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倒下了
——再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2011-08-15 00:42李伟娟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白城137000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荷马福克纳艾米莉

⊙李伟娟[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白城 137000]

“纪念碑”倒下了
——再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李伟娟[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白城 13700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英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该小说多方面体现了威廉·福克纳高超的创作艺术。迂回曲折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及浓重的象征色彩等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与深邃的主题相互交融,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这篇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十分广阔的美国南方画面,尤其是南方人在经历南北战争后所表现出的特殊而复杂的心态。

艾米莉 美国南方 情节 人物塑造 创作手法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作为南方诸州伟大的史诗作家,福克纳描写了南方这一特殊地区的历史。他以南方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由若干相互关联的长中短篇小说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家世小说系列,因而蜚声全美及欧洲文坛。福克纳出生在古老的南方,他热恋着这块土地,以其对南方特有的感情与理解,为世人留下了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也正是古老的南方赋予了福克纳以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并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第一篇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它的谋篇布局还是它的语言特色,都体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写作艺术:风格独特、手法多样化,尤其是以花样百出且引人入胜的谋篇布局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来吸引读者。每当人们谈及威廉·福克纳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正是在这一虚构的小县城里,他向我们展示了萨托里斯、斯诺普斯及康普生三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并通过对这三大家族几代人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白人与黑人、工业与农业、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重重矛盾。《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篇小说仍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舞台,以杰弗逊镇为背景,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人,尤其是没落贵族们的生存状态,并向读者展示了南方人在经历这一非常历史时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而复杂的心态。作者通过灵巧的情节建构,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呈现,精妙的叙事视角和浓重的象征色彩,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十分广阔的南方画面,吸引着读者去感悟其中深邃的主题意蕴。本文从该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跌宕起伏的情节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性格扭曲变形的老处女的故事。艾米莉·格里尔生小姐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出身于南方贵族家庭,生性高傲、孤僻,是父亲的独生女。艾米莉的父亲是一个顽固的封建贵族的卫道士,她的一生都是在他的严厉控制之下。在青春年少时,纤巧、可怜的艾米莉渴望加入同时代人的生活。然而,她的父亲总是加以百般阻挠,他“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剥夺了女儿享受青春、爱情和幸福的权利,用他手中的鞭子把艾米莉训成了一个高傲、乖张、孤僻、怪异而又任性、自尊的没落贵族妇女的典范。父亲死后,艾米莉爱上了从北方来此修路的工头荷马·巴伦。由于门第的悬殊,他们的交往招致了镇上人的非议。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荷马准备回北方区。而为了将荷马永远留在身边,艾米莉毒死了他,并将他的尸体藏于卧室中。在随后的几十年当中,艾米莉一直与其尸身相守。直到她去世以后,人们打开了她那间尘封多年而久无人住的房间才发现这个秘密,真相得以大白。

这篇小说共分五个部分,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小说不是依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逻辑推理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作者运用时空跳跃、时序颠倒、视觉转换、象征隐喻等多种叙事手法,描写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悲剧,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小说的前四部分描述了艾米莉的一生。一开篇作者便借助倒叙向读者讲述了艾米莉的葬礼:“艾米莉·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紧接着作者运用意识流手法,似乎很不经意地讲述了艾米莉小姐拒不交税、她的院子里发出难闻的气味、荷马·巴伦的出现、艾米莉小姐买砒霜等情节。而在第四部分的最后段落,作者又交代:“她死在楼下一间屋子里,笨重的胡桃木床上还挂着床帷,她那长满铁灰头发的头枕着的枕头由于用了多年而又不见阳光,已经黄得发霉了。”这四部分浑然一体,前后照应得恰到好处。小说的第五部分高潮再度出现:艾米莉死后,在她那间四十年无人进过的布置得如同新房的屋子里,人们发现了早已腐烂的荷马·巴伦。作者没有描写艾米莉下毒凶杀的情节,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一股诡异肃杀之气:“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的头发。”

