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辐射保暖台在新生儿面部挤压伤的应用

2011-07-20 02:12王慧君陈远芃钟克黎韦星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青紫瘀斑婴儿

王慧君 陈远芃 钟克黎 韦星

(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儿科,贵州铜仁 554300)

婴儿辐射保暖台在新生儿面部挤压伤的应用

王慧君 陈远芃 钟克黎 韦星

(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儿科,贵州铜仁 554300)

新生儿 面部挤压伤 护理

新生儿面部挤压伤系产伤性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生的机制是分娩过程中由于新生儿的凝血因子缺乏,加上急产、产程延长及其它难产等因素,造成局部浅表静脉受压、毛细血管缺氧、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形成。其临床表现是颜面部、躯干及下肢出现青紫、瘀点、瘀斑[1]。我科运用婴儿辐射保暖台治疗新生儿面部挤压伤,在促使面部青紫、瘀斑、瘀点的消退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3月发生面部挤压伤的新生儿46例,男 28例,女18例。将生后72 h并排除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出血症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5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日龄、面部挤压伤的面积大小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应用辐射台肤温模式温控方式持续照射24 h。观察两组患儿青紫、瘀斑、瘀点消退情况。

1.3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青紫、瘀斑、瘀点的消退情况(±s,d)

表1 两组患儿青紫、瘀斑、瘀点的消退情况(±s,d)

组别 n 青紫 瘀点 瘀斑 P对照组 15 6.60±1.618.31±1.549.44±1.32 <0.01观察组 15 4.13±0.295.12±0.735.26±0.76

2 护理

2.1 辐射台操作与床温设置 我科使用宁波戴HKN-9010婴儿辐射保暖台,选择辐射台模式为:肤温模式,患儿包裹单衣置于辐射台上,传感器的探头紧贴在患儿腹部剑状软骨和肚脐之间,在此模式下,系统可根据皮肤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控制温度之间的差异来自动调节红外辐射热量的输出从而使得患者的热平衡得以维持,使用该模式床温一般维持在28~32℃。

2.2 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1次/2 h监测体温的变化,确保患儿体温维持在适中温度(36.7~37.3℃),以确保机体耗氧量、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最少[1]。

2.3 加强照射部位的皮肤护理 为了减轻红外线的不良反应,操作过程中用无菌凡士林涂擦照射部位的局部皮肤,2次/d。

2.4 注意尿量的观察 患儿置辐射台上照射,小儿不显性失水要较一般环境增加,因而除常规喂养外,1次/2 h,口饲温开水一次,每次10~20 ml。如尿量小于1 ml/(kg◦h)遵医嘱酌情补液。

3 小结

婴儿辐射保暖台治疗新生儿面部挤压伤的原理是运用辐射保暖台的远红外线物理性质:该射线为不可见光、频率低、波长宽,穿透力弱,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 mm,损伤小,覆盖面积宽。较其它可见光比较对皮肤刺激性小且保暖效果好。其产生的热效应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障碍,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加速瘀血的吸收和面部青紫、瘀斑、瘀点的消退。另辐射保暖台的肤温模式自动调节功能又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安全、恒温,实际运行中无任何风险。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71;46.

Neonate Facial crush injury Nursing

王慧君(1970-),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2

B

1002-6975(2011)16-1535-01

2011-04-14)

猜你喜欢
青紫瘀斑婴儿
青紫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艺术家婴儿推车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青紫蓝兔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