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镇玉米高产创建谱新篇

2011-08-15 00:48弥勒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652315刘云伟李晓玲
云南农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节本亩产高产

□弥勒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652315 刘云伟 李晓玲

2010年我省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导致小春绝收。为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弥勒县农业局和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组织实施《省农业厅2010年全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按《弥勒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西三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444.5hm2,高产创建活动中增产增效显著,圆满完成高产创建项目的各项指标任务。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西三镇位于弥勒县西北部,全镇总人口2.3万人,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山区,辖区面积288.8km2,人均耕地面积0.1hm2,森林覆盖率达7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地势西高东低,丘陵与低谷石山密布,年均气温15.3℃,全年无霜期270d,年降雨量1 100mm,年光照时数2 050h。项目区耕地海拔1 600~1 980m,土壤以红砂壤、砂壤为主,土层深厚,保水强,石砾含量3%~28%,pH值5.3~6.4,有机质含量为4.1%。玉米是西三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 133.3hm2,前三年平均亩产370.3kg。

在总结历年玉米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在交通方便、生产条件较好、自然条件优越、玉米综合生产水平在处于领先、有生产示范代表性的村建立高产示范区,发挥高产示范的展示、示范和带动作用。

2 项目目标任务

1)高产攻关田一个1hm2,平均亩产800kg以上。

2)核心示范区一个6.7hm2,平均亩产750kg以上。

3)千亩展示区一个66.7hm2,平均亩产700kg以上。

4)万亩示范区一个400hm2,平均亩产650kg以上。

3 主要措施

3.1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县农业局、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把玉米高产创建纳入议事日程,关键时刻进行检查、督促,从而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小组组长,农科站全部人员及涉及的村委会农科辅导员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施小组,实行包村包片工作责任制,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玉米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具体任务指标的圆满完成。

3.2 狠抓技术宣传培训、强化增产实用技术

按照县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抓实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巩固提升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扩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充分利用农村广播、黑板报、印发技术资料及各种形式的会议,将玉米高产创建的目的、意义、技术培训到村到户。在生产过程中,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第一线,向农民传授技术,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召开群众宣传培训会15次,参会人员1 829人次,现场技术指导36次,共培训农户4 100余人次,发放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2 410份,确保参与项目实施农户技术培训率达90%,有力地推动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开展。

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关键技术。做到品种、栽培规格、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五统一”。推广增施有机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喷施玉米健壮素、隔行去雄等集成技术。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采取高产攻关引导,样板带动等方法实现高产高效,提高种植效益。

3.3 增加抗旱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因干旱严重,小春无收成,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向上级各部门争取抗旱资金,努力实施“小春损失大春补”目标。对示范区发放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6.4万余元的抗旱物资,做好技物配套,积极抗旱保增产,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玉米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4 技术措施

4.1 选择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杂交种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基础。根据示范区日照少、雨雾重、气温低、灰斑病发生重的特点,选用生育期稍长、后期不早衰、适于密植、丰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广的云瑞88、红单6号、云瑞6号、路单8号、海禾1号、中单808号等群众喜欢的品种。

4.2 精细整地,选地配膜

选择地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性能较好的平、缓坡地。播种前翻犁整平,捡除石块、杂草及前茬残体等,使土壤疏松、上虚下实,利于打塘条播。选择拉伸性能好,抗撕裂,不易破碎和老化的地膜覆盖,亩备膜4.5kg。

4.3 规范种植,及时播种

采取宽窄行种植,改单行单株为双行双株种植,可增加种植密度和行间通风透光性,(0.5+1.1)m×0.35~0.4m 规格种植,每塘播3~4粒种子,双株留苗,亩用种2.8kg,亩留苗4 200~4 700株。根据土地肥力和品种的紧凑程度适当增加密度,以达到合理的群体结构,为高产打下基础。

4.4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土样化验结果,按土壤养分情况配方施肥。

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 500kg,硫酸钾7kg、磷酸二铵15kg(或尿素10kg、普通过磷酸钙 50kg),或 13∶5∶7的普通复合肥60kg、锌肥1kg作为底肥,混合后一次性施入塘中,做到种肥分离,先施底肥于塘心,盖土后播种于塘四边角,再用农家肥覆盖,保持水分,防大雨土表板结,以利于出苗。

追肥:3~4叶期结合间苗、锄草、喷除草剂和覆盖地膜亩施尿素25kg作为提苗拔节肥,促进茎秆粗壮;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 35~40kg、硫酸钾 5kg,打窝深施,培土盖严;粒肥在授粉结束后亩施尿素10kg、普通过磷酸钙20kg。

