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山新农村建设调查及建议

2011-08-15 00:48云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650224
云南农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民群众

□云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650224 周 绮

□云南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 650091 刘小平

呼山村委会位于元阳县南沙镇西北,下辖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哈尼、彝、傣、汉、壮、苗、瑶7种民族。全村共859户,3 580人,农村实有劳动力2 217个。农村经济主要有甘蔗、木薯等种植和养殖业。呼山村委会是云南省政府1996年确定的全省六个易地扶贫试点示范区之一,是由全县14个乡镇从高寒山区、上半山区的各族群众搬迁到呼山而组成。通过易地扶贫开发、国土整治、“六个一”工程建设,上海对口帮扶等扶贫措施,移民村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38.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311元。

笔者在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委会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期间,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村干部和村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1.1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呼山村委会作为全省易地扶贫试点示范区,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元阳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电话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1.2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小学校舍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呼山村委会共有三所完全制小学,在校学生735名。同时,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积极学用种植方法、品种改良、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让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1.3 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去年4月呼山开始村“两委”换届选举,让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使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1.4 党建工作不断探索,“十户一体”纵深发展

一是以“十户一体”为纽带,以村企联建方式,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路子;二是以“公司+协会+基地”的方式,创新经济发展新思路。将产业发展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带领呼山村委会党群齐致富。

2 几点建议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摸底调查和走访群众,呼山村最急需建设的项目是:规划一条长400余m,宽3.5m的村内卫生路道路硬化,栽种绿化树,修建四个垃圾池以及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需发动群众积极投工献料,采取以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建设。项目建设完毕,将使呼山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2.2 抓紧搞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工作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以具体的项目运作来推动。为此,各级有关职能部门要以规划为基础,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项目库可以考虑分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农业生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项目四大类予以加强指导管理。

2.3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结合呼山村委会产业结构单一(仅以甘蔗和木薯为主)的村情,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农民都迫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呼山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

2.4 大力发展旅游业

呼山作为南沙镇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扶持呼山农户发展农家乐,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呼山入村弹石路的继续改造,加快推动呼山旅游业的发展。

2.5 加大投入

引导元阳当地工业企业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中,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力度,积极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激励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落实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计划生育激励等有关政策,努力完善制度保障,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6 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成为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能手,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专业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同时,在农村要积极组织一些内容通俗、贴近生活、群众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7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善于发现人才,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进取精神强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村的各种致富带富的能人,又要把这些能人中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组织、领导、示范和带头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继续强化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改善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民群众
耕牛和农民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