二、惟妙惟肖的人物塑造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篇小说中,福克纳为我们塑造了艾米莉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作为格尔里生家族的最后成员,艾米莉孤傲、冷漠、顽固,精神抑郁、感情麻木,甚至不苟言笑。尽管贫困、孤独,她依旧恪守着家族的尊严。艾米莉自命不凡的贵族个性使她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因而她与小镇镇民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例如,她拒不交税,拒绝与邮政部门的现代化设施合作。她没有朋友,也与不亲戚来往,整日困守在遍布尘埃、弥漫着霉味儿、没有阳光的自我封闭的天地中。福克纳通过对艾米莉的外貌、举止乃至声音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位没落贵族小姐古怪的、令人难以琢磨的性格。当市政官员来访索税时,艾米莉极其冷漠地接待了他们:“她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直到发言的代表结结巴巴地说完,他们这时才听到那块隐在金链子那一端的挂表嘀嗒作响。”她那高傲、冷漠的所谓贵妇人之举,竟然使得市政官员讲话都“结结巴巴”了。当被问及交税一事时,“她的声调冷酷无情”,她竟然蛮横地说,“我在杰弗逊无税可纳。萨托里斯上校早就向我交代过了。”“你们去找萨托里斯上校。我在杰弗逊无税可缴。”可萨托里斯上校早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艾米莉蛮横、傲慢的性格在“买砒霜”一段中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当药店老板依法要求她解释为何买砒霜时,她却一言不发,“艾米莉小姐只是瞪着他,头向后仰了仰,以便双眼好正视他的眼睛,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开了,走进去拿砒霜包好。”艾米莉犀利、冷漠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这目光居然使药店老板不敢正视她,不敢亲自出来送药给她。福克纳不放过任何机会、任何细节去刻画艾米莉的清高、自负,以及对其早已名存实亡的家族威严的维护。如当她和荷马·巴伦同行时,“她把头抬得高高的……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艾米莉是旧南方传统的化身,同时也是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作家描绘了艾米莉极端矛盾、痛苦的感情世界:她深深爱恋着杰弗逊这个清教传统牢牢控制的社会,却又恨这个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只把她当做过去和传统的象征,剥夺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去享受正常生活的权利。她爱荷马,却又恨自己爱上这个北方佬。当荷马想甩掉她时,她为了永远占有他而置其于死地,与他的尸体共眠至死。艾米莉不仅只是一个象征,她复杂矛盾的心态更令人深思。

三、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部作品里使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了“意识流”手法。然而在小说中,福克纳对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全篇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评论。有学者认为艾米莉本人和她的男仆就是一种象征:“艾米莉被比作纪念碑式的人物,暗示她象征着人们珍视已久的一种传统,象征着美国南方的旧秩序、旧观念。……托比终生侍候艾米莉,是她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艾米莉之所以能够生存,完全依赖于托比的服侍。两人如影随形,是互为存在的理由。艾米莉一死,托比便无继续存在的必要。……艾米莉的死象征着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灭亡和消失,而托比的消失象征着奴隶制的瓦解,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艾米莉的父亲以及她生活的天地无疑象征着腐朽势力及其没落的思想与观念,而这一切又束缚着艾米莉,并在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使父亲死后还在精神上束缚着她:她拒绝埋葬父亲,并将其画像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柱。然而正是父亲使她最终一无所有。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篇幅虽然短,但其涵义比其形式深刻得多,其艺术与思想内涵远远超出了其表面长度的容量。正如社会文艺批评家谢尔顿·诺曼·葛莱勃斯坦因曾指出过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它的技巧同样重要,而作品的形式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琐细的、肤浅的以及邪恶的内容不可能是伟大作品基于创作的素材。”福克纳将艾米莉这一南方旧势力、旧思想、旧观念的牺牲品刻画得有血有肉。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的矛盾心理即为处于社会变革、陷于精神危机中美国南方人的矛盾心理。艾米莉悲剧的结局预示着南方腐朽势力的消亡以及新兴势力的崛起。威廉·福克纳正是深深扎根于南方这片沃土,以他奇妙的想象、深邃的内涵、勤奋的创作、不断的探索,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南方现代社会现实的全景图,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1] 赵婉清.玫瑰的无声诉说[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

[2] 余美根.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乡土人情[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

[3] 王守仁.英美小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作 者:李伟娟,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荷马福克纳艾米莉
如果回忆即遗忘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
一封未开启的信
天鹅的前身是鹌鹑
博学而又生动的学术著作
恰普曼翻译的罗马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