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46例疗效观察

2011-08-03 10:35赵玉萍彭晓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5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尿常规紫癜

赵玉萍 彭晓康

(四川省乐山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乐山 614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292例,入选的29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为急性病例,临床表现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1]。分为治疗及对照组,各1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均无显著差异。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计数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具体情况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卧床休息,严格脱敏饮食,一般常规疗法(扑尔敏、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止血敏、重的加糖皮质激素)等脱敏、止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注射剂20mg/(kg•次)(总量≤0.4g)加入5%葡萄糖200mL中,qd、bid、ivgtt,连用7~10d。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大小便常规。并详细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表1 过敏性紫癜临床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紫癜全部消退,无胃肠症状、关节红肿及血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好转:皮肤黏膜仍有少量新皮肤紫癜出现,关节时有肿痛,胃肠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血尿及蛋白尿好转。无效: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及胃肠症状均反复发生,尿常规无好转。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治疗组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总有效率为95.88%,与常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45%相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见表2。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其直接过敏原不易确定,与呼吸道感染、饮食、药物、寄生虫等有关。研究证实表明I型变态反应参与本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证实人体皮肤、血管有H1和H2组胺受体,而西咪替丁作为H2受体阻断剂,它能阻断T细胞表面的H2受体,切断免疫抑制的中间环节,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2]。动物药理学和毒理学,体外研究表明,西咪替丁是一种特异竞争性的H2-受体拮抗剂,与儿茶酚胺β-受体,组织胺H1-受体或毒蕈碱受体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且用于儿童的临床经验很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临床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方法之一。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9-690.

[2]曹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J].临床儿科杂志,1993,11(5):355-356.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尿常规紫癜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