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服装设计中材料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 00:45黄焱冰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服装

黄焱冰

舞台服装作为服装设计领域中一个门类,具有独特性。对于服装设计作品,首要当推款式结构和色彩,而材料较易忽视。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及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再造手段是设计师设计出好作品的关键。在舞台服装中,材料不仅是制作的物质手段,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舞台表现语言。演员表演过程中,结合灯光和环境,让材料闪烁光辉,成为舞台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本文结合舞台服装材料的应用实例进行研究,探讨与分析材料的处理手法、创新应用与舞台表现关系。

一、舞台服装设计中常用的材料

服装要在舞台上取得良好视觉效果,须发挥面料性能和特色,了解与掌握不同面料的外观和性能,是做好设计的前提。面料是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舞台服装材料与生活服装材料既有相同又有差异,相同处在于服装均由面料、里料、辅料三部分构成;不同点在于舞台服装受场景、灯光制约与角色塑造的要求,常以假乱真,为了达到效果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用常规面料而用其他材料替代。

(一)舞台服装面料

打包布,布面凹凸不平,手感较柔软,结构较稀松,经染色后可用于制作平民百姓的服装,在灯光照射下,能充分吸收光线,但色泽偏灰、光泽感较弱。

本色粗布,布身粗糙厚实,在舞台上吸光性强,能随光线色彩变化而变化。

彩棉,透汗、透气性好,色泽鲜艳、穿着舒适,在一些电视竞技类节目中,常用作参赛选手比赛服装的面料。

人造革,为仿动物皮革效果面料,远观效果与真皮相似,但价格低廉,有多种色彩选择,是表现古装皮革类服饰的最佳替代品。

纱,有泡泡纱、乔其纱、玻璃沙等,质感轻薄、透明,用于表现柔美、飘逸的服装,或通过渐变染色,并用层层叠加手法表现层次。在古装舞台剧中,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乌纱帽”,也是用纱做的。

仿真绸缎,色丁、麻丁等,具有真丝的观感,却属化纤材料,和真丝比价格非常低廉,是歌舞类和综艺节目女演员服装的首选。是营造华丽舞台效果的首选。

(二)舞台服装辅料

与面料相比,辅料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甚至对角色造型起到不可忽视的地位。

里料,有美丽绸、羽纱、尼丝纺、富春纺等。当外层面料无法成型时,可增加多层,起到增大服装外观的效果。在装有棉花、海绵、羽绒等轻型填充物服装中,为防止填充物外露外溢,用于加袋或作衬里。

衬料,胸、肩、腰、臀等部位的衬入材料,能起到加强、美化外观的作用。如放置胸衬,可使女性胸部显得丰满圆润;男子的肩、胸部放置衬料可体现男性威武强壮。

填充物,在面料和里料之间填充些轻型的羽绒、人造棉、棉花、泡沫等用于表现角色特定的服装外形。

花边,其华丽性和色彩图案的丰富性成为民族歌舞、宫廷贵族、传统戏装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三)舞台服装中的特殊材料

由于舞台上的一切形象都是假定的,除纺织品外,只要能表现设计意图的都可使用。以下是舞台服装上常用的特殊材料。

亮片,起到点睛效果,反光性强,是舞台服的常客。亮片大小不一,多用金、银或鲜艳的色彩,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同类色或对比色。

钻,营造华丽、闪烁、喜庆效果,是晚会或综艺节目服装点缀之物,有大面积烫钻和大颗手缝的钻。

反光材料,在黑暗中受特殊灯光照射,反光能见度强,常用此材料表现舞台上“只见服装不见人”的特殊效果。

直流式彩棒、荧光灯、五彩灯常用于表现奇妙的神话剧、梦幻剧、童话剧等人物服装上,那富有变幻、神秘、闪烁的舞台气氛是服装绝佳的光影装饰品。

高科技材料,如LED灯,随着科技进步,已被大量运用到现代舞台服装中。

二、舞台服装设计中材料的再造处理手法

材料再造也叫面料形态重塑,指改变视觉或触觉肌理。通过改变组织构造与材质感觉,使面料发生质的改观,通过外在观感提供给角色鲜明的定义。如讲诉森林故事时,将角色服装模拟自然形态处理成枯叶效果,为角色身份做出定论。这种新的设计方式拓宽了材料使用范围与设计空间,是设计师观念的传达、舞台人物个性风格的表现。舞台服装材料的再造处理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打褶

