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2011-08-02 07:03姜胜建
浙江经济 2011年21期
关键词:服务业浙江专利

文/姜胜建

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公共服务与中介服务相结合”为原则,全面推动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知 识产权服务,是促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能力的推进器,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如何推进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一些分析思考。

双重的压力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不断加速,特别是浙江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担负着庞大的块状特色产业群向现代产业集群加速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迎来了难得的市场发展机遇,但同样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也明显落后。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业界普遍有一种“狼来了”的强烈危机感。目前,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商业化运行机制已发展成熟,而我国尚处于培育阶段。一些外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如美国的汤森路透、日本的富士通等外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巨头已纷纷登陆我国,这不仅直接给我国刚刚起步的本土知识产权服务业带来严峻挑战与考验,同时也给我国企业的技术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从省级层面上看,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兄弟省市比较,浙江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差距也很大,一是缺具有较强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二是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尤其是知识产权信息与运营类的中介服务机构更缺。一句话,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面临着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进入与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服务主体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般来说,按大类划分,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包括知识产权信息与分析服务、运用与转化服务、代理与法律服务、决策与管理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服务等五大领域。近些年来,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但主要还是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代理与法律诉讼等知识产权服务为主,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以知识产权运营为主的市场需求却依然不足,如专利信息的运用、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与专利预警分析、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等。概言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市场潜力大,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产业链脱节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制约了知识产权服务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诸如有效专利率低、专利运用及产业化程度不高,知识产权显现泡沫化现象等,同时也不利于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服务1+1>2的培增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当然,存在上述不足与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运行机制不配套、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与战略研究咨询服务能力不足且高端人才匮乏等等。简言之,知识产权服务尚未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相互衔接,结构完整的现代服务业态,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思考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将是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与挑战,该如何应对?根据《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在此,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要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公共服务与中介服务相结合”为原则,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行业管理与监督,着重抓好基础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和积极培育民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全面推动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从国外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来看,基本上走的是“双轨制”。如在日本,官方、地方公共团体以及民间的各种服务机构众多,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立公立机构,一类是民营私营机构。而浙江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公共服务与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双轨制”的运行机制,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行业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同时,着重抓好基础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民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全面推动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要着重抓紧抓好知识产权服务业前端的培育与开发,即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尤其是要针对企业)和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基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能力,为市场提供更为廉价、更为便捷的专利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培训,引导和激发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浙江知识产权服务最为薄弱的,是以专利信息为代表的综合性信息机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公共信息产品的开发不足、服务能力有限。这恰恰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前端。端口不打开,市场需求的潜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此项工作实际上也是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所提出的“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日本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将专利信息数据标准化后,以极低廉的价格提供社会,提高全社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水平,以鼓励竞争,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鉴于此,当下要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申报和筹建工作为契机和突破口,加快浙江专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以此带动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特别是要把科技中介服务与知识产权服务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即把科技中介纳入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范畴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即根据服务机构性质与规模、服务领域、服务功能等进行科学分类与指导,在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战略联盟和跨区域合作与发展。为此,有两点建议:一是在政策措施上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议将浙江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更名为浙江省重点科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在相应政策措施上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是指要抓紧抓好基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和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培育与发展;促“中间”是指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科研人员密集的优势,促进科研院校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美国,大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都是依托于大学、研究机构、协(学)会、律师事务所或政府部门,很少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在日本一些知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如富士通、理光、东芝等都是在以为原公司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在抓好“两头”、壮大“中间”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并组建以行业为特色的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实现跨区域合作与发展,以带动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风险投融资机制,扶植知识产权的资产运营事业,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知识产权的本质是财产权,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或品牌。换言之,技术或品牌只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特有属性而已。作为一种财产权,它的价值必须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资产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同样的,作为一种财产权,它的价值只有通过运用或经营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革命源于技术革命,成于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风险投融资机制,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运营必须要有风险投融资机制的支撑才会有勃勃生机。上述两方面恰恰是我国知识产权业的“短腿”,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风险投融资机制,以促进浙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创新基地(含各类高新技术或特色产业园区等)的对接与合作,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创新间的融合,实现相互支持、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在《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建设。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和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集聚专利代理、专利技术分析评估、转让许可、维权援助、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相关知识产权功能,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实现知识产权代理咨询、培训、战略研究、评估、转让、推广外包和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广东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分别有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入驻,直接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受理专利申请、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技术分析评估、转让许可、维权援助、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相关知识产权服务。因此,在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和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筹)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拟选择未来科技城或青山湖科技城作为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入驻基地,积极加强与省科技创新基地的对接与合作,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创新间的融合,实现相互支持、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猜你喜欢
服务业浙江专利
专利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发明与专利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