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发展 人才为本——夏青玲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思考

2011-08-15 00:42武汉市楚剧院院长宋涛
戏剧之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楚剧梅花奖剧种

□武汉市楚剧院院长 宋涛

时隔数年,楚剧又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不觉十分欣喜。3年磨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奖牌。3年来,剧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老艺术家心劲合一,共担剧种发展之重任,同为推出领军艺术人才而拼搏。所作所为,感触良多,简要归纳,供各位同仁鉴考。

人才兴,剧种兴

优秀的领军艺术人才,是剧种发展最大的资源。多年来,楚剧正是因为有了沈云陔、关啸彬、李雅桥、黄楚才、钟惠然、姜翠兰和易佑庄、朱彬、周淑莲、胡鑫等一大批艺术家、音乐家,才奠定了日后快速发展的基础。而剧种的快速发展,又催生了张光明、张一平、于盛乐、王筱枝、夏青玲、周娟、周泽浩、李敏惠等群星涌现。人才与剧种,同生共荣,相得益彰,既把楚剧从民间花鼓戏演绎成了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大剧种,又借助楚剧这个平台诠释了艺术家们各自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剧种靠人才兴旺,人才带动剧种发展——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客观规律。

凝共识,推人才

此次夏青玲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是部、局和剧院惜人才、重人才、着力打造领军人才的一个具体成果。为落实申报“梅花奖”工作,剧院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召开剧目论证会,精挑细选参赛剧目,认真分析演员条件,力求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夏青玲的艺术优势,又邀请楚剧界最好的导演、作曲和演员参与到剧目排练工作。其中,著名导演艺术家余笑予担任参评晚会的艺术顾问,武汉楚剧院副院长、优秀青年导演王文华担任导演,作曲家朱彬、周淑莲、胡鑫参加音乐指导,著名演员邹文耀、张光明、蔡顺英、郑淑兰等均担任夏青玲的艺术指导。正是有了多位艺术家对“申梅”工作的共识和参与,有了武汉市文化局艺术人才培养规划的政策保证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才使此次“申梅”工作完美收官。

为获奖,不唯奖

武汉楚剧院是我市艺术院团中获奖最多的院团之一,“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剧目奖”、“文华表演奖”、“曹禺杯优秀剧目奖”、全国汇演“一等奖”、全国地方戏比赛“一等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均揽入囊中。但楚剧人并没有满足,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新目标。为获奖,但不唯奖。获奖是衡量艺术院团工作成绩的一个标尺,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通过获得各种专业奖项,展示剧院的综合实力和艺术水准,这是重要的目标,但是,我们更希望借助参评各种奖项,凝聚队伍、丰富剧目、提高水平、激励演员,通过获奖,提升和扩大剧种的影响力,通过获奖,使我们的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事业越来越发展。这才是获奖的全部意义所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求更多没有获奖或是没有机会参赛的优秀演员,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参与,既能当好配角,兢兢业业地为群众服务,又能做到不气馁、不服输,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条件展示艺术才华。因此,不管获奖与否,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永远是楚剧人追求的境界。

以“奖”带面,全面发展

目前,剧院已经逐步形成了行当齐全、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的宝塔型人才队伍,以夏青玲为首的一批优秀青年专家在舞台上各领风骚,一大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骨干快速成长。他们作为这个时期的优秀代表,承载着剧院发展的重任。相信他们会不辱使命,传承好楚剧艺术,也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楚剧还会涌现更多的“梅花奖”得主,楚剧这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深受湖北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也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生机无限!

猜你喜欢
楚剧梅花奖剧种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的传承发展研究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戏剧剧评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日程表(绍兴)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日程表(广州)
关于楚剧音乐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