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锐民国史

2011-06-20 01:53子璇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野史正史康有为

子璇

平素很关注历史,前几天在好友的推荐下,看了雾满拦江先生的新书《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看完之后,有感而发,禁不住就想写几句。

雾满拦江在史料选取方面,确实堪称独到,他从历史深处选取一些几乎已被遗忘、对大众来说较为新鲜的史料,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康有为在谋弑慈禧太后之前,曾与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有个约定,即取消日本国和大清国国号,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合称大东合邦”。也许笔者孤陋寡闻,这条史料确实让笔者眼前一亮,至少笔者以前未曾见过。对史料进行搜集和挖掘,很能显示一个历史研究或写作者的基本功,只有做好了功课,才能在通俗讲史中拥有发言权。无疑,雾满拦江在这方面,让笔者看到了信心。

史料收集工作做得扎实,有了更多的史料,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有深度地评价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如在分析了诸多史料后,雾满拦江先生比较了“百日维新”和“袁世凯政改”失败与成功的历史背景,指出“全国人民都以为康有为知道怎样收拾清朝的乱摊子,康有为本人也以为自己知道,实则他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袁世凯政改”虽与“百日维新”换汤不换药,但却能够成功,是此时全国的形势需要改革,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通过扎实的研究,雾满拦江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也显得很新锐,虽未必贴切,但还是很有启迪作用,为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如“康有为”此前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很悲催的维新志士,却不知政务处理能力是其短腿,而袁世凯在人们心目中则是个坏得冒泡的封建余孽,却不知其也是个能力高超的政治家。试想,在清末及民国初年那激荡的年代里,没有超强的能力,能站到历史的舞台上吗?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做坏人,也需要有做坏人的资本—能力超强的坏人。

类似的新锐史料及观点,在书中比比皆是,让笔者大开眼界。本来,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谁也没办法再现。而随着时光流逝遗留下来的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对当时历史情况的一种反应,现在普遍认为正史可信度要高。但是,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书写者都抱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局限性,难免会有失偏颇。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倒宁愿去相信一些野史流传下来的蛛丝马迹,因为历史是活在人民的心中,而不是活在强者的笔下。

后人对历史的考证与解读,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的事儿,谁也不敢说自己所讲述的就绝对是历史的真相,相比那些通篇仁义道德、自誉严谨的正史,笔者倒更愿意看雾满拦江的文字,轻松、有趣,虽不能作为正史阅读,但却可以能更接近真相。

责任编辑:江北 mdn802@126.com

猜你喜欢
野史正史康有为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正史和野史哪个更接近真实
野史在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正史、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