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

2011-08-02 07:03周一珉
浙江经济 2011年21期
关键词:物价浙江要素

文/周一珉

做好通胀中长期化的应对措施,适度放宽通胀容忍力度,实现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稳物价的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宏观经济词汇之一。目前,浙江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从上涨动力看,浙江经济增速稳中趋降,食品类价格有所企稳,随着翘尾因素减弱,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到今年9月份,CPI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1个月,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从历史经验看,1978-2010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3.1%,CPI年均上升6.3%,对比1985-1989年、1993-1996年、2007-2008年三次物价上涨周期的峰值 21.5%、24.8%、7.7%,当前浙江CPI上涨仍处在可控和正常区间。

本轮物价上涨原因异常复杂,突出表现在需求和供给因素结合、国内和国际因素叠加、周期与趋势因素交织。浙江物价持续高位运行是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浙江经济结构的失衡。宏观层面看,浙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模式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工业、服务业。而微观角度,随着融资趋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更倾向于进入虚拟经济,而在非实体经济领域循环,加之楼市和股市低迷,市场缺乏足以消化货币流动性的“蓄水池”。

当前推动浙江物价走高的中长期因素较多,也客观上制约了物价下行的空间,短期内物价仍有反复的可能性,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回落可能性较小。具体看: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趋势明显。随着市场机制完善和要素价格改革推进,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累积效应不断释放,已成为推动浙江物价中长期走高的刚性因素。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浙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快推进,需求因素也将进一步推高生产要素价格。

——价格全面上涨迹象隐现。从贡献率判断,食品类价格大幅攀升是物价上涨最主要的结构性因素。前三季度,食品类上涨12.6%,推高物价水平3.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1.4%。但与往年相比,本轮物价上涨周期呈现出热点变换频繁,价格全面上涨态势隐现的新特点。

——货币政策空间逐渐变小。本轮紧缩货币政策周期持续近22个月,宏观调控效果已逐渐显现,但趋紧的外部环境在客观上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空间,自7月份以来,之前出现在各类媒体上的“加息”言论都悄然消失,未来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宽松的概率正在加大。

——国际环境变数较大。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明显放缓,有利于减轻浙江输入性通胀压力,但由于全球经济正进入货币政策观察期,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新的动荡局面,极可能引发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浙江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再度加大。

因此,笔者建议应正确处理物价、结构和速度三者的关系,在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做好通胀中长期化的应对措施,适度放宽通胀容忍力度,充分利用要素成本上升对企业产品、市场、管理等创新的“倒逼机制”,加强结构性措施,引导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实现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稳物价的目标。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通过微观经济主体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尽快实现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加快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减弱企业税负,增强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信心。三是适度提高对通胀水平的容忍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完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价格机制,发挥基础产品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四是加大对农业生产和供给的政策力度。通过投资、税收、补贴、奖励等措施调节供给,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从而保障粮食、生猪和蔬菜等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五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在覆盖四类基本人群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补贴发放范围和提高价格补贴标准,进一步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

(供稿: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猜你喜欢
物价浙江要素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也谈做人的要素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