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2011-07-23 02:07袁东麟曾旭华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设置

袁东麟 曾旭华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综合”,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研究中我们深感实践教学改革亟待突破一些传统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从实验、实习、实训这些教学环节来界定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概念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恐怕很难将其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事实上,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只能是课程教学。高职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之中[1]。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

目前,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2]。

一、根据职业发展阶段划分能力层次

分析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调研现场实践专家成长经历,将火电厂集控运行人员按职业能力成长的岗位顺序,分为五个阶段:新员工—巡检岗位(初级、中级)—值班员岗位(中级、高级)—单元长岗位—值长岗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结合电力行业职业能力培训手册、员工岗位职责、运行管理制度、运行技术规程、安全规程,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新员工阶段属于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巡检岗位(初级、中级)、值班员岗位(中级)属于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值班员岗位(高级)、单元长岗位、值长岗位属于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阶段。见图1岗位能力分层目标。

图1 岗位能力分层目标

二、根据能力分层目标设置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根据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分层目标,结合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设置课程。见图2课程设置。

例如在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为培养学生认识发电厂、提高工作的基本动手能力,设置了《发电厂系统及安全生产(含认识实习)》、《钳工实训》、《工程制图及实训》、《电工工艺实训》、《基本技能竞赛》等课程,其中将原来的《电力生产安全常识》与《认识实习》课程进行整合,并融入部分发电厂系统图,形成新课程《发电厂系统及安全生产》;将传统的工程制图课程进行整合,融入电力工程的系统识图、制图以及CAD制图实训形成新课程《工程制图及实训》。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检验教学效果,设置了《基本技能竞赛》实践环节。

在专业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安全运行检查、辅助设备及主设备的操作能力,因为发电厂系统复杂、设备多,在课程设置时,根据各系统共有的设备或仪表,设置了《泵风机的运行与维护》、《电厂仪表及测量》课程,并在课程内设置了实训和实验内容;根据岗位工作对象的不同设置了《锅炉系统巡查》、《汽轮机系统巡查》、《电厂电气设备及系统》,并在课程内设置实训环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对理论教学进行“必须、够用”方面的处理。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设置了《单元机组运行》课程,采用在火电仿真机上进行一体化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电厂设备的操作能力,又在合作的氛围下,提高学生把握机组运行的全局,提高运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以本阶段目标为基础,设置了《专业技能赛》、《生产实习》、《国家职业资格训练与考证》、《顶岗实习》等环节。因为根据电力行业规定,高级职业资格必须具有现场工作经验,而且学生在生产现场也是从基础岗位开始实习,所以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实现与发电企业职业能力的“对接”。

图2 课程设置

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岗位协作处理机组运行事故的能力,以及掌握机组运行经济性分析和管理的一般方法,设置了《单元机组事故诊断》、《单元机组经济运行及管理》等课程,采用仿真实训、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高学生对火电厂工作内容和组织方式的理解,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三、依据课程目标开发实践教学内容

1.专业课程目标与实践性的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重理论轻实践;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往往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与课程的关系,设置过多的“独立实践环节”,割裂了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实践沦为技能的训练,达不到由技能向技术的提升。我们认为实践性教学必须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设置,必须对应岗位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任务

通过对知识与实践层面的分析,如图3。理解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也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责解释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训练培养规范操作的习惯,学会思考、总结、升华。强调理论教学,多数人往往没有分清理论与技术理论的内涵,把技术理论等同于一般理论,在教学的内容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强调实践教学,多数人往往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侧重于实践经验的传授则停留在基本的操作层,加强了实践知识培养则熟悉了操作规范提升了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打通从操作层到技能层、从技术层到技能层两个“通道”。这就需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内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需要指出这里的理论仅指为完成特定的实践任务所必须的技术理论,从而在内容上保证了“理论内容的适当”。

图3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以《锅炉系统巡查》课程为例,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校内的实训条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表1)。

表1 《锅炉系统巡查》课程实践学习内容

四、形成以实践为主体的专业课程计划

形成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合,综合实训、实习相对独立,实践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课时比约为4∶6(见表2、表3、图4、图5)。

表2 专业课程实践性学习任务数学期分布

图4 专业课程实践性学习任务数学期分布

由以上分析,得出校外的独立实习是采用分阶段进行;实验与课内实训同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让位于综合实训。

表3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学期分布

图5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学期分布

由表3、图5分析可知,除去第6学期顶岗实习的影响外,专业课程课时和理论课时呈现“山峰形”,实践课时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水平线”,也就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不忽视理论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在时间上保证了“理论课时的适度”。

五、小 结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对于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主要面向知识、技术密集发电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分清能力的层次结构,设置课程;立足于实践条件,遵循认识规律,从实践到实践与理论相融再到实践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开发实践性强的学习任务、实训项目,提高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由此,构建了“三层五环”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于发电企业职业能力标准从实践经验、实践知识(发电企业技术规范、工作标准)、技术理论(发电企业应用的理论)实现全面对接。如图6。

图6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对于当前“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需要认清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不能过分追求绝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既是一种层次,也是一种类型。高职教学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之中开展高职实践教学改革。

[1]徐静镠.实践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

[2]俞仲文,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R].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3]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