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资教生快速成长的乐园

2011-06-27 09:47彭晓映田承艳
湖北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郧西县学校课堂

◎/彭晓映 孟 涛 田承艳

>>郧西资教生王华祥举办个人画展。

“我是外地人,郧西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我和孩子们已经离不开彼此了。如果有可能,我会一辈子留在这里,继续为实现我的梦想而努力。”在刚刚召开的郧西县“百佳教育人物”颁奖晚会上获得“十佳资教教师”称号的李帅帅动情地说。

去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的李帅帅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人。自小酷爱音乐的他,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他了解到郧西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音乐的天堂,于是主动放弃了一份高薪工作,毅然来到郧西县马安镇中心小学从事资教工作。

李帅帅是自2004年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启动以来,郧西县先后接收的495名资教生中的一员。这些资教生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的130所中小学,为郧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我已经离不开郧西了”

郧西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引入资教生是郧西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一个重要契机,要改变郧西落后的经济面貌,必须借此机会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县委、县政府把实施“郧西人工程”与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国家“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明确了县政府、县有关部门和资教学校三方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设立“三支一扶”管理办公室,加强对资教生的管理,县财政局、教育局、人事局、编制办等职能部门从资金保障、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等多方面做好服务工作,真正使资教工作做到了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全县教师自然减员情况,将资教期满的资教生通过定向考试考核的办法纳入人事编制管理,县教育局从报名、资格审查、办理聘用合同、户档管理及办理进编手续等环节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为外地来郧西的资教生提供便利,对工作业绩突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还给予加分优惠。截至今年9月份,郧西县共有206名资教生通过资教生定向招聘考试和中小学公开招聘考试,正式扎根郧西。“郧西的资教条件很优惠,这里的人非常热情淳朴,我感觉我已经离不开郧西了……”今年8月份,通过资教生定向招聘考试进编的青海籍资教生莫延红如是说。

“学校就是我们的亲人”

为了让资教生能够扎根山区、安心工作,郧西县不折不扣、积极落实资教生的各项待遇。对全县所有资教生执行试用期满后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新的工资制度,高定二个薪级工资标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每年6月份,“三支一扶”办公室组织对所有资教生进行年度考核,将5000元年度考核奖直接拨至考核合格者的个人账户。同时,资教生与正式教职工同等管理,教育局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并比照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为其落实绩效工资。仅2011年,全县就拿出50余万元为资教生办理了各类保险。

资教生报到时,县领导亲自出席欢迎会,各乡镇学校给予每名资教生300元的安置费,每年为每名资教生补助400元交通费,并报销往返两趟探亲差旅费。教育局要求凡接纳资教生的学校,必须优先保证资教生有寝室和集体食堂,让他们吃住安心,能够迅速静下心来工作。教育局局长易文冰要求局机关干部下基层时,一定要看望资教生,多同他们交流谈心。各乡镇学校对资教生精心安排、周到服务,将有恋爱关系的资教生安排到同一所学校工作,促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资教生结婚,学校老教师像给自己儿女操办婚事一样,非常隆重。马安镇2006届资教生康修炜、韩珊,景阳乡2007届资教生王绪乾、王晓明等20多对资教生喜结连理,还有多名资教生与当地青年结婚。前不久,一名资教生的父母从甘肃赶来参加孩子婚礼后发出感慨:“这比我们当父母的办得还周全!”

教育局人事股建立了多个“资教郧西”QQ群,及时在群里发布政务信息和通知,密切关注资教生的动向,分管副局长彭晓映常在群里与资教生交心,形成了积极、团结、和谐的舆论氛围。教育局人事股还为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人才数据库,有针对性地为服务期满的资教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平台,保证优秀教师不外流。

景阳乡初级中学是郧西接收资教生最多的学校,学校用房极其紧张,为确保来校的资教生一人有一间住房,本校教职工便两人合住一间;六郎乡初级中学出资为资教生在外租房;湖北口初级中学多方筹措资金为资教生建教师周转房,极大地改善了资教生的食宿条件。“学校把我们当亲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工作?”湖北口一名资教生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

“我们太需要提高教学技能了”

近年来,签约郧西的资教生有很多来自青海、贵州、新疆、西藏、内蒙等地。为了让他们能够扎根郧西,安心工作,县教育局把培养其专业技能、提升其职业幸福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结对辅导资教生,手把手地教给资教生设计教学案、把握重难点等教学技法,努力解决资教生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衔接问题。每周将资教生安排到教学成绩突出的“师父”班上听课、学习,向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拜师学艺”。指导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以及学生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各年级组和教研组也积极探索研究,采取“师父带”“同事帮”“一对一”等多种形式帮助资教生提高业务能力。“师徒结对”将每名资教生的常规工作以及教学成绩和“师父”绑定,资教生教学成绩提高了,“师父”也有奖励;否则,“师父”也要一同接受问责。“师徒结对”有效促进了师徒之间的探讨、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共同成长与进步。2007年,柯红到马安镇初级中学资教,学校安排骨干教师柯善庄作她的“师父”,他们从七年级一起带到九年级。2010年中考,柯红一举拿下了全县中考学科评估一等奖,她所执教的九(2)班也成为全校上省、市重点高中人数最多的班。今年,她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通过了资教生定向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在编教师。

