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神

2011-07-25 06:21陈泰云
视野 2011年23期
关键词:灶神门神神仙

*徐 彻 陈泰云

神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神话传说到神仙人物,神仙文化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里。其中,神仙和神话文化相互伴随,互为表里。大多数的神仙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名人神仙”往往是一些具有历史原型的历史人物,人们把他们归于神仙一族,给以纪念,予以崇拜,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俗神”。例如,孔子、范蠡、屈原、项羽、张良、关羽、嵇康、颜真卿、李白、白居易、岳飞等等,就全部列入了仙班,供人膜拜。

门神

中国民间流行的居家保护神。最早的门神是桃木雕成的两个神像,一个是神荼,一个是郁垒,悬于门上。这哥儿俩住在东海的桃都山上,山上有一株巨大桃树,树干枝丫盘屈伸展达三千里。树顶上站着一只金鸡(又称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时,金鸡即啼叫起来。接着,天下所有的公鸡一起跟着叫了起来。这时,在大桃树东北树枝间的一座“鬼门”两旁,神荼、郁垒一左一右威风凛凛地把守着。他俩监视着那些刚从人间游荡回来的、各式各样的大鬼小鬼。民间传说,鬼只能在晚上活动,天亮之前,不等鸡叫就得跑回鬼国。二位神将要是在鬼群里发现在人间祸害人的恶鬼,马上用苇索捆绑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因此,鬼最怕的有四样:神荼、郁垒、金鸡和老虎。后来,人们就将神荼和郁垒制成大桃人,立在门口,以驱逐鬼怪。

以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灭鬼好手钟馗。钟馗以后,又出现了武将门神。唐朝以后,最著名的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敬德。武将门神尚有赵云、马超、薛仁贵、盖苏文、孙膑、庞涓、黄三太、杨香武、燃灯道人、赵公明,乃至哼哈二将等。北方还有以孟良、焦赞为门神的,可能二人的出身不太硬气,曾落草当过强盗,故不堪登大雅之堂。这二位只好纡尊降贵,在牛棚、马圈等处充当守卫。

只有驱鬼镇妖一种功能的武将门神,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于是又出现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祈求升官发财,贴文官门神,如文昌帝君;祈求多子多福,贴送子门神,如送子娘娘。文官门神大都贴于院内堂屋门上,以别于街门上的驱鬼镇邪的武将门神。

井神

中国古代讲究五祀。这五祀的对象是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和土神。井神是五祀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在古代,井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井水是水的重要来源。

在农村,大凡每年除夕时要封井。春节后第一次启封挑水时,要烧纸祭井。一封一启,标志新的一年开始了。初一为什么不挑水呢?据说,大年三十,井神要到东海,向龙王汇报工作。初一回来后,要恭候玉皇大帝来视察工作。人们理解此时的井神很忙,因此,初一不挑水。初二一大早赶忙到井边挑水,名曰“抢财”。

遇到节日,人们要到井边摆上甜食供品,恭敬祭祀,祈求井神提供清纯甜美的井水,水流源源不断。遇到大旱天气,人们要特意到古老的大井里挑水,浇灌柳枝,祈求井神助一臂之力,普降大雨,周济众生。其他的,如娶妻生子、添人进口,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祭祀井神,怠慢不得的。

井神并不讲究,一般没有庙宇。有的地方,在井边造一个简陋的神龛,供奉井神。还有的地方,在井边并排摆着两尊石像:一男,称水井公;一女,称水井妈。但都不庄严隆重,有那个意思罢了。中国老百姓在供奉神明方面也是讲究实际的。

厕神

厕神是跟厕所有关的神明,是供人们占卜休咎之神。很有意思,厕神都是女神。细分起来,厕神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屈死鬼,如紫姑,有人说她是唐朝屈死的何媚,有人说她是汉朝屈死的戚姑;一类是英雄女,如武力广大无边的三霄娘娘。

