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DN A定量与乙型肝炎 HBV-M的相关性分析

2011-07-06 09:15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汉中723000李全德姚超峰樊高娟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定量阳性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汉中 723000)李全德 姚超峰 樊高娟

*陕西省核工业 215医院

用酶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不能直接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含量。近年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为临床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对 20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进行 HBVDAN定量测定,以探讨 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 HBV-M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对 象 200份血清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男 120例,女 80例,年龄 10~ 65岁 ,诊断符合 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2 方 法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BV-DN A定量检测:在 PCR反应管中加入 PCR反应成分后,置于达安 7600基因实时自动荧光 PCR测定仪扩增,荧光标记探针杂交,计算机根据标准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待检血清的含量,以每毫升基因拷贝数(copies/m1)报告,定量范围为 103~ 108(copies/m1)。 HBV-DNA阴性指数小于最低检测线 103copies/ml,HBV-DNA阳性大于等于 103copies/ml。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结 果

200份血清 HBV-DN A定量及 HBV-M结果见附表。HBVM测定结果分为 6种模式:1、3、5项(俗称大三阳),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 HBc阳性。 1、4、5项 (俗称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 抗 HBc阳性。l、5项,HBsAg阳性+抗 HBc阳性。第 1项 HBsAg阳性。第 5项抗 HBc阳性。 2、4、5项,HBsAb阳性+HBeAb阳性+抗 HBc阳性。经 t检验,1、3、5项阳性率及 HBV-DN A含量拷贝数明显高于 1、4、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4、5项与其他各型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HBV-M各种模式和HBV-DNA含量比较(copies/m1)

讨 论

HBV感染后有两种发展:病毒清除后的免疫状态和病毒持续感染状态。病毒持续感染的自然史,常开始于 HBeAg(+)期,细胞毒性 T细胞(CTL)清除病毒的细胞毒活性很低;HBeAg血清转换期 CTL活性增高,清除 HBV,也使病变加重;而后处于低病毒血症期,病变静息,可出现前 C/C基因变异,常仅能以 PCR检出;如变异毒株活跃复制,HBeAg(-)的病毒血症期,可多次病变活动,在感染持续中病变累积加重[2]。

大三阳与其他模式含量和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 HBV-DN A含量与 HBeAg的存在有明显的关系,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3,4]。进一证明了HBeAg存在是 HBV活跃复制的标志。小三阳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血清 HBeAg阴性或HBeAg/抗 HBe血清转换,但病毒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缓解或部分患者出现病毒基因变异[5]。最常见的是前 C区变异,使 HBeAg缺失,以逃避宿主免疫攻击和药物的作用。这类感染更容易在患者体内长期潜伏,大量复制,对患者肝组织造成慢性损害,严重者发生肝硬化、肝癌。因此临床不能仅以酶免的检测血清 HBeAg阴性就确定 HBV在体内有无复制,而要结合敏感、准确的 PCR检测 HBV-DN A含量结果,才能确切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HBsAg阳性模式可能是病毒感染早期,还未在宿主体内大量复制,使血清中 HBV-DN A含量末明显升高。抗 HBc阳性模式和 HBsAb阳性+ HBeAb阳性+抗HBc阳性模式在本组可能由于标本量小暂无检出 HBV-DN A复制,表明这两种模式通常提示既往感染而非现在感染,与文献[6]报道一致。 HBV基因型是影响 HBV复制和感染的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定量检测外周血的 HBV-DN A可以直接反映HBV在血液中的复制情况,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感染后的传染性,若同时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可以直接了解肝功能的受损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感染研究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8(6):324-329.

[2]姜湘宁,王功遂,明 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 A定量检测的意义[J].华中医学杂志 2004,28(6):741-745.

[3]王添章,张宜俊,刘树人,等.慢性感染患者血清 HBVDN A与 HBeAg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J].检验医学,2004,19:71-75.

[4]张 玲,朱江华,马 韵,等.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49-51.

[5]刘传苗,张欣欣,陆志蒙,等.乙型肝炎病毒联合前变以及临床意义 [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74-277.

[6]梅小平 ,李 健,曾 跃,等.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与临床分析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5(12):313.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定量阳性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酒精阳性乳的发生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