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乘培和他的小号独奏曲《喜报》

2011-08-15 00:45刘淼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总政军乐团调性

刘淼

谢乘培和他的小号独奏曲《喜报》

刘淼

在众多的中国小号独奏曲中,有一首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小号独奏曲《喜报》一直是小号演奏者非常喜爱和经常演奏的作品。这首作品的问世和演出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国小号作品中为人们带来了一缕春风。而这首独奏曲的作者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军乐团作曲家谢乘培老师。

一、作曲家简介

谢乘培于1934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6年毕业于沈阳东北音专作曲系,同年在北京总政(当时的总参)军乐学校参军,并教“和声学”等理论课程。1958年奉派任《将军合唱团》教员,负责国庆十周年大庆的献礼节目,任务是教唱,训练指挥,组成乐队伴奏和合成,至1959年国庆《将军合唱团》在人民大会堂圆满完成献礼演出任务并拍摄电影。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他从众多老红军的身上学习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秀品质,确立了自己人生观。1959年秋,他被派到总政“上海军乐训练班”任教,至1965调回总政军乐团任创作员,在这期间他用假日去上海的工厂劳动,下连队当兵锻炼,跟上海音乐学院陈铭志先生专修“复调音乐写作”,得益匪浅。

二、小号独奏曲《喜报》的创作背景及经过

六十年代初,整个中国初于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但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却坚信靠我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靠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处在那个年代的谢乘培老师,有幸参观了上海异型无缝钢管厂的产品展,听上海市劳动模范介绍他们发明创造的经过,又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万吨水压机是根据几百吨的小水压机用硬纸板按照比例放大逐步实践而制造出来的,个头比发达国家的小,力量却比他们的大,真让中国人长志气。《喜报》就是抓住人们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去报喜的瞬间神态,来表现当时工人们的精神风貌。今天再听这首曲子,感到它的音乐语言可能有些过时,但这就是当年那个时代沸腾生活的写照。

1960年,作曲家谢乘培在总政“上海军乐训练班”任教期间,当时在上海军乐训练班学习的总政军乐团小号演奏员吴梦华向谢乘培提出希望谢乘培给他写一首具有在中国民族风格的小号独奏曲。技术上要突出双吐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强弱起伏大的抒情旋律,快速换气的技巧。根据吴梦华的要求,谢乘培创作了这首小号独奏曲《喜报》。该曲创作出以后在军乐团内部举行的演奏会上进行了演奏,并获得好评。1964在全军军乐汇演时,由总政军乐团首席小号朱耀舟在音乐会上演奏,获得了优秀创作奖及演奏奖。后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号教授柏林老师传抄而流传下来。

三、《喜报》的曲式、调性分析及版本介绍

《喜报》是一首紧凑的复三部曲式的乐曲,由A-B-A三个部分组成。复三部曲式两端部分与中部之间对比的反差,为小号在音乐上的表现和对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调式上则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中使用最广泛的七声清乐,为这首乐曲从旋律上打下了中国的烙印。

从调性上来看,《喜报》选用了比较适合小号音域演奏的降E宫系统。降E大调是非常适合小号演奏的调性之一。这个调性对于降B调小号来说只有一个降号。从指法上来看,这个调性的音阶主要以一、二键为主,没有太复杂或是绕手的感觉,为小号演奏快速的双吐技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音域上来看,《喜报》乐曲的整个音域从g到b2,这个音域范围使小号的表现有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增添了小号演奏的难度。从速度上来看,这首乐曲的速度非常的快。在最早的版本上,开始的意大利术语是Vivace,速度标记为每分钟160拍。在后来谢乘培老师重新修改的手稿上,速度的标记就变为Allegro,这可能和我们现在在审美上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从前讲究的高、难、快,乐曲的演奏以快为好、为美。而现在的乐曲则更强调的是音乐的展示,内容的表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乐曲无论是快或是慢,主要以表现小号快速的双吐技巧为主,这个主题是不离其中的。所以演奏者要有较好的双吐演奏技巧,或是通过对《喜报》的学习和演奏,提高自己的双吐演奏技巧。

四、《喜报》的乐曲分析

开始的引子由钢琴奏出,它的节奏型来自于欢快的锣鼓点声,经过一个短小的动机后,独奏小号充满活力四射的主题喷涌而出,它根据锣鼓声的动机发展出来了四句体乐段,热烈奔放。独奏小号演奏的主题要突出干净利落的音乐形象。接下来是钢琴与小号的对答,好像人们之间的对话一样,使热烈的场面更加欢快。第一部分结束后的过度是出于和声色彩调剂的需要,为转换情绪作为铺垫,把激动地情绪稍稍舒缓下来。

六、后记

《喜报》是谢乘培老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总政军乐团工作期间创作的一首小号独奏曲,1972年谢老师由总政军乐团复员到了浙江省歌舞团工作,作为一名作曲家,他为舞蹈《春江行》,《花间曲》的作曲,都获得了华东地区比赛的一等奖,为浙江省第七届运动会大型团体操写作的音乐获得了银质奖章。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脱离了军乐团号手云集的环境,我们再也没有听到谢老师为小号创作的作品,但是《喜报》作为一首优秀的中国小号独奏曲,至今还一直被人们所演奏。

本文系2007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国小号作品民族风格研究》,项目编号:07DD17

作者:刘淼(1975.6- ),女,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小号讲师。

刘淼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总政军乐团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谈“调性”
毛泽东缘何高呼“军乐团万岁!”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总政”记忆
从朱瑞炮校走出的总政歌舞团
总政大院所在地曾是北京大学旧址
电影《黄桥战役》为何不提粟裕
调性的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