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契尼笔下的情感型女性

2011-08-15 00:45詹怡秋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鲁道夫普契尼歌剧

詹怡秋

浅谈普契尼笔下的情感型女性

詹怡秋

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坚持和发展了意大利歌剧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自己的风格。19世纪末,意大利已经是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他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热烈紧张的舞台气氛,抒情而伤感的音乐风格,戏剧中男女主角真实纯粹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普契尼。

1858年12月22日,贾科莫·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卢卡城的一个音乐世家,祖辈们主要从事教堂音乐创作。父亲去世的时候,普契尼只有6岁。由于从小在家庭音乐传统的熏陶下,普契尼显示出对音乐的强烈爱好,面对艰苦的条件,母亲由始至终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他走上音乐的道路。少年时代的普契尼在卢卡当地的音乐学校学习,10岁这年母亲将他送进了教堂唱诗班,14岁时的普契尼已经谋得了管风琴乐师的职位。1874年,已经进入卢卡音乐专科学校的普契尼在老师安泽洛尼指导下他注意到了威尔第的歌剧。在18岁那年,他往返步行了近40英里到邻近的比萨城观看了威尔第著名的歌剧《阿依达》。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观看歌剧演出,“正像他后来自己所说的那样,比萨城的这次演出为他打开了一扇音乐之窗。”从此,普契尼决定放弃家族传统而从事歌剧创作事业,并为此奋斗一生。1880年,普契尼考入米兰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并师从著名的歌剧作曲家阿尔米凯·蓬基耶利和小提琴家兼音乐理论家安东尼奥·巴齐尼。

一、戏剧形象性格刻画的艺术特征

贾科莫·普契尼是19世纪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创作12部歌剧,可以说他对女性角色的偏爱都尽显在作品当中。其中以剧中女主角名字命名的就有7 部,分别是《玛侬·莱斯科》、《燕子》、《西部女郎》、《托斯卡》、《蝴蝶夫人》《修女安杰利卡》和《图兰朵》。对女性形象的完美塑造是普契尼歌剧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在普契尼的笔下,每个女性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无论是玛侬、咪咪还是托斯卡、巧巧桑,她们都带有浓烈的悲情色彩。

普契尼作品中女性人物有着很多共同点。普契尼在这些角色戏剧形象性格刻画方面有着这样的特征:美丽热情、单纯善良,向往并忠诚于爱情,渴望生活,可是无法摆脱命运的坎坷悲惨我们不难找出她们共同的性格特点。

二、经典情感型女性角色性格特点分析

(一)《玛侬·莱斯科》之玛侬

玛侬是个美丽的女孩,奉父命即将进入修道院时遇到了穷学生德·格里厄,俩人马上坠入爱河,还私奔到巴黎度过了一段甜蜜但又贫穷的日子,可以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渴望爱情。虽然后来哥哥找到并拆散了他们,还诱其投入富商杰龙特的怀抱成为了他的爱妾,过着奢华的生活。但是,金钱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玛侬还是非常怀念在那简陋的小屋的生活。终因旧情难忘她与德·格里厄重新言归与好,这个决定也意味着一个没有前途的未来。这时的玛侬在享受安逸的生活与爱情之间她毅然选择了爱情,看得出她是个重感情不贪图名利的女人。不幸的是玛侬离开的时侯被杰龙特喊来警察抓住了,随后被流放美洲。所幸的是德·格里厄也跟随她到美洲,带着美好的回忆,玛侬安静地在爱人的怀抱中合上了双眼。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单纯的少女,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去追随爱情。普契尼笔下的玛侬年轻热情,当金钱利益和爱情摆在面前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爱情。虽然是悲剧,可正是爱情,让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是感动快乐和安慰的。

(二)《波西米亚人》之咪咪

绣花女咪咪,一出场就有一种病态的美。在黑暗中咪咪冰冷的小手碰到鲁道夫那刻,爱情就在那一瞬间萌芽了。在她的自我介绍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纯真少女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咪咪的身体十分柔弱,可以看出是早期的肺痨所致,但正因如此,鲁道夫越发觉得她可爱。鲁道夫和咪咪生活在一起不久后,俩人因时常吵架误会而不胜惋惜地分手了。当鲁道夫把咪咪接回身边的时候她已经病入膏肓了。在她心里,她和鲁道夫的爱是她最珍贵的东西。咪咪最后死了,几个朋友之间都有着深情厚谊。普契尼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形象:善良、弱小、渴望爱情和生活,但是命运对她却是残忍的、无情的,这就是咪咪!

(三)《蝴蝶夫人》之巧巧桑

巧巧桑是典型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主角,她单纯善良,忠于爱情,为了爱而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巧桑背叛了自己的宗教嫁给了海军上尉平克顿,平克顿回国三年里,她拒绝了包括贵族亲王在内的追求者,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忠诚善良的妻子形象。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平克顿只是为了消除在异乡的寂寞才与她结婚,正是她的单纯也意味着悲剧的发生。后来平克顿带着新婚妻子凯蒂回来准备带走他与蝴蝶的孩子。巧巧桑悲痛欲绝,可是她还认为自己得顺从丈夫,这里看到了她的柔弱和顺从。最后可怜的巧巧桑选择自杀来成全负心人与孩子,她从最初天真的新娘转发展到最后成了牺牲自己的妇女,她悲惨的命运很自然地得到观众的怜悯。再次印证了普契尼笔下单纯善良忠于爱情的女性,最终还是悲惨的结局。

[1]张巍、谢丽丽.普契尼[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2](德)克莱门斯·霍斯林格尔.普契尼[M].北京:人名音乐出版社,2004.

(詹怡秋:广西梧州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鲁道夫普契尼歌剧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歌剧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