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考

2011-08-15 00:48官渡区农业局650200李玉琼
云南农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劳动力技能

□官渡区农业局 650200 孙 静 李玉琼

官渡区自昆明行政区划调整后,辖8个街道办事处及大板桥镇,国土面积552.21km2。耕地面积 5 266.7hm2,总人口48.8万,其中乡村人口15.0643万,乡村劳动力资源10.8339万,乡村从业人员9.7725万。

结合多年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的实践,现就我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现状

1.1 基本情况

2004以来,我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创业者,我们结合“两后双百”、“四全工程”及“阳光工程”的实施,坚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自主择业、企业接纳、劳务派送、能人带动、项目拉动、中介推荐”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2004~2009年全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1 232人次,其中技能培训6 261人次;转移就业40 987人次,其中区内转移就业28 617人次,省内转移就业9 142人次,转移输出省外就业3 228人次(含45人国外就业),完成转移收入25 874.15万元。2010年1~10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 269人,完成全年培训任务13 400人的196.04%,其中技能培训1 994人;转移就业22 027人,完成市级下达全年转移18 500人任务的119.1%,完成转移收入9 998.8万元。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2 主要做法

1.2.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到区转移办与有关成员单位专题研究转移输出工作,并定期、不定期下到街道办事处、镇指导基层开展劳动力及转移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各街道办事处、镇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了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镇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做到了全区上下机构健全,领导到位。

各街道办事处、镇与区转移办、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使引导性培训、组织报名、培训考证等措施逐一得到落实,为全面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1.2.2 深入基层,广泛动员。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了《官渡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宣传册,进村入户,向广大农户宣传我区培训的优惠政策,同时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就业、街道(镇)、村(居)委会、社区等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在宣传发动和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与各镇、街道办事处相关企业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筛选出可靠理想的信息发到乡镇转移办,再由乡镇转移办向村、组社员广泛宣传,组织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外出务工。

1.2.3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成立了官渡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广泛收集用工信息,科技、教育部门做好培训,“转移办”做好协调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1.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受区位优势及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的农村劳动力存在着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2)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较往年增多,外出务工机会减少,滇池流域“四退三还”工作的推进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转移就业,这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3)劳动者技能普遍偏低。受劳动者自身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劳动力缺乏一定的就业技能,就业能力不强,外出务工收入偏低。

4)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与用工企业对务工人员的要求存在差距还比较大。转移培训后的就业率有待提高,就业后的工作稳定性有待形成。

5)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有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缺口较大。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加,需培训转移人群较大,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严重不足。

7)部分街道办事处(镇)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存在简单、草率、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2 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考

2.1 大力开展“四全工程”、“两后双百”、“阳光工程”,三级分工大规模培训农民

一是社区组织“转观培训”(就是针对失地农民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城市生活常识、劳动法规、职业规则等),二是街道组织创业培训,三是区转移办组织技能培训。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必要的实训条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对具备资金、技术条件有创业愿望的群众,开展创业培训;对就业和再就业愿望强烈的群众,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的培训力度,力争使农村劳动力均掌握1~2项技能,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对开展农产品营销的群众,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通过三级分工培训,在教给他们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工业化生产,帮助他们从思想观念上、劳动技能上做好就业准备。

2.2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把失地农民统一纳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范畴,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待遇的就业扶持体系,使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样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要打破仅限于城镇居民的城乡分割体制樊篱,加快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向着城乡一体、实现城乡居民比较充分就业和城乡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

2.3 合力开发就业岗位

街道办事处应调查了解失地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培训意向,向他们宣传就业政策。对调查收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的沟通交流,谋求就业岗位,对照辖区单位、企业报告的空岗以及辖区居住人口所需的服务就业岗位量,“盘算”就业方案,搭建转移就业的平台,促进就业。

全区的招商引资热潮为我区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带来了机遇。要以招商引资工作为契机,在引进项目时,都应同步洽谈落实就业岗位。政府与企业签订用工数量、工种意向协议后,组织农民开展免费的订单定向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即输送到企业上岗。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就业的成功率。征用土地时,也要同步实施农民培训并规划就业方案,应要求征地单位提供不低于失地农民人数一定比例的低技能岗位。

2.4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都市农业,增加转移就业容量

目前官渡区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农业科技应用较为普遍,农业产值占GDP份额3.2%。区内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新培育省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打造了农鑫蔬菜、蓝蜻蜓干花等特色品牌。全区共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华曦鸡蛋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的禽蛋类产品。要依托这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强对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集约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其生产经营带动作用,提高农业效益和产业化程度,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岗位,从农业内部消化农村劳动力。

随着滇池流域“四退三还一护”工作的推进,将有一批种菜种花能手和散养户失地失业,要引导鼓励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地区外建基地,引导规模养殖大户向大板桥划定的养殖基地转移,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吸纳部分种菜种花能手和愿意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重新发挥作用,在农业产业化内部吸纳部分失地农民。

2.5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

由于群众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技能培训的时间有限,参训时间不能完全保证,导致培训的效果有差异,技能培训处于一种中低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争取农业部、省级、市级的大力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有更多的群众能参加各种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要整合区内的各种培训资源,联合科协、社保、财政等部门,与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等培训机构,共同提高培训水平,在普及中低技能的同时,要培训高技能人才,为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奠定基础。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支持。各成员单位切实做好定点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服务工作;农业、扶贫、科技部门加大宣传发动、组织培训等工作力度;劳动就业部门积极收集用工信息,搞好职业介绍所的协调、监督;团委动员农村青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外出务工就业;妇联针对一些企业对女工需求量大的实际,引导农村妇女发挥半边天的作用,走出家门自主择业;各级各部门在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将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作为各单位共同的任务,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2.6 抓品牌,建立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

目前承担我区培训任务的官渡区高级职业中学和云南省劳服实业总公司硬件条件较好,也有较强的师资和培训力量,通过几年的合作,为完成我区的培训任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下步的合作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跳出培训的职能,加强与中介组织的合作,以输出为目的,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构建企业用工信息平台,采用订单式培训,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培养什么人。实现通过培训机构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取证率高,而且就业率高,同时就业后用人单位的评价高,形成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树立起培训输出的品牌。

2.7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带动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把宣传教育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通过各新闻媒体和召开各种动员会,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意义、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将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意识、城市生活以及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作为宣传发动和引导性培训的重要内容,用算账对比和身边的典型事例现身说教,让农民做有照样,学有榜样,消除顾虑,增强外出务工的勇气和转移就业的信心。同时制作我区技能培训宣传册,向广大农户宣传我区培训的优惠政策。

总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为统筹城乡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将认清形势,把握招商引资大量项目落地的机遇,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整合区内培训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劳动力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劳动技能up up!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拼技能,享丰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