先说屈死鬼厕神。这个厕神叫紫姑,名何媚,是山西寿阳刺史李景小妾。李景的大老婆见何媚年轻美貌,十分妒忌,时时想要害死她。于是,在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趁何媚如厕之时,大房将何媚害死在厕中。何媚屈死,冤魂不散,在厕中游荡。李景每每如厕,都会隐隐听到啼哭声和刀兵声,令刺史十分恐惧。此事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她查明了事情的原委,对屈死的何媚非常同情,当即下旨,晋封何媚为厕神。此后,紫姑即受到了妇女的礼拜。当然,紫姑没有自己的庙宇。女人们因陋就简,用纸偶或木偶代替紫姑神,在每年的元宵节之夜,于厕中祭祀她。

次说英雄女厕神。英雄女厕神是指三霄娘娘。她们是云霄、琼霄和碧霄三位仙姑。赵公明帮助商王打周王,不幸战死。三霄娘娘为其兄报仇,也投入了残酷的厮杀。她们个个武艺高强,功夫超人。最要命的是她们握有两件稀世法宝,一件是金蛟剪,一件是混元金斗。这两件法宝将她们的敌人都打败了。所有的神仙在这两件法宝面前,都丧失了法力,全部被擒。到最后,惊动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这两位元老亲自出马,才要了三霄娘娘的命。

灶神

民间风俗的居家保护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据说,灶神能够升天到玉皇大帝处,汇报人间的善恶。人们对这位长于打小报告的灶王爷,就心存敬畏。俗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就是人们对灶神的某种期待。

最初的灶神,不是人,而是虫。这个虫,就是蟑螂。这个说法见于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广雅·释虫》认为,髻是蝉。蝉,灶上有红壳虫如蝉,俗呼蟑螂。以后出现了男性灶神。《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黄帝时期,黄帝就曾兼任灶神。《淮南子》又说:“炎帝于火,死而为灶。”是说炎帝以火德王天下,死后蜕变成灶神。《癸已存稿》云:“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神。”很早以前,人们就把祝融当作灶神来祭祀了。黄帝、炎帝和祝融,都是左右人类存亡祸福的高等神仙,把他们当作灶神来祭祀,正说明灶神地位的重要。

农村祭奠灶神的仪式是很讲究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晚各村各户,无不祭祀灶神,名曰祭灶。主祭之人必为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双手抱一雄鸡,家长叩头毕,向灶神祷祝数语。祝毕,一手握鸡之顶,将鸡头向草料内推送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栗,便谓灶神立马领受。

床神

床神是中国民间礼拜的吉祥神。床神最初也是个概念神,不是形象神。人们礼拜的是他自己心中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客观的具体形象。由于人们一生在床上呆的时间很长,男女之欢,养儿育女,全离不开床,所以对床就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理。

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据说,床公喜茶,床母好酒。祭祀时,要分别对待。民间祭祀床神,大体有三个目的:一是保佑小孩平安;二是保佑全家安寝;三是保佑夫妻和美。先说保佑小孩平安。从前的传说中,树有树神,床有床神。床神是儿童的保护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16岁以前都要拜床母。尤其是女孩子在七夕的时候,要拜床母。这样就会有一双巧手,会做许多巧事。次说保佑全家安寝。民间有供奉茶酒于卧室的习俗,以祈求床神保佑终年安寝。祭拜床神大多在年底,也有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祭拜的。平时的祭拜,床神要求不高,不用大鱼大肉,瓜果糕点就行,一个碗里插上一炷香也行。床神是好说话的。三说保佑夫妻和美。旧时,新人入洞房时,都要祭拜床神。祭拜时,也有一套仪式。目的是祈求床神保佑夫妻和美,多子多孙,子孙满堂,族丁兴旺。

祭拜床神之俗,南方比北方盛行,至近代已逐渐衰微。床公床母一般没有塑像和画像。后来,出现了一种纸质的床神,如剪纸模样,一男一女,构图简单,剪裁方便,好像就是人们私下剪裁的。将这种纸质床神贴在床上,就可以保佑平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床神也有了自己的供奉对象。一般有二说:一说是真君和元君;一说是周文王夫妇。

猜你喜欢
灶神门神神仙
门神想吃立夏饭
是是非非话灶神
有趣的门神
自主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神仙汤
门神都是什么样
西夏灶神像探疑
灶神星上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