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音”在艺术歌唱中的作用

2011-08-15 00:45高宏宇
大家 2011年9期

高宏宇

“咽音”在艺术歌唱中的作用

高宏宇

“咽音”这一名词术语是由意大利文(Vocefaringea)翻译过来的,是在天然发音机能的基础上,后天训练成的一种特殊发音技巧,要使喉器上部至会厌周围的咽部调节成为管状来发音。发音性能的改变,不但加强了“基音共鸣”量,同时使共鸣腔从“盒状”改变为“管状”,从而把发音的效率提高。“咽音”可以提高发高音的能力,改进歌声的音质,使始终带有金属般的刚质音色作为歌声的骨干,达到音色变化自如的境界。

[关键词]咽音 基音共鸣 发音机能

一、解开“秘方”——“咽音”发声法的奥秘

“咽音”这一名词术语是由意大利文(Vocefaringea)翻译过来的。300多年前在意大利歌剧“黄金时代”的极盛时期造就了一批声音宽广浑厚能量极大的演唱家,在没有任何声响设备的广场上演唱效果极佳。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嗓音这般富有魅力呢?是因为美声唱法的秘方——“咽音”帮助了他们。

“咽音”是一种利用会厌向后卷贴咽部形成特殊的状态,把喉器基音共鸣量扩大而发出的刚强而带有金属音色的声音。“咽音”是意大利老一代音乐家对一种特殊练声法的称呼。发“咽音”的机能,是在天然发音机能的基础上,后天训练成的一种特殊发音技巧,要使喉器上部至会厌周围的咽部调节成为管状来发音。

二、“咽音”在提高发音机能领域中的价值

“咽音”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咽音”音色,核心是训练咽部形成一个能发出咽音的“发音管”。在通常情况下,在唱高音时声带振动尽可能的是边缘部分,而“咽音”的种种训练,正是要使声带发生局部振动。由“咽音”构成,我们不难看出,发“咽音”时,声带是局部的振动,用这种方法唱高到g 2以上的音时,两声带相应缩短,而其边缘部分相应变薄,在“发音管”的帮助控制下,呼气的力量集中于一条线上,形成贝诺利氏作用,也就是产生了声带边缘的局部振动。声音越高,振动部分越小,两者成反比。由此,“发音管”的粗细调节能力和“咽音”构成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发高音的能力。

三、“咽音”能解决真声与假声结合问题

由于发“咽音”的方法与发“真声”、发“假声”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在应用上它能起桥梁作用,也就能解决“真声”与“假声”的换音现象。

“真声”与“咽音”虽然在声带的拉紧和缩短力量上有些差别,但要彼此结合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方在发音机能方面,从“真声”的拉紧声带的力量比较强,缩短声带的力量比较弱,改变为咽音的拉的力量比较弱而缩的力量比较强,之间是可以逐渐转变的。从利用声带整体振动来发“真声”改变为利用声带边缘的小部分振动来发出“咽音”也是可以做到的。

四、“咽音”能增强歌唱持久力

“咽音”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增强歌唱持久力。这些也许是许多歌唱者所关注的问题,如果正确运用这种唱法来歌唱在一、二小时后是不感觉疲劳的。利用“咽音”方法结合歌唱,不但喉肌不易疲劳,而且从音响学上说,把咽部调节为“发音管”,使音量明显加强,减少了喉器发音的负担,再有就是从发音机能上说,把咽部调解为“发音管”,始终建立在意派传统所谓“唱在气流”上的发音方法,是喉器肌肉最省力的方法。

掌握“咽音”到家的程度后,到八十岁以上的高龄,其发音能力很强,人老之后,其声带往往没有弹性,而喉器的软骨,(主要是甲状骨)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钙化变硬,到不能伸缩;这样,自然发音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退。发“咽音”虽然也需要声带有力量,但主要靠调节咽部来发出声音,不管喉器的软骨有没有弹性,只要调节咽部形成发音管的技巧不消退,发音的能力就不会消退。

五、“咽音”在歌唱中的作用

“咽音”的广泛性,是它的生命力和基础。它的主要特点有:“不分唱法”、“超越民族”、“跨越国界”,有迅速提高艺术歌唱能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咽音”练声能够大大增强歌唱者发高音的能力;其次,是它能改进歌声的音质,使歌声始终带有金属般刚质的音色;再次,由于“咽音”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经过训练的“咽音”可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产生换音的现象,达到唱歌中的最佳效果;第四,就是经过“咽音”训练能大大增强歌唱的持久力。“咽音”练法对艺术歌唱不论是哪一种唱法.都有益无害,这一观点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咽音”使用者所共识。

笔者从事声乐工作20年,曾用在大学所学的“咽音”发声法培养了一大批声乐演唱者。使学生提高了嗓音能力,扩展了音域,并对在校大学生的说话的嗓音能力和部分爱好歌唱的学生的艺未嗓音能力的提高进行了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咽音”用于艺术歌唱上,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效用的结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致力于艺术歌唱的工作者们来学习这种方法,在声乐训练和艺术歌唱领域中都发挥着它重大的作用。

⑴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5.

⑵林俊卿:《嗓音的 “神药——咽音”》,文化部艺术局编《艺术通讯》咽音专号,1990,6

⑶王宝漳:《咽音技法与艺术歇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4

⑷荷伯特.凯萨利《心的歌声》,李维渤译,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选编.1978,8.

高宏宇(1968--)男,汉族 ,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素质教育中心 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音乐教育”、”歌唱艺术”】

高宏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室 素质教育中心 0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