间游戏活动。学校先后开发了滚铁环、跳房子、丢沙包等传统学生健身项目,同时开设了水毛笔练字大厅,供学生在课间涂鸦;因地制宜,在每个教室的走廊上开辟了书法展示墙,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以上举措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和教学有机结合,而且大大充实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课间光顾“流动书吧”。本着“有书读、好读书、读好书”的精神,在“家有图书架,校有图书室,班有图书角,走廊有图书吧”的基础上,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在教学楼一至四楼的走廊上设置“流动书吧”,供学生课间随时阅读。“流动书吧”里的书主要由学生自己捐赠,以杂志期刊为主,方便学生课间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把阅读当成习惯。

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氛围。课间不宜进行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徜徉绿色草坪、观赏空中花园、鉴赏励志玉石等。学校教学楼一至五楼的室外墙壁上分别有棋类文化、书法沿革、国学简介、礼仪常识等文字、图片资料,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课间阅读学习。

引导学生课间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学校倡导学生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倡导学生勤说“请”“谢谢”“对不起”;倡导学生见到教师打招呼;倡导学生在走廊上尽显文雅,操场上展示英姿;倡导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等。

长效德育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保障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长效德育来保障,而长效德育依靠的是制度。学校在营造追求进步的文化氛围时,注重文化的内涵提升,通过制度文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不断培养“习惯良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

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和书记牵头的心理健康维护小组,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去年利用初中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了功能完备的心理咨询室,引进沙盘等专业的学生心理辅导设施。同时,督促落实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并通过班会、手抄报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完善德育工作系列化特色的制度建设。学校依据工作实际,制定了《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推进计划》《年级德育重点工作推进简表》等。同时,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班会制度等让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在德育工作方面应发挥的作用,即学校党政联席会在德育工作上的决策作用,分管校长负责的德育处在德育工作上的核心作用,德育主任负责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的组织作用,教导主任负责的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学科渗透作用,团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上的参与作用,思品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指导作用,行政人员特别是政教员在德育工作上的服务作用。

完善日查月评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日常化、精细化、制度化、行为化。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一周为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除常规一日三扫外,德育处在各包干区设立清洁卫生监督岗,引导学生不乱丢、不乱扔、不乱画,要求学生做到“五无”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督促学生爱护校园环境,规范学生的保洁习惯。

猜你喜欢
课间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快乐课间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