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凤鸣山川 伏牛舞彩练

2011-07-18 02:45王金辉方捷李自豪丁子
决策探索 2011年10期
关键词:栾川产学研矿产资源

王金辉 方捷 李自豪 丁子

品读栾川,其实就如同品读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感受栾川,且不说冠以这个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秀美小城那一顶顶让人羡慕的桂冠,仅就地矿资源的开发产业方面,就值得我们慢慢品味。暮春时节,记者一行有幸参加了“栾川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大楼奠基仪式”。其间,就该县全力打造“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中国钼都”的中心工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栾川的独特优势,以及充分利用优势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地矿产业。

一、祥鸟栖富地,天赐宝藏绽新花

栾川,古称“鸾州”,因一种形似凤凰的鸾鸟曾在此栖居而得名。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9镇5乡213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33万,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境内有4条较大的河流,分属黄河和长江等流域,伏牛山、熊耳山等山脉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沟川,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栾川丰富的地矿资源,主要有:钼、钨、铅、锌、金、铁等50余种,其中钼金属资源储存量222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荣膺“中国钼都”称号;钨储量6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栾川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三产富县”的发展战略,以“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为重点,通过艰苦努力,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年突破“百十亿”关口,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正是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栾川县委、县政府务实创新,勇于开拓,突出重心,着眼大局,把“工矿产业强县”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的首位,精心培育,倾力打造,带领栾川30多万人民,克服种种困难,沿着把栾川这个矿产资源大县发展成为矿产业强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稳步前进。作为栾川县的经济支柱,矿业不仅在资源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优势,还带动了机械、化工、冶金、食品和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

矿产资源素有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之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据了解,我国95%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矿产资源。无论社会变迁还是历史变更,都改变不了地质矿产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地位。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愈加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指出“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矿产资源是制约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首要瓶颈,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指导,栾川县地矿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敏强的带领下,深入基层矿区,广泛细致调研,主动帮助矿产企业解决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理清思路,远谋发展,使全县的地矿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魏敏强局长告诉记者,作为全县地矿产业的管理部门,为了给矿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他们组建了矿业技术服务中心,投资100多万元组建了GIS信息中心,配备了绘图仪、静态GPS、环境原子分析仪等现代化设备,主要负责全县矿产资源规划,储量报告、年检报告编制;为“两权”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工作;承担集体、个体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对新申请矿点进行调查、评估和勘查工作;承担设计、压矿评估等工作;对地质环境及地质遗迹项目进行日常检测。主动联络有关技术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院栾川分院。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日常行为工作职能职责、矿政有关管理、部分局规民约、预防职务犯罪六项规章制度,并下达了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奖惩。这些都为做好全县的地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精心育支柱,让“中国钼都”领跑栾川的地矿产业

栾川,就是镶嵌在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一颗闪耀五彩祥光的明珠。在栾川地表下,蕴藏着钼、钨、铅、锌、金、铁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尤其是钼,这种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研,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军工、航天等现代化高科技尖端工业的稀有金属材料,其储量之大、品位之高,令世人瞩目。栾川2006年就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钼都(资源)”的称号,是中国钼资源行业龙头老大。然而,就是这么一块富饶宝地,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长期未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过去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曾在全省118个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排到102位,用曾在栾川生活、工作了30多年的一位县级领导的一句调侃话说是“守着金山要饭吃”。

依托优势求发展,彻底扔掉“穷”帽子。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力发扬山区群众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顽强拼搏、务实苦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摸索中不断改变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用栾川人独有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依托矿产资源,大力开发,广泛合作,使昔日沉寂的山川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高楼小见一花开,便觉春风四面来

