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的传承与普及

2011-08-15 00:45尹静静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古琴传统思想

尹静静

古琴曲的传承与普及

尹静静

自近代以来,工业化生产方式逐步确立,包括古琴在内的许多古老文化现象赖以生存的农耕经济基础发生着剧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等也在不断更新,这导致了“古琴艺术主要依托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消失”的危机,1因此尽管古琴的传承至今并未形成断层,却也与其它传统艺术一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古琴曲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运动”形式,在音乐教育集体活动中,通过培养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养成相互尊重、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协调配合的精神,形成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群体意识,增强认同感、提高亲和力与凝聚力,这些对社会的稳定有序运行,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促进作用。中国古琴取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项保护与发扬古琴文化的责任,青少年学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是明天的太阳,对这一如此卓越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了解、逐渐熟悉和掌握它。而且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古琴曲传承和普及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一、中国古琴曲具有的内涵深远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中国古琴曲是传统的儒道思想的融合,正因如此,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思想。这些文化包括:

(一)古琴曲有助于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方面,各种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音乐作品,无不是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人们更准确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甚至可起到文字说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儒家思想的“诗礼乐”是对于人三个层次的修养,完成这三个层次的修养,就具备了人格美

儒家还强调“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即中和之美,作为极高的美德标准。古琴曲可以在学生当中发扬这种团结一致和谐进步的思想。比如《阳关三叠》的学习就可以教导学生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友情,继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修养使得国家更加的安定和谐;又如古琴曲《梅花三弄》的学习可以教导学生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再如《平沙落雁》的学习可以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立志高远的精神。

二、古琴曲美学思想的传承

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发展史中,音乐教育属于“人“的培养系统之中。而文人音乐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在传统音乐教育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古琴音乐文化,它是文人音乐中的精华,它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艺术形式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衍变提炼而成具有借鉴价值。我们从上述古琴音乐文化中所具备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审美思想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传统的美学思想。

(一)古琴音乐悦耳动听,可以提高学生对旋律美的感知能力;琴曲意境深邃高远,为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提供了充足空间,还能使欣赏者处于和谐自然的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格的自我优化和完善。

(二)其次,古琴琴体各部位的名称、各种琴式和指法手势的名称以及传统曲目的来源往往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文化名人、自然物象等紧密联系,传世琴歌的歌词通常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代文人所留有关古琴的诗文、美学论著更是浩如烟海,因此,对古琴的全面了解是大学生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增长历史和文学知识的良好渠道。再次,传统琴曲中体现着古人的爱憎悲欢、品德操守、爱国思想等,在给学生带来美感享受的同时,能够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向学生展示祖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其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与其它艺术教育领域的结合中传承和普及

(一)古琴曲与文学

古琴曲的一大特点是其相当的自由节奏,这和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体句法相似,二者都在自由驰聘中追求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在自由的节拍中追求整齐统一的美。古琴曲为什么会和其他乐种卓然不同?这主要和古琴曲蕴涵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有关。从传统和渊源上来看,古琴曲并不是追求听觉意义上的美,而是对天地宇宙、万物自然、人神世界的沉思。古琴曲中的欢愉和忧伤更富有形而上的思考价值,都超越于现实生活本身。当然古琴曲的“散”与“自由”是相对的,古琴曲还是有节奏律动和规律的。弹琴指法本身就有节律作用,含有时值逗顿的区别。无论是就道德伦理层面,还是就个人自娱的层面,古琴曲都在自身的艺术形式中追求思考和超越。

(二)古琴曲与绘画

现代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音乐的声波与视觉色彩的光波都是一定频率的振动,可听性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每秒种16-40000赫兹,可视性光波的频率范围是每秒450-780兆。大科学家牛顿也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与音乐中的7个音相类比。音乐与绘画艺术间有天然的共性。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西方绘画刻意追求光学、几何学和物理性的表现。同样,中西方的音乐艺术也是如此。西方音乐在音色方面更加重视物理方面的价值,以及心理上的相似性联想。中国音乐对于音、调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和直觉体验。

根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屈游沅、湘,其地民俗好祀神、祭神时都有巫师娱神。巫师们音乐动人,但歌辞庸俗 (辞甚俚),屈原依其音乐旋律,改写其歌辞。屈原熟知神话,深钦神巫,善作神游。他把楚南巫学与楚北老庄道学揉为一体,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这些千古绝唱。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中国古琴曲音乐教育价值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0年科研立项项目 “中国古琴曲音乐教育价值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尹静静:广西梧州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

猜你喜欢
古琴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思想与“剑”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