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农村防雷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1-07-31 03:30俞炜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减灾雷电农村

俞炜波

(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浙江 衢州 324000)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地理坐标28°54'30″-29°29'59″N,118°01'15″- 118°37'50″E,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境内除沿河分布的小面积的马金、池淮、华埠、杨林、村头等河谷平原外,其余地区群山连绵。开化是浙江省雷暴天气多发地之一,平均每年雷电日为56.3 d,年平均雷暴日51.8 d,最多的1987年达77 d,最少的2001年为30 d,一年中雷暴日主要集中在3-9月,以7-8月最多。近年来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及电子产品应用的增加,雷电成灾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农村防雷安全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大农村防雷知识的宣传,加强农村防雷工作已刻不容缓。

1 现状

开化县因受地形地势和天气气候影响,雷电灾害十分严重,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雷击事故发生。处于多雷区的山坳、峡谷环境地域且无防雷装置的建筑物雷害越来越多,对农村民居的防雷已迫在眉睫。由图1可知,城市人员因雷电造成伤害的比例只占4.3%,而农村人员却占了59.1%,另有36.6%的伤害不能确定。如果不考虑不确定的统计结果,那农民就占93%,城市人员仅占7%,农民是雷灾受害者的主要部分。

为杜绝雷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浙江省、衢州市政府文件精神,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已加强了对农村防雷工作的重视。开化县对农村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及中小学都有防雷安全要求,每年公布的防雷重点单位名单中,很大部分都是位于农村的企业,并且都按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检测工作,同时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的防雷改造,2010年暑期整改了10所中小学的16幢建筑物。但对广大农村居民的住房及相关设施还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足够的技术支持,广大农村防雷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图1 开化县雷灾不同人群的伤亡比例

相比城镇,目前农村防雷装置和农民自身防雷意识、政府重视程度、保护措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建筑物防雷存在先天不足。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不少农户都住进了三、四层高的自建房,但均未安装防雷装置;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绝大多数的农户楼顶都安装了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等附属物,但都未采取避雷措施,成了引“雷”入室的罪魁祸首。

农村的电力线路、电话线路存在防雷隐患。农村的电力、电话线路大多是由较为空旷的农田里电杆架空支持引入,雷暴很容易在空旷的农田上闪击后经这些架空电力线、电话线引入室内。

电信、移动、联通、石油等行业在农村的网点及设施防雷设施不完善。广大农村布设的大量电信基站和移动、联通通讯铁塔及加油站等防雷设施未完全到位,部分已安装防雷装置的设施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警告标志。

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宣传不到位。自2007年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发生重大雷击事故后,学校防雷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教育厅联合浙江省气象局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但对农村自建住房仍没提出防雷要求;农村防雷监管组织机构不完善,县一级有防雷减灾组织机构,而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乡镇、村没有防雷减灾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基本还处于自发层面上。

2 原因

雷电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由图2可知,在人员伤亡雷灾数中,雷击地点发生在农田的最高,为32%,其次为在建构筑物(主要是农村民居、窝棚、亭子)的23%,然后是在开阔地的13%,在水域(包括河边、沙滩)和树下分别是10%、8%。其中有线相连表示的是雷击时人员接触电话线或者金属管线。可以看出雷击地点发生在室外的占69%,而且发生在农民常在环境下。

图2 开化县人员伤亡雷灾中不同雷击地点的比例

农村频遭雷击,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开化全县山地面积占87.19%,水域面积占1.49%,形成了山河相间的地形,而这种地形非常有利于雷暴的形成;二是农村居民很多自建房建在河岸边、山坡与稻田接壤地带等易遭雷击的区域;三是在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审核,房屋建设不够科学,防雷设施常被忽略,另外许多村民家中的用电设备和屋面金属物体等设施往往没有接地及采取任何避雷措施;四是农村的电力线路、电话线路,很多是由较为空旷的农田里电杆架空支撑引入,雷暴在空旷的农田上闪击后会经这些架空电力线、电话线引入室内;五是防雷安全检查体系还不完善,导致雷电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除。

3 农村房屋防雷措施

3.1 房舍位置的选择

房舍位置的选择应避开易遭雷击区,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地下水出口处,河、湖、池、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山坡与稻田接壤处。不宜将房舍建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下面和近旁,而应离开一定的距离,具体距离取决于输电线路的电压和当地的地形条件。

