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讨

2011-07-07 01:38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三科西安710004田立民尚亚飞张少勇李万林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尿激酶小剂量患肢

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三科 (西安 710004)田立民 陈 巍 尚亚飞 张少勇 李万林

我院 2008年 6月至 2011年 6月期间收治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各类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溶栓是 DV T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 57例,采用大小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以探讨大小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 DV T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 57例,男 26例,女 31例,年龄 31~ 79岁,平均 53.6±6.5岁。 左下肢 34例,右下肢 21例,双下肢 2例,病程 3h至 5月,平均 2.8~ 14.6d;各类手术后 18例,长期卧床 9例,糖尿病 7例,孕产妇 4例,恶性肿瘤 2例,外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各 1例,无明显诱因 16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 29例,小剂量组 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 法 患者均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 20~ 30度,于患肢足背静脉或隐静脉起始部穿刺进针置管,于踝关节上 10~15cm处行袖带加压包绕,充气压力为 30mmHg,以阻断浅静脉血流,每 20min放气减压 5min。然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以尿激酶20万 U及 60万 U,缓慢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大于 1h,2次 /d,连用 1周。用药前 3天同时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40mg皮下注射,3次 /d。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脉滴注,1次 /d,连用 1周。加用口服药 (迈之灵片 150mg,3次 /d,阿司匹林肠溶片 25mg,3次 /d、双嘧达莫 25mg,3次 /d、及复方丹参 270mg,3次 /d)消肿、祛聚、活血治疗。治疗过程中隔日监测血常规及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 D-二聚体(D-Dimer)。每日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测量患肢股骨中段或胫骨中段周径。观察有无血尿、皮肤出血点、及鼻腔出血等情况。 1周疗程结束后,根据凝血机能适当调整口服药剂量并维持服用 3~ 6月 ,定期复查凝血像。治疗前后及病情变化时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疗效及病情演变。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下降低于 0.5g/L时,停用尿激酶。

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全部或大部分溶解消失,血管再通良好,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双下肢周径差 <1cm;有效:血管超声显示,血栓部分溶解,患肢静脉血管系统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双下肢周径差 <3c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血管超声示,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栓无明显变化,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进一步加重[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结 果

两组溶栓治疗疗效比较,见表 1。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 2。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出现肉眼血尿 2例,皮肤粘膜出血点 4例;小剂量溶栓组仅出现轻度粘膜出血 1例;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出血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小剂量组疗效比较(%)

表2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小剂量组出血并发症比较(%)

讨 论

DV T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其形成因素有: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以静态生活方式、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及外伤后者多见。目前,国内外对于 DV T主要采用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手段,但以溶栓治疗为主[2]。尿激酶具有很强的溶栓作用,尿激酶是对纤维蛋白溶酶原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将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Ⅰ溶解,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尿激酶的应用剂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外一般采用 4400U/kg冲击治疗,然后以 400U/kg持续静脉输注 12~ 72h。这种方法虽效果肯定,但是出血并发症严重,部分患者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国内多采用小剂量溶栓治疗。但剂量过小虽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溶栓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临床上需要探讨一个既可以保证溶栓效果又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并发症的合理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组 57例患者,采用大小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20U单位尿激酶静脉注射 2次/d,既能起到有效的溶栓作用,又能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治疗 DV T的较理想剂量,值得推广。

[1]吴庆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抗凝治疗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02.

[2]Pastores SM.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Crit Care,2009,24(2):185-191.

猜你喜欢
尿激酶小剂量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