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济世,让学术与慈善结缘——访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

2011-07-03 02:04文图中国医药科学封邑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王兴口腔医学微笑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封邑生

王兴会长在华人口腔大会向王嘉廉董事长颁奖

一场夜雨,为北京的夏天带来阵阵清爽。原本炽热的天气,有了几分怡人的气息。坐在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的办公室,在这样的天气里与他对话,同样让记者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感悟:当学术与慈善结缘,一切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更是高尚的。

许多年来,王兴教授心系慈善,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与美籍华人王嘉廉先生创办的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签约合作,借助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的帮助,率领中华口腔医学会指导项目合作医院,广泛开展免费救治唇腭裂患儿并培训项目合作医院的医护人员工作,让中国无数贫穷家庭的唇腭裂儿童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大医精诚。口腔医学尽管在医学学科中属于“小科目”,但走近王兴教授之后你会发现,当一名学者胸怀济世之心,襟领大善之境后,人生的坐标便推到了真正的“大医”境界……

治疗并不是医生对病人的恩赐

其实,并不是因为与“微笑列车”结缘,王兴教授才读懂“医者仁心”这一千年古训的。这在他以往的从医生涯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解读出王兴教授一贯的追求——仁医,首先应是一名“好医生”。

“做一名医术高明、受人尊敬的好医生,是从医者的至高追求,我虽说入行40多年了,但我依然这样认为。但是,要真正成为一名‘好医生’却非易事……”在采访中,王兴教授感慨地说。

“首先,不管面对怎样的病人,都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并保持我们对病人基本的尊重。”王兴教授说,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科目,内科也好,外科也好,耳鼻喉科、口腔科也好,什么样的治疗都不是医生对病人的一种恩赐。病人往往是在最痛苦的时候把康复的希望都托付给了医生,因此,对于病人的痛苦,医生应该有充分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病人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我们的眼中只能有病症的不同,这是一名医生医德的根本。常怀仁爱之心,方能从善如流。当一名医生,这一点尤其重要!”

王兴教授说,“ 《南齐诸氏遗书》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其实是为从医者划出的一条门槛很高的职业要求。换成今天的话来讲,那就是医生要在良好医德医风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本事,完善自己的品德。一名好医生是要时刻要求自己高于平均医术水平的,这不仅包括理论基础以及临床基础的修养,还要实事求是地与病人交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经过王兴教授诊治的患者,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在手术前几天里,王兴教授会按时来到病房里来,观察病人的病情,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并随时做好记录。“多少年了,这都成规矩了。不做好这些,晚上睡不好觉。”

王兴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之后,就一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供职。也就是这个非同一般的“平台”,让他几十年来一直感到责任重大。“要知道我们是全国一流的口腔医院,如果病人在这里都找不到治愈的希望,那他们怎么办?”

“在北大口腔医院做医生,就要负起更大的责任来。”这是王兴教授一直秉持的理念。他认为,无论在科研还是临床上,“北大人”都要勇于解决前人所解决不好的问题。

1973年,王兴教授在美国进修时,接触到了颌骨畸形修复的前沿问题,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一般是将病人的下颌骨牵引延长,从而达到手术修复的目的。王兴教授当时就思考,能否从上颌骨着手修复呢——尽管这在当时的风险极大。经过多次的实验和研究,1997年王兴教授和他的同事,完成了国际首例“上颌骨牵引手术”。

这段往事,是王兴教授“在北大口腔医院做医生,就要负起更大的责任来。”的最好注脚。

责任心,也许是是一名学者成就人生事业最大的动力。这么多年过去,王兴教授的人生履历中,已经铺满了荣誉和掌声:他荣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5次,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次;他的“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01年被评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2003年,他作为指导教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4年,王兴教授荣获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及美国内固定协会2004年度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他199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聊了一阵王兴教授的从医往事,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学术与慈善”的话题上,王兴教授说:“荣誉也好,理念也好,实际上,这都是外因和内因的某种折射。关键还在于自己的能力。一个人的本事也许不是很大,一个团队的能量也许有限,但最起码你总要做点善事吧?这也是我、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加盟‘微笑列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想成为“微笑列车的”的一名“列车员”

忆及自己与“微笑列车”的渊源,王兴教授首先谈到了一段往事——

2000年,第一届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王兴教授当时作为特邀专家做过学术报告,由此结识了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王嘉廉先生以及他们的团队。通过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的接触,王兴教授发现这是一个不同与其他基金会的组织。

王兴教授说:“做为一个国外的基金会与慈善团体,‘微笑列车’为中国花的钱相当多,也许因为这个基金会的主席王嘉廉先生是一位华人,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他愿意把钱花在中国——截至现在,‘微笑列车’在中国救治的患者已经达到了23万例,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这样大规模的救治,从1999年到现在这么多人,而且今年又把救助范围扩大到不光手术救助、还要对这些孩子进行语言治疗、语言培训,不光把患者的容貌恢复正常,也要帮助他们把话说的更清楚——这是一个新的项目,而且已经启动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慈善事业啊。而且,这个项目对于医院资助的额度相比其他项目要少。按常理来说,医院的态度应该很消极的,但为什么‘微笑列车’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的总结就是,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完成、共同参与的一个慈善项目,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为着一个崇高的‘慈善’目标而工作!”