3.2 安装有效的直击雷防护装置

直击雷防护装置能有效地拦截闪电并及时将其能量泄放入地,可大大降低因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的可能性。现在农村建房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钢筋,可将基础及柱子中的钢筋有效地利用起来,作为直击雷防护装置的一部分,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安全的保障。对于木结构和大量砖混结构建筑物,一般做独立引下线采用人工接地极。当土壤电阻率大,可采用环状接地极,因为环状式接地装置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内的低电位分布,减小跨步电压。

3.3 电源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供电基本是统一调配,经多级变配电器转换后输送至民居内,再经由电度表、漏电保护器、熔断器等输入用电设备。广大农村配电过程基本一致,配电系统电源防雷也应采用一体化防护,由于电涌保护器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各不相同,相应电涌保护器的性能特点以及成本价格也不尽一致,可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统一规划实施。

3.4 屋前屋后树木的利用

树木是最好最便宜的天然避雷针,特别是笔直高大的树。但树与房舍的距离至少应保持在5 m以上,并且要注意雷雨天气不要在树下避雨,至少要离开树干3 m以上距离。

3.5 信号系统的防雷措施

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主要采用通讯电涌保护器防雷。目前,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为电话线,通讯网络设备主要为调制解调器等,企业室内大多有交换机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应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

3.6 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护

家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基本上都位于屋顶上的最高处,应在离热水器3 m远处加装高于热水器顶的避雷针,使其处于雷电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其次,从楼顶引入室内的太阳能热水器电源线、信号线、水管采用金属屏蔽保护;最后,应在漏电保护开关后端加装SPD。

3.7 家用电器的使用

在雷暴时,尽可能不使用电器,平时不使用时,宜将其插头拔掉。

4 农村人身防雷建议

农民生产劳作都在田间地头等比较暴露的地方,雷雨天气难以躲避,是雷击灾害的最大受害者,所以提高防雷保护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4.1 户外人身防雷

雷雨时,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进水的雨衣。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时,必须牢记2条:一是尽快躲到合适、有利防雷的地理位置;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蹲下,以减少暴露面积。在野外突然遇到雷电,需切实做好“十不要”: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高处或躺在地上;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者草垛旁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不要穿湿衣服赶路;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应尽快离开水面或者稻田;不要靠近金属物体;不要高举锄头铁铲等带金属的工具;不要在旷野里骑车;不要使用移动电话;不要站在避雷针引下线附近。

4.2 户内人身防雷

如果房屋的防雷设施不够健全,那么当雷电来临时,即使是在屋内也不能避免雷击的危害。当雷雨突然来临时,要记住: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宜使用金属水龙头、无防雷设施的或防雷措施不到位的电视、电话、电脑等电器,并且避免使用手机。

5 对策与建议

加强领导,增强防雷减灾责任意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与国家和浙江省衢州市有关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文件,真正形成从上到下依法开展防雷工作的局面,才能全面履行防雷减灾的职责。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防雷知识水平。各级气象、科协、教育、新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展览、宣传画、黑板报等形式,对广大农村居民开展雷电科普宣传,大力普及防雷减灾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雷电的认知程度,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防雷、避雷的正确方法和应急措施,减轻或避免因雷电引起的损失。

加强管理,科学落实各项防雷减灾措施。各级主管部门要各尽职责,加强协同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变农村防雷薄弱的现状。加强对农村新建住宅防雷设施设计安装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建房屋的施工设计图纸审核,从源头上杜绝雷电灾害的安全隐患。

规范制度,严格按规定履行防雷职能。各级气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将防雷安全检测纳入安全生产评估的内容。对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查维护,确保防雷装置长期有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各级防雷检测机构严格按照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检测程序,依法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并面向农村做好防雷减灾的技术咨询服务。对已建应安装而未安装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或虽安装防雷装置但经检测不合格的建(构)筑物,要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或改装,消除存在的防雷隐患。

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农村防雷工作。由于农村地域广阔,需要进行防雷保护的面较大,单纯依赖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有效保护,实施难度大。受经费、成本等原因的制约,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开展防雷工作时,以点带面做好防雷示范村的建设工作。

[1]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虞昊.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苏邦礼,崔秉秋,吴望平,等.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减灾雷电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雷电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