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2011-06-21 06:25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示范场创建活动陕西省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辖10市1区,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0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83.2万人,是传统的农业省份。畜牧业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陕西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一、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取得新成就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为抓手,突出生猪、奶牛两大产业,加大资金扶持,推广先进模式,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质量监管,全省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显著成效。

1.规模养殖取得新变化。传统散养生产模式逐步退出生产领域,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百万头生猪大县、万头生猪养殖专业村、千头奶牛场和奶牛标准化示范小区等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全省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3个、建成千头奶牛场4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851个,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分别占到全省的62%、50%,比“十五”末提高了20个多个百分点。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场、铜川大匠集团100万只蛋鸡场、秦宝牧业杨凌万头肉牛产业园、戊寅万头肉牛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大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成为陕西省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正大集团三原现代化蛋鸡场单栋存栏16万只为全国最大。

2.供种能力实现新突破。全省建成各类种畜禽场854个,存栏基础母牛2.1万头、基础母羊2.6万只、基础母猪19.8万头、种鸡140万套,初步建成了“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层次分明、功能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去年,省上投资8700万元,引进澳大利亚高产奶牛1万头,奶牛优良核心群规模不断扩大。投资1.2亿元新建成的省奶牛中心,存栏澳大利亚高产奶牛1800头,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设施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2010年省财政补贴1200万元先后两次从美国、法国引进原种猪1555头,第一次引进的1000头原种猪,建成4个省级原种猪场,有效保证了全省各地纯种猪的需求;本香集团在杨凌、凤县、永寿、洛川各建设1个基础母猪存栏5000头的种猪场,其单栋存栏为全国规模最大,在杨凌建设的20万头仔猪繁育场也正在抓紧实施,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同时,安康阳晨牧业公司基础母猪存栏5500头、兴平星光基础母猪存栏3200头的种猪场、石羊集团澄城2000头种猪场等标志性的种猪场相继建成投产,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3.示范带动取得新发展。按照“建成一个示范场,带动一大片规模化养殖”的思路,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了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全省建成部级生猪示范场11个、省级生猪示范场75个、市级生猪示范场15个。由于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带动,陕西省生猪标准化水平、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化水平比创建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结合标准化示范创建,近年来陕西省扶持建设了36个生猪万头示范村,示范村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由建设前的340户发展到2010年的1816户,增长5.1倍。推广以千头奶牛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的 “千阳奶牛”模式,全省创建部级奶牛示范场20个、省级奶牛示范场19个、市级奶牛示范场12个,带动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大幅提高,全省奶牛单产达到5000千克,比“十五”末增长了24%。

4.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防疫程序化的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春秋集中免疫的同时,大力推广程序免疫,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以来,全省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西安世园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去年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达到农业部颁发的消灭标准,通过农业部验收。强化监督管理,推行健康养殖,促进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稳定了主要畜产品的市场供应。特别是生鲜乳生产基本实现了散户并大户、大户进小区,基本实现了机械挤奶。“十一五”期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全省抽检生鲜乳1500多批次、合格率100%,抽检饲料产品5100多批次、合格率97.5%,抽检兽药1500批次、合格率93%,抽检兽药残留2194批次、合格率100%,全省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拉动市场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5.生态养殖成为新亮点。按照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在大型规模养殖场推广干清粪、堆积发酵、畜粪还田,并积极争取国家沼气项目,粪污沼气发电,沼渣、干粪用于有机肥生产,去年101个省部级示范场目前已全部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效地减少了畜禽粪便污染,促进了苹果、蔬菜、粮食品质的提高,实现了种养业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推广自然养猪法技术,2009年以来,省财政每年投资500万元扶持武功县自然养猪示范县建设,建成发酵床养猪小区22个、养殖场38个、自然养猪年存栏8.3万头,带动了全省生态养猪的发展。积极开展有机肥加工,今年陕西省投资3400万元,在27个大型养殖场配套建设万吨有机肥加工厂,目前,全省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达34个,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部省同步启动,创新发展模式,扎实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近年来,陕西按照部里的安排部署,严格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了示范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1.省部同步启动,认真部署安排。紧抓农业部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的机遇,把标准化示范创建作为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重点工作,严格标准程序,及时安排,认真部署,省上及11个市区都成立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去年5月份,省上召开了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启动会,今年6月份陕西省再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示范创建工作。在实施部级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创建范围,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并印发了《陕西省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和《陕西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创建标准、工作步骤和措施。2010年,全省共创建部级示范场31个,省级示范场70个。今年,我们在完成11个部级示范场创建的同时,还安排了74个养殖场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做到部省同步创建,加快了陕西省标准化示范创建步伐。各市也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全省共创建市级示范场130个。在今年初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陕西省还对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6个先进市、30个先进县区、45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极大调动了各地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2.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示范创建。把标准化示范创建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大对标准化示范场的项目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养殖场参与标准化创建的积极性。陕西省今年在畜产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去年50个部、省级示范场予以资金扶持,支持创建单位改善饲养条件;同时加大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向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倾斜力度,在省农业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下发的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规定对部、省级示范场优先安排。今年,已为30多个省部级示范场安排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

