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义乌市主要土类土壤养分变化剖析

2011-07-31 03:30周维明蒋文卫骆江英刘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酸碱度义乌市高水平

周维明,李 敏,蒋文卫,骆江英,顾 滔,刘惠芳

(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义乌 322000)

土壤肥力是作物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观测义乌市主要土类自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近30年间的变化,2008-2010年进行了选点采样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浙江省土壤分类系统和土种志的分类,结合义乌市土壤实际情况(1984年义乌市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土壤分类,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24个土属,35个土种。2008-2010年共采集土壤样本1 937个进行检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30年的耕种种植,义乌市各类土壤养分起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和质地以及农作物和人为影响的不同,各种土壤养分、结构性、酸碱度及土壤肥力呈现较大的差异(表 1和 2)。

表1 1980-1982年各种土类养分状况

表2 2008-2010年各种土类养分状况

2.1 红壤类

红壤类土壤包括黄筋泥土、黄泥土、黄砾泥土、红松泥土、灰黄泥土、棕红泥、油红泥等7个土种。

2010年采样103个点,各土种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属中等水平,分别为 22.77 g·kg-1和1.14 g·kg-1,比 1980 -1982 年分别增加 5.6 g·kg-1和 0.43 g·kg-1,增长 32.6% 和 60.6%。缓效钾平均506.08 mg·kg-1,属较高水平,速效钾136.11 mg·kg-1,达较高水平。速效磷成倍增长,为 35.85 mg·kg-1,比 1980-1982年增长278.56%。阳离子代换量有所下降,平均10.84 cmol·kg-1,比 1980 -1982 年减 6.53 cmol·kg-1。容重达1.1 g·cm-3,比1980-1982下降0.1 g·cm-3,下降8.3%。水溶性总盐平均达 0.74 g·kg-1,个别大棚瓜菜土壤总盐度超过 2 g·kg-1(表1和2)。土壤酸碱度属酸性、微酸性,103个土样测定pH值4.54~8.05,平均在5.75±0.6,比1980-1982年提高0.43,增长8.1%。2000年以来在该类土壤上主要种植茶叶、毛竹、食用笋、桃、梨、橘,其他还有甘薯、花生和蔬菜等。化肥以复合肥为主,水果、食用笋农户也用有机肥配合施用,特别是桃和梨施用较多。

2.2 紫色土类

紫色土类土壤包括石灰性紫砂土、紫泥土,红紫砂土,红紫泥土、酸性紫泥土等5个土种,2010年采样74个。平均有机质17.79 mg·kg-1,全氮0.94 g·kg-1,为中等水平,比1980-1982年增加3.5 g·kg-1和 0.09 g·kg-1,分别增长了 24.49%和10.59%。缓效钾采样点70个,平均479 mg·kg-1,为中等水平,速效钾 112.25 mg·kg-1,比1980-1982年下降 0.93 mg·kg-1,下降 0.82%。速效磷成倍增加,平均达35.67mg·kg-1,比1980-1982年增加26.52 mg·kg-1,增加了289.84%。阳离子代换量 14.06 cmol·kg-1,比 1980-1982年下降 1.78 cmol·kg-1,下降 11.23%。容重1.06 g·cm-3,比 1980-1982年下降 0.2 g·cm-3,下降 15.87%。土壤酸碱度 74个采样点,pH值平均5.93,比1980-1982年下降1.44,下降19.53%。经过30年雨水淋溶耕作,紫色土中很多离子,特别是钙、钾等离子淋溶,使部分土壤变酸。2000年以来在该类土壤上主要种植枣、桃、梨、橘,少部分种植甘薯、大豆、花生、蔬菜、油菜、小麦等。

2.3 潮土类

潮土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义乌江两岸,土种有培泥砂土、清水砂等,种植主要作物为梨、橘,还有甘薯、花生、大豆等。2010年采样2个,1980-1982年采样7个。土壤有机质比1980-1982年增加0.52 g·kg-1,增长 4.68%,全氮下降 0.17 g·kg-1,下降 22.67%。缓效钾 505 mg·kg-1,为较高水平,速效钾中等偏上水平,为100 mg·kg-1,比 1980 -1982 年增加 26.71 mg·kg-1,增长36.44%。土壤速效磷为31.2 mg·kg-1,达高水平,比1980-1982年增加 24.91 mg·kg-1,增长396%。土壤酸碱度为微酸性,pH值6.44,比1980-1982年的5.64增加0.8,增长14.18%。

2.4 粗骨土类

粗骨土类土种有石砂土。主要分布在义乌盆地边缘丘陵陡坡处,种植柑橘、果木、甘薯、小麦等。2010年仅在廿三里联王村采样3个点。有机质、全氮达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值为28.13 g·kg-1和1.27 g·kg-1,比 1980 -1982 年 8 个点的有机质增加12.4 g·kg-1,增加78.83%,全氮增加0.53 g·kg-1,增长 67.12%。缓效钾 501.57 mg·kg-1,达较高水平,速效钾 59.33 mg·kg-1,为低水平,比1980-1982年下降85.17 mg·kg-1,下降58.94%。速效磷增加较多,达25.03 mg·kg-1,达较高水平,比1980-1982年增加了16.38 mg·kg-1,增长 189.36%。土壤酸碱度为酸性,pH值平均 5.15,比 1980-1982年下降了 0.49,下降8.69%。

