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市报领导岗位感受“走基层”

2011-07-26 06:51
中国记者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文风张家口作风

刘 勇

(作者是河北省张家口日报社总编辑)

张家口日报社总编辑刘勇在多年采编和办报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当前新闻工作者作风和文风与过去相比差距很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深入生活差,接触实际少,采访不到位。如何把脉开药方?

现实生活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体现最直观之处。所以,深入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社会职责,也是写出生动、鲜活新闻的根本途径。

新闻界漂浮作风种种表现

之所以在全国新闻界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认为是这个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看来真成了问题,宣传工作领导的最高层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认真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只要粗略回顾一下近年来新闻界漂浮作风的种种表现,就会深刻感受到提出和解决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基层问题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在张家口日报社担任副总编辑和总编辑各有10年时间,在多年来领导报纸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当前新闻工作者作风和文风与过去相比差距很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深入生活差,接触实际少,采访不到位。这和过去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艰苦调查,靠脚板子跑新闻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有的记者把深入基层采访的事让县里通讯员代劳,自己再凭“二道贩子”那里转来的说不定是第几手材料去写新闻;更为甚者,干脆让基层通讯员把稿写好,挂上自己的名字去发表;自己采访也往往“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打电话、发邮件,而不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还有的靠搜集各单位、部门的简报写新闻,结果多次出现报道严重失实的问题,给报社以及基层单位或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甚至还上法庭打起了官司;还有的虽然人去了基层,但心却不在基层,走马观花跑一趟,对新闻事件不甚了了,写出的稿件有的连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不清。更多情况是当前不少新闻工作者只注重盯着上头的信息,只看到党和政府发布的信息权威性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一面,而忽略了党和政府大政方针在基层的实施情况等等。凡此种种都与新闻工作者职业的本职要求格格不入。

图为张家口日报社经济部副主任李鹏飞(中)深入到高新区老鸦庄镇吉家房村采访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情况。

“浮躁病”探因

新闻工作者普遍缺乏深入基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称作当前新闻界的“浮躁病”。出现这一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因素。

当前,经济的全球化和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重大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地球上的人们联系得这么紧密;世界上任何一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几乎所有人都产生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剧烈。另据权威部门的研究结果,当今社会与大众相关的信息,有78%来自政府。新闻工作者的信息选择取向自然是以社会关注度的高低为标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闻媒体采编人员为采写到社会影响力大的新闻,必然会关注上头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关注影响大局的重大事件,这样做无疑也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这绝不能成为不去深入基层的理由。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新闻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浮躁、作风漂浮的问题,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变为自觉行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把深入基层落实到新闻采编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建立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结合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张家口日报》编辑部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规定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每年不少于两个月,记者每月不少于10天。建立联系点制度,从领导到编采人员每人建立一个联系点。要求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列,有可能发现新经验和新问题的地方。目前59个联系点已全部落实。同时,不断组织集中下基层采访活动。教师节前夕,我们结合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到张家口市考察农村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组织20名记者集中采访10名农村优秀教师,教师节那天,《张家口日报》二三版以“有一种奉献叫坚守”为栏题,用通版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效果很好。报社还修订了考核制度,对下基层采写的稿件适度加分。制度是约束、是导向、是保证;制度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既要从上到下防止把记者下基层搞成形式主义,轰轰烈烈一阵子,更要防止活动一阵风过去,工作面貌又一如往常。

更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自身要认真解决思想浮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漂浮,沉不下去,根源在于思想浮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十多年了,商品生产为我们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法则驱动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投机风也在社会上盛行起来。诸如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诚信缺失等等,在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程度也形成了一种浮躁之风。这种社会浮躁之风同样侵蚀着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些人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心静不下来,身沉不下去。表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官气”越来越重,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越拉越远;应景的新闻多,鲜活的、有震撼力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少。所以,要使新闻工作回归本位,新闻工作者就必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准则。来到这个队伍,就要踏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自己的神圣职业。有了这种职业精神,才能摒弃浮躁思想,克服漂浮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文风。

认真学习、实践调查研究这门学问

深入基层绝不是人下去了就万事大吉。深入基层的目的是为了深入采访,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就是要在纷纭繁杂的客观世界中,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思考,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搞清事情的真相,然后再通过语言,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达给社会。而要掌握调查研究的本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少新闻工作者其实并不会搞调查研究。往往有这种情况,去一个地方采访,听、看、问了半天,结果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没有掌握事件的核心,事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不明白,事件产生的背景不清楚。这样写出的新闻、传达的信息可信度就很值得怀疑。调查研究既然是一门学问,那么,要掌握它,就得学习。首先,不能轻视调查研究。许多记者采访花费时间不足,耗费精力不够,下功夫不到,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写上,热衷于坐在电脑前“捏鼓”,就是一种轻视调查研究的倾向。其次是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就是要尊重实践,尊重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防止主观臆断,防止主观唯心主义。第三要不断研究总结采访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善于研究总结,是积累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掌握调查研究的艺术要靠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全国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有利时机,在深入基层中学习,在学习中深入基层。只要坚持不懈,认真去做,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文风张家口作风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