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业问题的形成及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5牛大山肖敬蔡雅平张晶晶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失业差距劳动力

牛大山 肖敬 蔡雅平 张晶晶

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巨大的劳动力供给来源之一,因此,研究农村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失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非公开失业

非公开失业或称为隐蔽性失业是农村失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非公开失业在官方失业统计中没有反映出来,劳动者表面上有工作可做,主要包括:

1.从生产率标准分析—“伪装失业”

伪装失业通常也被叫做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即: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就是伪装失业。

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业只需1.5亿劳动力,除了被非农产业部门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之外,我国6亿农民之中还有3.6亿多的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尚有两亿多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中撤出来而不会减少农业的总产量。这部分人实际上就构成了我国目前农村的伪装失业人群。目前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伪装失业人口。

2.从工作时间和收入的标准分析—就业不足

这种失业者是指那些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的时间并因而仅获得低于某种必要收入(最低额)的劳动者。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能够工作8个小时。如果一个劳动者一天能够工作8小时,但由于工作机会的缺乏,实际上的工作时间要少于8小时,这就构成了就业不足。

作为中国农民来说,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造成了农忙时农民工作时间比较充分,但农闲时劳动力则几乎处于完全闲置的状态。而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力的供给和劳动收入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劳动时间不足的话,农民的收入就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2005-2009年,农民户均家庭经营劳动投入量由318个工日逐年减少到265个工日,下降了16.7%。其中种植业投工量由153个工日减少到了125个工日,下降了18.2%。我们可以折算一下,2005-2009年间,农民户均家庭经营劳动投入量平均为8.8个月左右,而种植业投工量则仅为4.2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仅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农民一年中有3.20个月(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一年中将有7.8个月)是不能充分就业的,因而也没有收入的。

3.从意愿的标准分析—隐蔽失业

每个人都应该有劳动的权利,除了收入之外,人们从事劳动还有诸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等要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们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劳动可以为社会创造产品、提供服务,人们劳动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在我国农村,有些人因无工可做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参加自己不愿从事的工作。尤其是有些农村妇女,因为传统习惯和道德因素,她们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围着锅台转”,成为自我雇佣者。显然,这些隐蔽失业者的工作是不足的。

(二)公开失业

公开失业是指在官方统计数据中公布出来的失业。公开失业主要是指城镇失业,公开失业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工作可做。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这些涌入城市的劳动力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就形成了公开的失业。

有两种因素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即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因素与乡村有限的工作机会和教育、运输、通讯的发展有关。拉力因素是城市中较高的劳动报酬和优裕的生活条件。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准备向城市移民的人们实际上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水平,二是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大小。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2008年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收入差距的存在使农业剩余劳动力看到在城市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会加大向城市转移的意愿。加之城市的工作机会要远远高于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损失或机会成本很小甚至是零,这就刺激了农村劳动者没有顾虑的到城市里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二、解决农村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保持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根本保证,根据“奥肯法则“,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经济的增长,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

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增长,为解决农村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农村居民通过家电、汽车下乡活动享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阻止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战略措施。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国家从资金、技术上为农村小型工业的发展提供帮助;第二,改变不利于农业部门的贸易条件。减免直至完全取消农业税,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的高工资收入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倾向就越大。如果城市工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跟不上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就会产生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增收问题,正通过废除农业税、加大对农业资金和技术投入、消除城乡扭曲的要素价格等措施,切实为农民减负,保证农民的增收,从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解除目前较重的就业压力。

(四)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粮食价格

中央政府正在或即将不失时机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提高农民收入。

(五)加快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依托小城镇可以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小城镇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农村现有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逐步做到农村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小城镇,减少农村自然村庄和现有农户,减少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从而保证农业人员能够充分就业。

[1]毕世杰主编.发展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失业差距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失业预警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五问失业保险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