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1-07-23 02:07王智阳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课程

王智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水工建筑物基础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骨干课程。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强调水工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制订课程基本任务及学期授课计划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学期授课计划,是指某门课程某个学期针对某个班级具体教学的执行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不同的方向,进行认真的研究,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精心编写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而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水工建筑物基础知识》教材编写过程中,知识理论应以“够用”为度,把基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教材更具广泛性和实用性,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反映了水利水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以适应教育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我们编写的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以往教材过于注重“系统性”的倾向,摒弃一些高深的理论,强调实践,精炼理论,突出实用操作。

(2)以培养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实训练模块的内容,强化应用,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3)教材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分析。

(4)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教材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超前性、先进性。

三、认真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插入工程案例教学。水工建筑物基础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喜爱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完之后,结合这个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重力坝以三峡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水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施工环节,可以放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地生活、工作的录像,介绍工程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可将看似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校内、校外工程现场实践教学。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多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实训中心。该中心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渠系建筑物等27个水工建筑物仿真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手把手地教学生认知。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较差,如果不多看看实际工程,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会觉得很空洞,会感到学习比较枯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课程之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坝、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3.组织学生进行水工模型制作。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平时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讲重力坝时,设定条件,让学生自己拟定断面尺寸、边做边练,学完重力坝之后分组让学生到实训场地现场制作重力坝水工模型,根据现场情况对每一组进行考核,给出成绩。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效果显著。

四、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工学相结合

《水工建筑物基础》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也为了帮助学生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立体化的信息通道:PPT课件、实物展示、现场教学、视频、动画、网络教学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动手操作等各方面感受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勤工俭学、校内科技创新、假期顶岗实习等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改进考核方式,建立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评价方案依据“技能加态度,强调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行设计,以项目考核为主,结合专业技能认证系统的认证,进行综合评价,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整体成绩表

每个项目成绩都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是提交的成果、作业、平时表现等。分组提交成果的,每组统一计入成绩,具体见表2。

表2 课程考核成绩表

六、结 语

高职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通过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1]郭振宇.水工建筑物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郑万勇.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41.

[3]方崇,陆克芬,刘中宽.将“人水和谐”理念融入《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9-10.

[4]田明武.《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8-10.

猜你喜欢
水工建筑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