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

2011-08-15 00:52王志广罗红军
运动 2011年8期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教学

王志广,罗红军

(1.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2. 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

王志广1,罗红军2

(1.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2. 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青少年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把握性格形成的因素,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入手,从体育教学的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体育教学对青少年意志力、心理、审美、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等个性的形成具有的重要作用,来阐述中学体育教学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

中学;体育教学;青少年;个性

1 前 言

未来社会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性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未来人才质量。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独生子女在家庭与环境的优越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导致了孩子懦弱、自卑、自负、自私、“异性化”等一些不健康的个性。体育具有育人的功效,中学体育教学在塑造学生个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是其他科目无法具有的优势。我们要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大课堂,来完善青少年的性格,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达到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目的。

2 个性的定义与特点

2.1 个性的定义

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两种定义表达内涵基本相同。

2.2 个性的特点

个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这个整体结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2.3 青少年个性的特点

2.3.1 自我意识方面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产生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无形中造成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2.3.2 情绪表现方面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情绪方面普遍存在两极性,即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3.3 人际交往方面

(1)在同伴交往方面。青少年和童年期的儿童有明显的不同,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突出表现出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因此,青少年交友的范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青少年好友一般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同时,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异性逐渐发生了兴趣。

(2)在成人交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情感上的脱离。青少年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第二,行为上的脱离。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第三,观点上的脱离。青少年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

3 中学体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作用

3.1 体育课对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活动中,使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3.2 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途径

3.2.1 通过一些项目的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俗话说,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一直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的主教材,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同学的快速反应能力,耐力跑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体育教学呼吁快乐教学和更多时尚运动项目的而出现,田径的单调性、枯燥性日益突出,广大学生对田径运动敬而远之,田径教学处在边缘化的尴尬的地位。在当前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品质薄弱之际,我们在中学体育课上利用800米和1000米等耐力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克服“极点”,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下一代良好个性的培养将起到很好效果。

3.2.2 通过体操项目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果断的精神体操的单双杠、跳箱、山羊等项目,需要练习者有一定体质外,还要有勇敢、果断的品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整天在父母的宠爱下,缺乏独立办事的能力,胆子小、协作能力差,处理问题基本上都是以我为中心,自私是他们的共性。这种胆小、懦弱和自私的性格将影响孩子的进一步发展。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单双杠、跳箱、山羊等体操教材培养学生冷静、果断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保护帮助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等安全教育。

3.2.3 通过集体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未来的社会既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又是到处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社会。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是集体性项目,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好教材。我们在中学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性项目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利用集体性项目使学生明白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没有集体的配合,也很难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相互宽容、鼓励,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和整个集体凝聚起来的力量之间的差别,明白1+1>2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如教学中的分组帮对安排体质好的同学帮助体质差的同学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正确异性之间的关系。同时,教育同学们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同学们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明白“舍”与“得”的关系,使同学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和热爱集体的高尚品德。

3.2.4 通过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培养学生美的气质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男女第二性征已经出现,我们要充分通过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教学,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另外,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加强加强军姿、队列的训练,来注重对学生形体、气质等精神风貌的培养。

3.2.5 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和保护环境等良好作风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自私,不爱护公共财务的恶习。在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借助体育课器材,场地等辅助工具,结合具体事例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反对破张浪费和勤俭节约等良好作风和生活习惯。

3.2.6 创设或者模拟一定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只有具有良好心里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因此,我们要利用体育课堂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课堂上采用乒乓球比赛,模拟比分接近或者落后的情况下,让学生反败为胜,也可采用篮球比赛比分相等或者落后,让学生最后一投或者罚球来决定比赛胜负,锻炼学生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使同学们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1 ] 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 ] 钟启泉.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3 ] 孟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J ].科技平台,2007(8).

[ 4 ] 邓强松.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 5 ] 李薇.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 J ].体育学刊,1999(5).

[ 6 ] 杨保健.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J ].中国体育科技,2002(6).

G807

A

1674-151X(2011)08-11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8.055

投稿日期:2011-03-11

王志广(1973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青少年体育教学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