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安全 营造和谐校园
——论校园环境及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2011-08-15 00:45畅丽萍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大学生

畅丽萍

加强高校安全 营造和谐校园
——论校园环境及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畅丽萍

高校校园环境和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着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虽然高校安全总体状况乐观,但依然出现了许多威胁到大学生安全的恶性事件,因此使得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此文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敏感问题,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入手透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具体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和谐校园 高校安全 大学生 安全意识 校园环境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安全隐患也同样影响着大学校园的治安秩序。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复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校园环境安全及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便备显突出。

一、高校在构建校园环境方面存在的种种隐患

高校在构建校园环境和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的总体状况是乐观的,校园环境相对稳定,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高校就不存在环境和人身隐患,回顾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危机大学生人身安全的问题,让人怵目惊心。

从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轰动全国的宿舍连杀四人的“马加爵事件”,到今年备受全国关注的“李刚门”事件,以及同样发生在今年10月20日的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图书馆5楼阅览室的一起血案,一名图书管理员突然手持水果刀在阅览室内行凶,两名学生一死一伤。另外,大学生自杀事件也在各大高校频频发生。

这种种事件表明,高校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在校学生的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大学生安全问题日趋凸显。”[2]以上海市为例,2010年3月18日,上海市教委向社会发布《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据调查统计,2009年上海各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2起,事故共造成24名大学生死亡,自杀身亡和突发疾病猝死占年度死亡人数的54.17%和29.17%;交通事故略有下降,但校内交通事故有所反弹,9起事故中有5起发生在校内;此外,还包括因酗酒、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及沉迷网络遭遇诈骗、离校出走的情况。

二、高校校园环境出现的种种隐患原因之透析

校园“惨案”的一次次发生,均非偶然现象,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从主观角度分析,即从学生自身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心理能力的教育,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因某种矛盾而引发的集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因对学校的管理或某项政策不满而有组织的集合起来进行抗议或闹事”[3]。

其次,从客观角度分析,即从校园环境来看,高校校园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而大学生在社会中又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社会防御能力较差,因此大学校园以及大学生往往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再者,一些高校在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漏洞,有待完善。另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愈渐发达,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等,向大学生传播了许多暴力、淫秽思想,这些思想被一些意志力较差、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效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造成许多诸如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盗取他人隐秘资料等惨剧发生。

三、高校加强校园环境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学生本身造成伤害,而且也给家长造成长期甚至终生的心灵创伤。因此,积极完善高校校园环境,保护大学生人身安全,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的正常实施,从而营造一个平安的校园。

(一)加强校园安全保护系统

增加校园治安人员的数量,增强治安人员的巡逻力度,完善进出入校园外来人员的检查和登记制度,及时查看校园里可能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并在校园里设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以及报警设备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校园内忽视安全教育的现状。”[4]同时在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全面化地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扎实的基础条件,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等,正确地适应环境,认知自我。并且利用心理培训和暗示等方式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建立健康、轻松的心理模式。

(四)完善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与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完善自律协议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社会保险机制”[5],使校园环境安全和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有据可行,有法可依,发动社会各方力量高度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问题,以确保校园的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转。

[1]韦乔元.有效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9).189-190.

[2]郑孟望 汤玉明 张宏.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对策研析[J].传承.2009.(1).124-126.

[3]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2).64-66.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10131)。

畅丽萍(1968--),女,河北省隆尧县人,邢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畅丽萍 邢台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