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漫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011-08-15 00:45黄于鉴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动漫数字专业

黄于鉴 蔡 彪 李 涯

数字动漫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数字动漫专业,1200多所院校开设有动漫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10万人。然而,由于数字动漫制作人才需要多学科知识储备,且投入成本较大,教育周期较长,同时兼备操作技术与艺术表达的复合型人才仍较为缺乏,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已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培训三者结合的数字动漫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从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效果上来看,当前的数字动漫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鉴于行业现状及特点,大专本科院校动漫教育在教学目标、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方面仍有不足。如何培养适应数字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国家、社会、企业和院校共同高度关注的问题,必须通过加速改革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来加以解决。进而,对动漫专业人才提出了数量与质量的更高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加快对数字动漫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本文就数字动漫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一、现行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传统的大学培养人才模式无法与高速发展的动漫市场无缝对接

一方面,随着数字动漫产业高速发展,数字企业急需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量动漫专业学生毕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今的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实战经验偏少,而企业急需能够快速上手能够即刻投入使用的熟练工作人员。造成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数字动漫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大学培养人才模式已经无法推动和实现大学数字动漫专业教学与数字动漫产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当然也就无法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弹性,无法与发展变化的动漫市场对接

根据数字动漫的培养目标,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等经常有矛盾,每个学科都认为自己的学科重要,都要安排相应的教学时数,而这个专业涉及面又广,要尽可能地多介绍所有相关知识、技术,三年的教学学时是固定的,协调的结果只能是每个学科照顾到,然后相应都做出一定的让步,最终形成的教学计划只能是多课程、少课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是样样都懂一点,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4]。所以,有弹性地设置课程,,大胆改革教学计划显得很重要。

(三)教学模式单一、订单式的教学很难与动漫市场对接

数字动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凭教师订单式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传统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视系统性教学,重学科教学、轻职业技能的培养。其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途径也只是模拟的多、项目驱动的少。

二、改革措施

(一)建立数字动漫本科教学与产业需求相一致的订单式培养模型

建立数字动漫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符合的订单式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因为对数字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成败的终极评价权在用人企业手中。我们应该与可能接收数字动漫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通过持续广泛的调查和交流,了解和跟踪企业对于数字动漫人才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进而建立可以为数字动漫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的跟踪系统,我们的数字动漫人才培养最终将实现按需定制的订单培养模式。

(二)建立以项目为依托的导师制数字动漫本科教学培养模型

实行独特的数字动漫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具有特色的本科生项目作品训练计划,并在该基础上,引入本科阶段的企业兼职教师制,以公司技术骨干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现部分课程的部分内容由经验丰富公司人员来上,让本科生零距离接触本专业的相关企业,接触社会需求,摆脱大学生毕业就业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奠定坚实基础。深化课程改革,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建立以项目或作品为基础的导师制本科教学新模式,同时引入产业公司技术骨干进行实训课程导向,以实际项目或预期作品为基础,以学生专业爱好和产业需求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三)构建弹性的数字动漫方向本科教学可调可选的课程体系

数字动漫方向本科培养方式应该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体系基础上增加培养课程动态可调可选的特色,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以线性的角度将课程按照内容的学科属性划分为相对固定和弹性可调的两部分构成。相对固定的课程包括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如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部分;弹性可调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取消或增加的专业实践类型课程,这部分课程大多集中在专业方向课程部分。

(四)建立数字动漫专业发展规律和学生培养预测机制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动漫培养方案中,同时还应该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全球化视野,通过定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制度,使数字动漫专业教师可以实时跟踪数字动漫领域的国内外在科学研究和最新成果的发展动向,准确把握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动向,使数字动漫专业教师可以实时跟踪数字动漫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未来知识储备,建立一定的知识冗余和沉淀以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通过了解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动态,建立专业培养模式的定性或定量预测机制,为数字动漫专业的教学模式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小结

从市场背景的角度看,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使得数字动漫产业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是毋庸质疑的。但从国际横向的角度比较来看,我国从事数字动漫产业的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创新型社会的要求。目前提出的这种数字动漫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正切合时机,对推动数字动漫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大专本科院校数字动漫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视系统性教学,重学科教学、轻职业技能的培养。其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途径也只是模拟的多、项目驱动的少,本文把“导师”制提前融合到动漫专业来,以导师项目为驱动和切入点,以工学为主,艺术为辅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性与应用性强,能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具备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也是今后艺术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总趋势。“导师”制教学模式以导师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引进动漫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作教学,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导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实现新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叶福军,潘瑞芳,张帆.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J].新闻界,2009.4.

[2]炎富玲.对动漫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9.

[3]伍顺比,江玲.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课程设置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

猜你喜欢
动漫数字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答数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数字看G20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