3.强化培训指导,提高创建质量和效果。为了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步伐,陕西省在杨凌示范区建立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聘请相关专家组建技术培训队伍,常年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截至9月底,已招收学员216人,实际培训50人。结合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省上成立了创建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由相关畜牧兽医技术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各市区创建活动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今年,进一步充实专家组队伍,将各市经过农业部培训的畜牧业务领头人纳入省技术指导组,进一步加强省级技术组的力量。去年以来,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专家编印了《陕西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等技术资料2本,共印2万多册,下发各市县和示范场。先后举办了4期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培训班,对各市具体负责示范创建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示范场技术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市也建立专家队伍,负责对本辖区示范场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各县区落实技术人员进驻示范场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示范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业务人员技术培训120场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防疫程序化的原则,今年,省财政安排200万元,对关中地区规模奶牛场和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场兽医人员进行分片培训,努力提高规模养殖场防疫水平。

4.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把关验收。坚持平时检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工作进展情况、达标情况、申报验收等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市对创建活动进行督查指导,对照国家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对各示范场创建工作逐项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工作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改正。各市县也都定期深入创建单位,督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创建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积极做好标准化示范场的申报工作,按照验收程序,在市县逐级验收的基础上,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深入创建单位,对申报的示范场逐个进行验收。

5.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创建活动。突出生猪、奶牛两大主导产业发展,以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为重点,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2009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000万元扶持渭北果区的澄城、洛川、旬邑3个县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2010年底,已建成千头以上生猪扩繁场3个,600头的商品代种猪场108个,发展生猪育肥示范户4042户,建设标准化圈舍5298栋,96万平方米。3县生猪存栏114万头、出栏155万头,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130%、198%。以千头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开展奶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投资1700万元,扶持千阳县实施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1个,入区奶牛达3100多头,是建设前的1.5倍,并探索总结出了“千阳奶牛养殖模式”。今年又投资500万元,启动了陇县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计划年内改扩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0个,奶业标准化养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6.积极探索实践,创新示范模式。在加快主导产业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产业示范创建,先后安排500万元推广秦宝肉牛模式,安排300万元推广麟游肉羊模式,安排200万元推广富平奶山羊模式,安排200万元推广蒲城肉鸡,安排200万元推广靖边白绒山羊养殖模式。今年又安排1000万元推广丹凤肉鸡模式,全省已建设肉牛、肉鸡示范县2个,肉羊、奶山羊、绒山羊示范县各1个,促进了特色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

猜你喜欢
示范场创建活动陕西省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开展幸福企业创建活动让职工在共建共享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访徐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刘洪印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
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