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

2011-08-05 04:50史国兵杨晓东沈阳军区总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0840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辽宁大连607
药学实践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试液埃希菌悬液

何 进,史国兵,高 军,杨晓东(.沈阳军区总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0840;.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辽宁 大连 607)

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是在原生脉饮的基础上,增加黄芪制成的新型中药复方口服制剂 ,由黄芪、人参、五味子、麦冬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等功效。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相关要求,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笔者主要对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建立适合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为制剂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和培养基 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沈阳军区总医院,批号 090925,091029,091030);0.9%氯化钠注射液(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022207)。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70104);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71008);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080216);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070426);胆盐乳糖(BL)培养基(批号070517);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蛋白胨培养基(批号070604);蛋白胨(批号070712);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1.2 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B)9800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B)98003],均为第3代菌株,购自辽宁省药检所。

1.3 仪器 ZF-Ⅰ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NC303-4A电热恒温培养箱和NC303-4电热恒温培养箱(南京长江仪器厂);YX280B手提式不锈钢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 方法和结果

2.1 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制备 取磷酸二氢钾 3.56 g、磷酸氢二钠 7.23 g、氯化钠 4.30 g、蛋白胨 1.0 g,加水 1 000 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2.2 供试液的制备 取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10 g,置灭菌乳钵研成粉末,加适量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研匀并转移到灭菌烧瓶中,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在45℃恒温水浴中保温震荡混匀,制成1∶10倍的供试液。

2.3 菌液制备 分别取经35℃培养24 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以及经25℃培养48 h的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成每1 ml含菌数50~100 cfu的菌悬液;取经25℃培养5 d的黑曲霉新鲜培养物,用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成每1 ml含孢子数50~100 cfu的孢子悬液。以上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同时各取2份注入琼脂培养基培养,采用平皿计数法计数,结果见表1。

2.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4.1 验证方法与结果 ①试验组:采用平皿法,取1:10供试液及50~100 cfu/ml/试验菌各1 ml,依次加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相应琼脂培养基20 ml,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待凝固后,按规定温度培养48~72 h,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进行3次的独立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试验组和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见表2。②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③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1:10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样品本底菌数。结果均未见菌生长。④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液10 ml,同试验组方法测定菌数。结果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

表2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回收率结果(%,n=3)

2.4.2 样品细菌、霉菌或酵母菌计数检查 取3批样品各10 g,分别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 ml制成1:10的供试液。取1∶10供试液10 ml,加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制成1∶100的供试液。再取1∶100供试液10 ml,加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制成1∶1 000的供试液。取3批样品各稀释级供试液各1 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然后倾入20 ml冷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计数),另取1∶10和1∶100供试液各1 ml分别置无菌平皿中,倾入20 ml冷至45℃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霉菌、酵母菌计数),混匀,凝固后倒置于特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72 h)。每个稀释级的供试液平行作2份;另取稀释液1 ml作阴性对照。结果表明,3批样品按验证方法检查,细菌、霉菌或酵母菌总数均<10 cfu/ml,均符合规定。

2.5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2.5.1 菌种选择 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为中药口服固体制剂,不含生药原粉,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有关控制菌检查方法,应检查大肠埃希菌。

2.5.2 菌液和供试液的制备 菌液按2.3项下方法制备,菌数控制在10~100 cfu/ml。供试液按2.2项下方法制备。

2.5.3 验证方法与结果 取100 ml胆盐乳糖(BL)培养基6份,2份分别加入l0 ml供试液及1 ml 10~100 cfu大肠埃希菌悬液作为实验组,2份分别加入1ml 10~100 cfu大肠埃希菌悬液作为阳性对照组,2份分别加入稀释剂10 ml作为阴性对照组,均在35~37℃培养18~24 h。取上述各培养物0.2 ml,接种至含5 ml 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24 h在366 nm紫外光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见表3。

表3 控制菌检查法验证结果

结果显示,控制菌检查阳性菌生长良好,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2.5.4 样品控制菌检查 取3批样品1∶10的供试液各10 ml,分别接种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 ml中;另取大肠埃希菌的10~100 cfu/ml菌悬液1 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 ml分别接种至同样培养基中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按“2.5.3”项下方法操作,结果见表4。

表4 样品控制菌检查结果

结果表明,3批样品按验证方法检查,阳性对照检出大肠埃希菌,样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未见菌生长,结果符合规定。

3 讨论

3.1 方法验证 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时,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表明本品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无抑制作用,可用常规法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查。

3.2 菌液制备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中菌液的制备尤为重要。菌液含菌数过多或过少,在回收率测定时误差都会增大。因此需要通过反复多次试验,摸索出接种环刮取菌苔的量及稀释菌液的经验方法,在菌液制备好时,同时进行活菌计数和供试品的方法验证,才能将菌数控制在50~100 cfu/ml之间,而且在进行3次独立平行试验时,3次试验的菌原液浓度应尽量一致,除黑曲霉孢子悬液外其他试验菌菌悬液最好现用现配,这样才能保证验证结果准确可靠。

[1]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2010:附录 XIII C:79 ~88.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1~368.

猜你喜欢
试液埃希菌悬液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勘误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检测专家:拒水检测和拒油检测是一回事儿吗?
一起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