将面料用手工或平缝机按次序进行折叠、堆积,使之形成浮雕般效果;也可用车线或松紧带将面料抽缩,使之出现不规则褶皱。常用大量繁复的褶裥、花饰塑造华美的女性。

(二)绣

绣,在面料上用色线绣出图案纹样,使之看起来精致优美、色彩层次鲜明。在古装戏、歌舞剧或晚会服装中常见。如大型实景歌剧《图兰朵》中,公主的盛装通身用金丝、银丝、彩色丝线绣成各种传统图案,大气又不失细节,在灯光烘托下更显公主高贵身份。

(三)镂空

对原有面料进行破坏,如:烧、撕烂、抽丝、剪切等。如2006快乐女生成都唱区决赛上,台湾设计师玛雅通过撕裂、镂空等手法设计的服装,改变了常见棉质面料的形态,使其呈现错落有致、亦实亦虚的层次感。

(四)不同材质对比

利用不同材料对比进行创意,如大衣呢与软缎、皮革与薄纱、劳动布与泡泡纱等组合。在舞台剧中当剧情要求各角色发生冲突时,冲突的产生可利用材料对比表现,如话剧《雷雨》中周朴园着绫罗绸缎的马褂,剧中仆人着粗布长衫,主仆的比较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身份的异同。

三、各类材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服装材料对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每一种材料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材料通过角色服用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西方剧目《公爵夫人》服装中运用了裙撑,并在领口与袖子用花边作装饰,造型夸张,体现了公爵夫人的雍容。

材料不同的物质特性给人或暗示或直观,使观众唤起与材料相对应的感觉与情绪。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皇帝皇后的服装用金黄真丝绸缎、真丝织锦缎制成,头盔用玻璃钢和铜板制作,体现出王者霸气,让观众在第一印象中认定角色。

(二)材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功能体现

1、实用功能

演员若想改变其舞台上的形体,可借助填、贴、垫、扩、缩等创造符合角色的外型。如再现威猛武士或外形乖巧的精灵、动植物等,角色外观不能以常态服装结构处理,而需根据形体特征使用特殊材料。

舞台服装表现剧情主题与风格,在改变形体同时,实用功能须协助。在儿童剧《迷宫》中,角色是自然物象,躯干呈现庞大外壳,只有四肢能自由伸缩,需用软体材质,外形上做适度夸张,追求生动幽默效果,合乎儿童心理。在经典音乐剧《猫》中,用加入莱卡的面料作紧身衣,便于演员活动,在此基础上再用毛皮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猫,表达出拟人化的独特美感。

2、再现功能

每个剧目均有特定时代背景、民族及个性特征,舞台服装作为角色装束,必然要体现这些内容。

再现环境

环境氛围是舞台服装表现的首要意义,通过材料可揭示剧目所表现的地点、季节、气候、民族、宗教、婚姻状态等。如雨衣代表雨天;皮袄代表冬季,即使无台词、无背景也能表现人物所处环境。如民族歌舞剧《美丽的壮锦》风格化的服装设计,壮丽的场景、华丽的嫁衣,塑造出壮族姑娘出嫁时的盛景。

(2)再现角色个性

材料是再现角色个性的重要视觉因素之一,角色所穿着的服装可以揭示人物身份及性格,如歌舞剧《大风歌》中的刘邦,称帝前是名小吏,穿蓝色布衣,称帝时着明黄色龙袍,同是汉高祖刘邦,服装色彩、款式都有变化,这种服装反差,使观众更能理解剧情的发展。

结语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变化与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材料的日新月异,而材料科技含量的增加使服装外观不断更新。除使用常规材料外,尝试用新型材料和面料再造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从市场需求出发,对舞台服装中面、辅料的材质、性能、功能、种类、效果以及前沿开发与应用进行探索研究,以此提高舞台服装的实用价值,增加其欣赏性和美观性。

[1]周璐瑛,吕逸华.现代服装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潘建华.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朱松文.服装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英]玛丽•T•基德著.赵伟译.舞台服装[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面料服装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锦绣如织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道具服装
奢华提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