王兴教授一口气谈完了他对“微笑列车”的认知印象后接着说,“微笑列车”与众不同的慈善理念,事实上与自己孜孜追求的“仁医”理念有着最大化的契合度。正是由于“微笑列车”的“与众不同”,2007年10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式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缔结合作伙伴关系,同时,王兴教授也被聘任为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医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组长。

谈及“唇腭裂”这种疾病,王兴教授说,唇腭裂虽然不危及生命,但这类疾病能够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庭带来一生的危害——它首先影响的是容貌,其次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因为口齿不清,这些孩子从小在社会上,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长大之后,由于面部发育畸形,使面部功能不能正常地协调发展,就会为患者带来语言功能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唇腭裂的治疗要从小到大地进行序列诊治。治疗方式的正确与否,对患者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从小这些裂隙不关闭不缝合、语音不矫正,就会影响患者一辈子。王兴教授告诉我们:“‘微笑列车’这个项目,在唇腭裂专项救助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救治的患者数量和在整个业内的影响,其他类似的一些救助项目,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一名全国知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能够参与“微笑列车”的具体工作,并把一个个微笑送给前来免费就医的每位患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对此,王兴教授风趣地告诉记者:“戴在我头上的一大堆的职务和荣誉称号,我并没有当成什么了不得的事儿,我一直对此淡然处之。说穿了,我其实就是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大夫,名和利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能够为那些饱受唇腭裂这一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的孩子们做些事,比什么荣誉都重要,因此,对于‘微笑列车’这个项目来说,我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一名‘列车员’,除了让‘乘客’露出满意的微笑,我别无他求……”

仁医济世,把善事做得更好

在采访中,王兴教授介绍说,目前,“微笑列车”已经与中国的397家医院项目合作,完成的项目手术超过了230000例。“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王兴教授继续说,在过去的10年间,“微笑列车”让中国20多万唇腭裂患儿的生活充满阳光,绽放出灿烂笑脸。数千名中国口腔医学专家参与其中,奉献爱心。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王兴教授认为,“微笑列车”在爱洒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成就了一支高水平专家队伍,在各地培训了大量治疗唇腭裂的医生。这不仅能提高医生在治疗唇腭裂领域的手术技能,也为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利于医院与医疗事业的发展。

面对“微笑列车”项目在在中国的成就,王兴教授话锋一转,接着说:“其实,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经济还处在发展中,一些地区的老百姓还比较穷,医疗卫生事业还跟不上,一些医生还不能得到这方面的培训,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的。”

提及“微笑列车”与医疗结构的协作情况,王兴教授介绍说,目前,“微笑列车”这个项目主要依靠各地医疗机构、定点医院来完成唇腭裂病人具体的手术治疗,包括语言训练等。由于国家地域的差别,基层和国家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与西方国家这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整齐相比,我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怎么能让这个治疗效果更好,真正保证治疗质量,一直是我思考的大问题。

在这次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王兴教授的话题又回到了“微笑列车”的发起者王嘉廉先生身上:“王嘉廉先生多年来无怨无悔地致力于‘微笑列车’,他这种大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按理说,‘微笑列车’应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实际上,你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意见,这丝毫不奇怪。但是一个在海外做的比较成功的华人,能够持之以恒地把这件事做下来,一做就是12年,就真的是个了不得的事情了……”

问及王兴教授现在在“微笑列车”项目中的具体工作,他说,由于年龄关系,自己已不做具体的业务工作了,只做相关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做一些督导性质的工作。他进一步介绍说,自己会带领中国口腔医学领域唇腭裂治疗方面的顶级的专家团队,定期到各地去做培训,进行全国范围的专家交流活动与培训项目,包括麻醉师的专题培训与片区负责专家的定期培训……

当学术与慈善结缘,其所焕发出来的就是最璀璨的济世光辉。因此,王兴教授说,他之所以倾力培训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将全国各地治疗唇腭裂的业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把善事做得更好,为老百姓做的更好!

猜你喜欢
王兴口腔医学微笑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王兴为作品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若想念,微笑吧
王兴:纵情向前的持续创业者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种微笑
天天用车翟光龙:王兴教我的那些事
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