据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介绍,近年来,在国家和河南省地矿部门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地质调查院等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栾川把矿产经济的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栾川的实际情况,科学务实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党委和政府的服务功能,各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深入到矿产企业基层,从细微环节入手,为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营造出全县上下团结和谐、务实苦干、心无旁骛、共谋发展的良好干事氛围。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是栾川矿产经济行业中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几十年来,他们由小到大,稳步成长,如今已成为中国钼矿资源产业中的佼佼者。在研讨活动现场,记者与这家企业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攀谈了起来,这位高管介绍说,“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栾川的矿产业成长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企业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栾川县委、县政府的扶持和关怀,离不开县地矿局干部职工的密切配合,离不开科研部门的倾力指导,更离不开栾川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魏敏强局长是位务实稳重,全身洋溢着开拓精神的基层干部。当记者与他谈起栾川矿产业发展时,他说:“栾川现有选矿企业54家,从业人数达到3万余人,日采原矿规模11万吨,选矿规模日处理能力近12万吨。矿业经济占全县GDP总量的80%以上,已成为栾川经济的重要支柱。矿业经济的发展,也催生和推动了一批机械、化工、冶金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壮大。矿产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在建设新栾川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对栾川地矿局来说,既是肯定,又是期望;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更多的还有新形势下的挑战。”

四、探索产学研,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

栾川作为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业资源基地之一,随着几十年来矿藏开采,特别是近几年的资源强力开发,后备资源已明显不足。作为典型矿业县域发展已到了关键地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成为栾川县委、县政府决策者们案头大事。

据了解,解决资源约束瓶颈问题除了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鼓励境外初级矿产品进口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上下工夫,在采、选、冶技术水平已经有效提高的基础上,摸清家底,高效用好现有资源储量,盘活一批过去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而暂时不能被利用的资源,快速增加资源储备,为新的产能建设和国内资源持续供应提供后备基地;二是查明资源潜力,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找靶区,为资源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基础支撑。相比之下,查明资源潜力、开展地质研究、加强深部探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对于快速缓解资源瓶颈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对过去矿业经济发展,存在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等诸多问题,栾川县的决策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探索一条适合栾川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栾川的产业经济才能做大、做强。既要金山银山,为当地经济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又要青山绿水,让人民群众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福祉。栾川县主要领导通过深思熟虑,对全县矿产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设想,产学研基地随之应运而生。

2008年底,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与栾川县地质矿产局就曾商议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基础上,组建“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学研基地”。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认为产学研基地的设立是在结合发展实际、发挥各方优势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体现,对推动栾川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成矿研究,人才培养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0年元月,由栾川县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河南地质调查院三方共建的“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协议签字仪式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举行。该院院长张良、党委书记孙模志、副院长兼总工燕长海、副院长张毅以及栾川县领导昝宏昌、马亮、张希发等出席了签字仪式。议题中,他们积极探索全新“产学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地方政府单位、地方政府各自的优势,以加强豫西南重要成矿带深部找矿工作,解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质环境等重大问题,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向。“产学研基地”的建立,为提高栾川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程度,实施整装勘查,具有较大的宏观影响力;为提高栾川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真正把“中国钼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实现由矿业大县向矿业强县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9月,三方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就人才培养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重点对栾川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矿业发展和管理中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下一步如何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人才的计划细节进行了沟通。就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不同学历的继续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野外生产实习基地、栾川资源环境战略研讨会暨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大楼奠基及基地的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磋商。

2011年3月30日,栾川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大楼奠基仪式在栾川如期举行。

至此,“产学研基地”的设想与实施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的建立是维系地区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瓶颈问题的有益尝试,其后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当地打造经济名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以资源经济为主的地区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河南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的成功组建和有序运作,不仅是这个被誉为“中国钼都”、“中国重要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栾川在矿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华丽转身,更是栾川在今后经济社会前进进程中的又一个新起点。建立产学研基地,持续开展野外地学数据、现象的观测、监测,试验新技术,不断提升对地球的科学认识,是保障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产学研基地,是提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青年科技人才锻炼成长的摇篮;建立产学研基地,可促进栾川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其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正如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公民所讲,“栾川的矿产经济依托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不仅为栾川今后矿业经济发展引领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我省其他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是的。我们也衷心的期待着。

期待着这颗伏牛山下的璀璨明珠,挥舞着新时代的彩练,舞动出栾川的新篇章!

秀美栾川

全国卫生县城

全国生态示范区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旅游强县

中国最美小城市

全国科技工作促进县

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中国钼都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猜你喜欢
栾川产学研矿产资源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豫西名吃 栾川养生“豆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