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雅典两届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比较研究

2011-08-15 00:45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雅典情趣典型

张 雅

当今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当代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融合、交流、发展……,文化的趋同性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他的政治学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道:“现代社会固然有许多共同性。但它必然趋于融合同质化吗?这样的论点是基于一个设定:现代社会都接近一种单一的类型,即西方类型,现代文明即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即现代文明。但,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混同为一。”文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在不同文艺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是不同的,因此,中西方文艺的文化特性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

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是奥林匹克运动内涵的外在表现,是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对奥林匹克理念与行为、以及当地文化特性的全面整合和艺术性表达。笔者特从传统文化、审美情趣两个方面,对北京与雅典奥运会形象设计的文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一、不同传统文化环境下的北京、雅典两届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比较

(一)希腊传统文化环境下的雅典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古希腊是西方古代文明、文化的发源地.希腊人崇拜神灵也成为了一个延续多年传统。众多举世瞩目的神话人物、神话形象是希腊人的一笔丰厚的遗产,依此导出了视觉设计开发的战略理念:“遗产、人性、参与、盛典”。希腊奥运会的整个设计都围绕这种传统文化进行。首先是吉祥物的设计上,以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是两个被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神,费沃斯则是光明与音乐之神,通常也被称为是太阳神。费沃斯和雅典娜一起,象征着希腊的历史和现代奥运会的结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主要体现在: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北京奥运会定位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上,奥运福娃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这种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的传统文化。在设计思想上,首次把动物和人的形象完美结合,强调了以人为本、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造型上将中国传统的鱼纹、风筝与中国独有的动物藏羚羊、大熊猫以及奥运圣火这五种形象放在一起,手法上用了传统的年画形式、瓷器造型敦煌壁画的火焰纹等多种表现手法,共同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和平。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不同 审美情趣环境下的北京、雅典两届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比较

如何创造一个艺术世界而同时成为真实世界的本质反映,这可以看作是中西文艺“平行”发展而又有同一动机的出发点。然而,从这一动机出发,它们却形成了分别以叙事和抒情为不同侧重点的艺术部门分布、艺术创作特色和各自相应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了分布以“典型”和“意境”为标志的不同美学景观。

(一)西方审美情趣下的雅典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

西方典型论的所谓“典型”就是一个以西方特有的“语言信仰”为基础,再在艺术表达领域中具体化为“艺术信仰”即“叙事崇拜”后形成的诗学、美学范畴。典型论的三点意义为:典型是世界的复制,典型重在“普遍必然性”,典型是“理想”。由此可见,西方美学典型论重视对艺术创造所依持的“原型”的重视,反映文艺可成功重组“原型”的信念。同时,艺术典型是和艺术“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关乎艺术家作为主体对所操的创作理念的能动实施,这意味着艺术创造需对原型有所改进和提升。

雅典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也能很清楚的看到这种审美情趣影响下的文化特性。雅典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一个橄榄枝缠绕而成的桂冠,形状为古雅典城形状。这一图案来源于古希腊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中,桂冠代表冠军的荣耀。此外,橄榄树在雅典还被视为圣树。橄榄树也是雅典市的市树。橄榄枝象征和平,组成的图案同时也象征生命圈、天空和大海。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再现,以及表演者用多样的手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模仿英雄、模仿神灵,演绎的希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雅典奥运会的设计很好的反映了西方的典型论审美情趣,一直围绕“希腊雅典古城”、“橄榄枝”、“古希腊英雄”、“神话人物”、等“原型”进行摹仿,对英雄的尊从,摹仿这种“典型”,从而很好地反映了希腊文化特性。

(二)中国审美情趣下的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的文化特性

中国意境论是“以境胜”或“以物观物,境余于意”!中国传统美学受到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的“至美至乐”的境界,这种境界即“无意之境”。最明显的是,中国古诗是非解释性的。它往往显示出一种情境,但并不去说明。宗白华论中国古诗的“三层境”说即中国艺术的境界包括有“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这第三层境界也就是“禅境”,“禅境借诗境表达出来”,他指出,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即在拈花微笑里边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

现代中国设计已经慢慢脱离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逐渐开始挖掘自己的文化特性,这种中国审美情趣的影响也深刻地反应在设计的文化特性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印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主体图案为中国印,似印非印,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中国印也是“北京”的“京”字的书法体,书法体是以篆书为基本形态来书写的,虽然奔跑的人的神态略显得有点不那么协调,但是她的笔触那么自 然、那么曲折生动,显得飘逸、流畅,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流淌着中国千年文明的墨水,很舒缓、很惬意。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采用了29个巨大的脚印,沿北京的中轴路向奥运会主会场走来,象征着29届奥运会的历史足迹。并且运用大场景做出一大幅活字印刷的场景,互动、编码,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意境的再现。整个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就是在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一种意境,一种中国意境:舒缓的、友好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总结

中国、希腊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北京、雅典奥运会的视觉形象在大众传媒、信息传达等视野里就传达出不同的文化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最终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不仅如此,在当今世界,中西方文化不管受到多大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仍然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的视觉形象。设计作品具有本民族的精神和内涵,能展示出文化气质与思想修养的沉淀。

[1][美]塞缪尔•亨廷顿.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M].新华出版社,2010.

[2]饶芃子.中西比较文艺学[M].中国社会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雅典情趣典型
雅典人书店:建在歌剧院里的书店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圆》典型易错题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给生活点小情趣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四格情趣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