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36例

2011-07-06 09:15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杨凌712100周智空明蔡安林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血气早产儿呼吸衰竭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杨凌 712100)张 峰 周智空明 蔡安林

我院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 ,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NRF)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 36例 ,男 24例,女 12例,年龄 0~ 28d,平均 3.9±3.6d。诊断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呻吟、反复呼吸暂停或青紫等,吸空气时 PaO2<50mmHg和 (或)PaCO2> 50mmHg,给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后症状未能改善者。

2 方 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必要时镇静,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和支持对症治疗。利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给氧指征、机械通气指征,均按照全国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2]、《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3]。所有患儿均接受双鼻输氧器常规给氧(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有限公司 ),氧流量 0.3~ 1L/min,但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未见明显改善。即行 N-CPAP治疗。工作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0.25~ 0.5,流量 3~ 10L/min,压力 2~ 6cmH2O。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结果采用渐进的方式调整氧气浓度和压力大小。压力大小以供气 1h血气调节 1~ 2cmH2O每次,一般压力不超过 8cmH2O。如果 PaCO2升高 ,考虑气道梗阻严重或 CPAP压力过高,适当降低 CPAP压力。

3 观察指标 利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用美国 i-STAT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6h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结 果

应用 N-CPAP后患儿烦躁、呼吸急促、中心性紫绀、三凹征、心动过速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 PaO2/FiO2明显提高。在 N-CPAP治疗前后平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血气指标变化见表 1、表 2。

表1 N-CPAP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x-±s)

表2 N-CPAP治疗前后血气变化(x-±s)

讨 论

呼吸衰竭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导致通换气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的临床综合征。新生儿尤其极低体重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胸廓及肺发育不成熟,呼吸肌驱动力弱,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等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引起气道狭窄、肺水肿、肺不张。同时由于各项呼吸功能储备低,缺氧时呼吸代偿能力不超过正常的 2.5倍。故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衰竭且一般药物治疗不易缓解[4]。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普通氧疗(如,鼻导管吸氧 )通过增加氧浓度来提高血氧浓度 ,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而有创机械通气虽疗效确切,但易产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N-CPAP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给氧。本组资料患儿使用 N-CPAP后生理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得到明显改善,亦未见明显腹胀,鼻翼损伤等不良反应。提示 NCPAP可尽早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对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N-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提供一定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均保持正压通气方式。由于呼吸末压力增高了气体储留,使病变肺泡保持开放,增加了功能残气量,一定程度上防止呼气末肺泡萎缩,并减少肺内炎性渗出及肺内病理性肺内动静脉分流,改善氧合,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由于 N-CPAP治疗后肺容积增加,从而更有效的气体交换,对胸壁有稳定作用,使肺顺应性增加,呼吸费力减轻,减少呼吸功及呼吸运动所需能量,故呼衰患儿心率,呼吸困难症状,动脉血气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其对呼衰患儿通换气功能均有支持作用。与国外研究一致[5]。由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能导致二氧化碳储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使用。本组观察表明,N-CPAP不仅可以改善氧合,也有一定程度改善轻度 II型呼吸衰竭患儿的通气功能,使 PaCO2下降或者没有影响。由于应用 N-CPAP后气道扩张,通气改善 PaCO2下降 ,但需注意调整压力,避免压力过高使 PaCO2升高。也需排除痰液堵塞或气道痉挛等因素影响 N-CPAP的疗效。应及时排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65.

[2]薛辛东,杜立中,孙眉月.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56-357.

[3]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专家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72-673.

[4]吴美思,吉 芸,葛传生.早产儿呼吸衰竭 30例氧合功能指标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4):293-295.

[5]Yanez LJ,Yunge M,Emiifork M,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ediatric acuterespiratory failure[J].Pediatr Care Med,2008,9(5):484-489.

猜你喜欢
血气早产儿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