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草原保护 遏制草原退化

2011-06-21 07:48刘宇飞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畜牧业草地草原

文│刘宇飞(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草原保护意识淡薄,有关政策不配套,加之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建设、石油、天然气、煤炭、食盐、公路铁路等建设,草地被占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各类草原破坏现象严重,天然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逐步扩大,草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草地功能锐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一 、草原退化的原因

草原沙化退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是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严重干扰,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1.人们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认识不全面。人类的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生态平衡。草原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与原生性的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有为人类提供中草药、养畜饲草、旅游景点等经济服务的功能。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是造林可以取代的。全社会的人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分享着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草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保护和建设草原的责任意识不强。只重视追求草原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保护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草原法制不健全,监理体系不够完善。保护草原、建设草原、合理利用草原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

2.全社会乃至各级政府对草原的保护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早在1984年就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草原法也于2003年实施。但是,部分人对保护草原没有提高认识,依然我行我素,有法不依、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中游,总土地面积为7053平方千米,全区土地划分为风沙滩地类、黄土丘陵沟壑地类和河谷川道地类,拥有各类草原428万亩,占总面积的29.3%。近年来,随着煤、油、气等资源的大量开采、 开发对草地破坏十分严重,违法破坏草地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

3.草原建设政策环境不平等。长期以来,草原建设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据统计,1978年到1994年,中央财政对草原的投入平均每年不到2000万元;2000年以后,尽管投入有了明显增加,但2000年到2008年的9年中,平均每年每亩草原的投入也只有0.4元;退牧还草工程作为目前草原上最大的建设项目,实施6年来安排围栏建设任务不到6亿亩,仅占我国草原面积的十分之一;同时,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牲畜棚圈、人工饲草地建设严重不足,目前全国累计人工种草面积只有4.3亿亩,仅占天然草原面积的七分之一。

草原投入与草原保护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牧民的期盼相比差距很大。近十年我国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资金近1万亿元,草原累计投入仅240亿元,仅占2.4%。据测算,2005年到2009年,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补贴是牧区半农半牧区牧民的63倍,同样作为生态补偿政策,国家给予退耕还林的政策性补贴年限是5到8年,而还草仅为2年,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民倾向于退耕还林而放弃种草。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毁草还林现象。实际上,种草还是种树要因地制宜,要把恢复植被作为主攻方向。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地应以灌草植被为主,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应实行退耕还草、封育等措施,沙漠化地区不宜种植乔木,否则会加剧水分的蒸发。切不可一味种树,否则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不得不走回头路。

4.草场超载过牧现象并未改变。近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持续增长,造成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现象。虽然有些地方实施划区轮牧,划季轮牧,封山禁牧,但是偷牧、滥牧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而且由于没有采取有计划的科学的划季轮牧或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沙化、退化仍然严峻。榆阳区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舍施养羊,加强草原执法等多种措施,但是偷牧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天然草场沙化、退化现象严峻。

二、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开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草原保护建设利用事关植被的恢复与保护,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利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草原恢复与建设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把草地植被的恢复建设与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结合起来。要切实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目标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强化依法治草,认真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要实行严格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草业生态监测机制,促进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开垦、乱挖、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遏制草原面积递减的趋势。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基本草原保护、草原植被恢复费用、征收管理方面的配套法规。

3.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草原投入力度。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是生态恢复的关键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具体工作中重林轻草,建议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理解草原在自然资源构成和生态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性,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决策,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林草并举,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把草原工作提高到应有的战略位置。

猜你喜欢
畜牧业草地草原
映像畜牧业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草地上的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Laughing song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