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研究

2011-08-15 00:45刘英男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院系馆员对口

刘英男

一、学科馆员制度概述

目前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必须提供快捷、高效和深层次的学术服务。学科馆员制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科馆员也称联络馆员、学科参考馆员、学科专家馆员或学科咨询馆员等等,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够深入从事文献信息开发和读者咨询服务等工作、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其主要职责是学科联络和专业参考帮助。学科馆员制度则是指高校图书馆为延伸其服务功能,根据工作能力与知识背景选择素质较高的馆员作为“学科馆员”,指派他们与特定的学科或院系进行对口联系,有针对性地、主动为对口学科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

在我国则是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首次试行。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百余所高校实行了学科馆员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只有清华大学等几所知名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相对成功,大多数学校仅停留于表面。

二、高等学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一)学科馆员制是解决海量信息与用户个性需求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转向自动化图书馆,此时用户能否在海量的文献信息中快捷高效地找到有用的文献信息是读者的迫切需求,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中虽然已经包括了参考咨询和导读服务,但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导读服务应该由泛导读演变为社会性导读、娱乐性导读和专题导读,而在专题导读中则主要包括学术导读、学科导读和课题导读。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学科专业性非常强,用户希望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学科馆员既熟悉馆藏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又熟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科研状况,因此非常容易能够提供对口服务,从而有利于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开发与利用,从而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

(二)学科馆员制是图书馆学科建设和图书馆员自身成才的需要

学科馆员要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要对信息资源学科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为读者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促使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学科馆员制是满足院系学科建设和科研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利用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学科馆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信息专业水平,熟悉对口院系文献信息资源,能有效地为对口院系提供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服务,为院系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因此,学科馆员制是高校图书馆为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高等学校实施学科馆员制遇到的阻力与问题

(一)传统观念影响着高校学科馆员制的发展

目前有三种观念影响着学科馆员制的发展。第一,人们对于图书馆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高校认为图书馆仅仅是提供文献服务的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工作都不够重视。第二,人们往往认为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由于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交叉、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人们认为学科馆员提供的信息和服务不能满足专家学者的需求,从而不重视学科馆员制。

(二)现有学科馆员素质不够

美国图书馆学科馆员通常要求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硕士或同类学位,并通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没有资格认证制度,但是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学历和职称应当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重点院校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职称,而且要求同时具有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性、学科交互性和边缘性的信息提供需求。实际上,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中符合此条件要求的为数不多。

四、高等学校推进学科馆员制的具体措施

(一)宣传学科馆员制,争取学校的支持

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学校和各个院系认识到学科馆员制为各学科教学与科研服务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提供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高校图书馆也要把学科馆员制作为图书馆建设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设置学科馆员委员会,负责规划和实施学科馆员制的建设。

(二)设立专职的学科馆员岗位,明确其职责与待遇

可以在现有的岗位中增加“学科馆员”专职岗位,规定其相应的职责,以及学科馆员的学历、专业和职称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由于学科馆员从事的是高知识含量的、主动性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要以职业的形式来确认学科馆员的地位,并提高其待遇。即学科馆员的工资待遇应当高于一般馆员的工资待遇,应当高于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三)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以及图书馆员的素质,可以采取由“联络馆员”——“学科参考馆员”——“学科专家馆员”不断过度的形式。

初期,学科馆员制可以采取“联络馆员”的形式,即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之间的各种联络,同时主动向用户提供图书馆资源、服务项目,院系图书资料管理员就完全可以胜任联络馆员的工作;学科参考馆员则不仅需要主动与相关院系建立联系,而且要深入到用户的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中,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特色化、专业性信息资源;学科专家馆员则不仅是图书馆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而且也要成为图书馆学领域之外高校某些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这对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馆员服务

除了与对口学科加强联络与沟通之外,学科馆员还需要协助对口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积极开展用户教育、按学科分类建立并维护学科网络导航网页等服务。学科馆员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做好图书馆与对口院系的联络工作,了解其教学科研进展情况及对文献信息需求情况,做好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工作;(2)组织开发、试用、评价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立学科信息导航,对本学科及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序;

(五)不断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

学科馆员制的成败以及学科馆员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学科馆员素质的高低。高水平的学科馆员必须具备如下的素质:(1)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和存储最新文献信息;(2)丰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为读者介绍本学科信息资源的特点、内容及检索方法; 另外,可以聘请离退休教授作为学科馆员。

(六)统一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考评机制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科馆员实行双重考核,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又要接受用户(对口学科)的考核。不管对口的哪个学科,都可以从学科馆员素质(知识结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和服务质量(举办培训、数据库介绍、定题服务、跟踪服务项目的数量等)两方面进行考核。应当根据学科馆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给予奖励或处罚,以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1]徐佩芳.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J].现代情报,2007.12.

[2]潘英洁.学科馆员制: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J].宁夏社会科学,2008.6.

[3]马瑞凤.对试行学科馆员制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院系馆员对口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