专业培养,评比提高。“确实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才能上好一节课,我们太需要提高教学技能了!”这是相当一部分资教生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的感受。学校领导在教学视导中,首先听资教生的课,然后面对面点评,说优点、指不足、提意见;着重借助优质课竞赛这个平台,通过老教师现场示范,教给资教生一些教学实践技能;积极组织资教生参加省、市、县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常规考查,敦促资教生学习,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马安镇初级中学规定资教生每周听课必须达3节以上,并定期检查他们的教育教学反思。

“参加这种比赛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年“五一”,在参加景阳乡初级中学举办的首届高效课堂挑战赛后,资教生王晓明深有感触地说。那场涉及“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演讲、高效课堂挑战赛、师生趣味运动会等多项内容的庆“五一”系列活动,至今仍然让许多资教生记忆深刻。今年6月29日,“天河情·王华祥个人画展”开幕式在县实验小学举行,县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王绪桔,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太宁及教育、文体、文联等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在全县引起轰动。资教生个人举办画展在十堰市史无前例。王华芳,2009年毕业于三峡大学音乐系,她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爱在天地间》在今年郧西县庆祝教师节晚会上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郧西县各学校通过开展优质课竞赛、资教生与老教师同上一节课、教学案设计比赛、资教生个人特长展等多种形式,促进资教生快速成长。

“资教生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我这个教了十几年书的老教师也感到了压力。”马安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的一位老教师听了资教生韩姗的课后这样感叹。韩姗是马安中学培养出来的优秀资教生之一,她于2006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在马安中学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参加资教后,韩姗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非常善于思考,经过“师父”的点拨指导,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多次获中考数学学科一等奖。学校还从各个学科中发现培养教坛新秀,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观摩、讲课、参加研讨会等,不断提高资教生的教学能力。

关注前途,增添引力。郧西县通过“搭台子、压担子、用尖子”,大胆放手,让资教生勇挑重担,担当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工作,承担毕业班教学工作,并有目的地将部分资教生推荐到政府或者其它部门进行培训或挂职锻炼,使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尽快成长。全县先后有213名资教生担任班主任,149名资教生带毕业班课程,50余人担任学科教研组长,32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11名资教生被送往高校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12名资教生被选派到英国考察学习,30多名资教生被列为教育后备干部进行培养,20多名资教生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王玉祥、罗成刚等8名资教生因工作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所在学校的副校长,史文文、刘刚等18名资教生在去年7月份的郧西县公开选拔乡镇(场、区)副职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我们的课堂改变了”

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近年来,郧西县教育局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核心,将“一主三翼”的自主教育内涵发展新模式(以课堂改革为核心,将课堂改革的外延向校园辐射,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将课堂改革的外延向课外辐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将课堂改革的外延向教师辐射,开展教师幸福成长工程)向纵深推进。在郧西教育内涵发展的进程中,资教生功不可没。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到学校管理,资教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化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还大胆采纳资教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自从学校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我觉得一切都变了。

老师变了。以前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索然无味。现在不同了,老师只是点拨,同学们争当小老师,学习变得有趣多了。

同学变了。同学们变得有合作精神了,小组长不仅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且还有自我牺牲精神,把好不容易抢来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了组员。

课堂变了。课堂像乐园,学习如游戏,以前漫长的45分钟,现在好像只是一瞬间;以前最爱的下课铃,现在也显得格外讨厌。”

这是涧池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徐慧在课外小练笔中的一段话。徐慧的班主任汪小萍是2010届资教生,她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提升素质”的快乐园地,深受学生欢迎。这正是她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

正如汪小萍一样,这批充满活力的年轻资教生正在不断学习和提高,已迅速成长为推动郧西教育改革的一支新生力量。

“资教生队伍中人才济济,将来会走出一批教育大家,农村教师队伍和农村教育事业大有希望!”郧西县教育局局长易文冰感叹道。

用激励促进资教生的自主发展,用帮扶加速资教生的成长,用赏识激发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集体意识,用关爱温暖他们的心。郧西,用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滋养着每一个资教生,已成为资教生快速成长的乐园。■

猜你喜欢
郧西县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郧西县生猪复产增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不忘初心 奉献为民——记湖北十堰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
帮扶路上花满园——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对口帮扶民族村工作纪实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