2.5 水稻土类

水稻土类是义乌市分布最广的一个土类,归属于其下的有4个亚类,14个土属,21个土种。1958年前以单季稻为主,后季种植马料豆、乔麦、玉米等。1958年开始推广双季稻,以肥稻稻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推广麦稻稻三熟制。1993年后耕作制度起了较大变化,水田多以小麦、单季晚稻为主,蔬菜、马铃薯、果蔗、西瓜面积不断扩大,早稻、糖蔗面积减少。1999年后,以单季晚稻、蔬菜为主,经济效益较高的果蔗、马铃薯、西瓜、水果面积逐步增多。至今以单季晚稻、蔬菜、水果、果蔗为主,其次有早稻、油菜、小麦等作物。

土壤有机质有所下降。2010年1 735个采样点分析结果,平均21.01 g·kg-1,达中等水平。比1980-1982 年的 26.3 g·kg-1,下降 5.29 g·kg-1,下降20.11%,有机质下降主要原因是绿肥面积减少或者不种,有机肥用量减少,特别是人粪尿,猪鸡粪尿直接排放江河流失,稻草还田量减少,还有少数弃耕荒芜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另外标准农田建设,表土层被破坏,单一使用化肥也使土壤有机质下降。

全氮低而不平衡。2010年1 625个测点,平均值为1.29 g·kg-1。比 1980-1982年的378个点平均值的 1.46 g·kg-1,减少 0.17 g·kg-1,减少11.64%。

速效钾达中等水平。缓效钾 2010年1 279个测点,平均达 473.58 mg·kg-1。尚未达 500 mg·kg-1的较高水平。速效钾2010年1 734个测点平均含量 112.44 mg·kg-1。比 1980-1982年370采样点平均值高 56.44 mg·kg-1,增加100.79%。主要原因是三要素复合肥用量增加,特别是蔬菜、马铃薯、果蔗、莲藕、水果等作物所遗留的钾较多有关。

速效磷达高水平。2010年1 734年测点平均含量41.44 mg·kg-1。比 1980-1982年的 368个采样点平均高34.66 mg·kg-1,增加 511.21%,比25 mg·kg-1的高标准增加66%。其主要原因是三元复合肥使用量较多而结构不合理,磷肥易在土壤中积累,使较多土壤的磷含量过高。

阳离子代换量达中等水平。2010年452个采样点平均 11.05 cmol·kg-1,比 1980-1982年采样点 35 个的平均值 14.25 cmol·kg-1低 3.2 cmol·kg-1,下降22.56%。主要原因是有机质含量下降而导致阳离子代换量的下降。

土壤容重在较低水平。2008-2010年456个采样点,平均值1.08 g·cm-3。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比1980-1982年的1.11 g·cm-3,下降0.03 g·cm-3,下降了 2.7%。但个别样点高达 1.65 g·cm-3,说明大部分耕层土壤疏松,根系易向下扎,土壤发育良好,个别要通过耕作来提高土壤通透性。

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较低。2008-2010年432个采样点平均值0.39 g·kg-1。但个别大棚土壤高的达3.54 g·kg-1,需要开棚降盐。

土壤酸碱度大部分在酸性、微酸性状态,少部分碱性。1 735个测点 pH值在4.04~9.02,平均5.74。比1980-1982年378个采样点范围5.0~8.3,平均6.31,下降0.54,下降8.56%,土壤变酸。主要原因是有机肥施用量减少,特别是农家肥和绿肥用量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化肥使用量增加,使土壤变酸。另外因工业煤等用量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9年义乌市酸雨频率98.1%,占总水量的比率达98.7%,比2008年上升4.6%和2.9%;酸雨的 pH值为3.57~5.70。水稻土土种平均pH值依次排列为:紫大泥田(6.21) >棕泥砂田>钙质紫泥田>砂心泥质田>老黄筋泥田>泥质田>紫泥砂田>红紫大泥田>黄泥砂田>培泥砂田>黄筋泥田>灰黄泥田>泥砂田>老培泥砂田>红紫砂漠田>红紫泥砂田、红松泥田>砂性黄泥田 >砂田(5.5)。水稻土亚类酸碱度依次排列:潴育型水稻土(5.83) >淹育型水稻(5.72) >渗育型水稻(5.64)。

3 小结

随着30年的耕作、施肥及种植制度的变化,义乌市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土壤酸碱度下降,有机质明显降低,全氮下降且不平衡,速效磷成倍增长,速效钾也有较多增长。由于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和质地以及农作物和人为影响的不同,各种土壤的养分、结构性、酸碱度及土壤肥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猜你喜欢
酸碱度义乌市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看浙江
测测你皮肤的酸碱度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方法和意义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