4.5 做好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在土表潮湿时,及时喷施玉米芽前除草剂封闭土壤,3~4叶期盖膜时根据田间杂草补施莠去津或烟密璜隆等除草剂。6叶期定苗,定苗过大损失土壤养分,过小遭虫害缺塘影响产量。

提高薄膜覆盖质量。盖膜时拉紧铺平,膜面无皱褶,膜边用土压严实,膜紧贴土表,透光增温保水,抑制杂草生长。盖膜后,防止雨水冲刷和风吹揭膜,一旦发现薄膜破损现象,及时用土压封好,确保地膜起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防治虫害。防治地老虎采取人工捕捉,或采用毒饵进行诱杀;粘虫亩用2.5%功夫乳油50g或4.5%高效氯氢菊酯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玉米螟用2.5%溴氢菊酯50g对水30kg进行喷雾,防效较好。蚜虫为害发生在抽穗期至灌浆期,主要是靠路边植株,亩用10%吡虫啉30g对水30kg喷雾。

4.6 推广增产措施

4.6.1 隔行去雄。有20%的植株手摸到雄穗时,隔行拔出雄穗,靠剩下的雄穗授粉,去雄时带叶2~3片,不伤其他叶片,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去雄要及时,去晚了增产效果不明显。去雄选择早上10时至下午5时较好,利于伤口愈合。

4.6.2 喷健壮素。在玉米10~12叶时施健壮素,植株高度降低0.5m,每亩种植密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可增加800株,抗倒伏效果明显,玉米穗长均匀,籽粒饱满无秃尖,增产效果显著。每15kg水加健壮素2~3支,矮化效果明显。

5 项目完成情况

红河玉米综合试验站在红河州农科所牵头、弥勒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下,邀请省玉米产业体系专家何月秋教授参加田间测产验收,对百亩核心区和千亩展示区的云瑞88、红单6号田间实收测产,按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测产验收办法》进行。

经过省、州、县验收专家组实测产量结果:百亩核心区完成12.4hm2,占计划的187%,平均亩产量778.1kg,比对照兴黄单892平均亩产560kg增218.1kg,增产38.9%;千亩展示片两品种完成面积7.78hm2,占计划的161.8%,平均亩产量691kg,比对照兴黄单892平均亩产560kg增131kg,增产23.4%。核心示范区比前三年平均亩产370.3kg增407.8kg,亩节本增效595.6元,总增产7.6万kg,总节本增效11.1万元。

高产攻关田完成1hm2,品种为海禾1号,经县农技推广中心实测平均亩产为921.2kg,比对照兴黄单892平均亩产560kg亩增361.2kg,增产64.5%;亩节本增效512.4元。

千亩展示区完成80hm2,占计划的120%,按以上测产方法自测。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728.9kg,比前三年平均亩产370.3kg亩增358.6kg,增产96.8%,亩节本增效517.2元,总增产43万kg,总节本增效62万元。

万亩示范区完成444.5hm2,占计划的111.12%,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56.1kg,比前三年平均亩产370.3kg增285.8kg,增产77.1%,亩节本增效391.2元,总增产190.5万kg,总节本增效260.8万元。

6 取得的经验

一是坚持一个主攻方向。确定目标产量,选定高产抗病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适期播种,规范种植,地膜覆盖;单行改双行,增密增株;运用土配方施肥、病虫综防等配套高产集成技术,实现了玉米高产丰收。

二是调动两个积极性。首先是农民的积极性。在核心示范区内,通过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种子化肥补助;千亩展示区示范带动,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其次是农技人员积极性。对农技人员实行片区责任制,有力地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单行改双行增株增密规范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去雄或施矮壮素、全地膜覆盖改为隔行盖宽行等省工省时省成本的实用增产技术。

四是突出一个重点。突出高产示范作用,以获得高产为目标,高产品种种植展示,每村建立一片高产示范片,带动大面积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通过树立展示区标示牌、品种展示牌的方法使项目展示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

7 玉米高产制约因素

一是干旱使玉米出苗时降水偏少,种子出苗受到影响,补苗保苗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二是播种量小,群体密度达不到高产要求;三是不按玉米需肥规律施肥,仅追肥两次,不施籽粒肥;四是轻钾重磷氮不足,施肥不平衡,后期缺磷钾;五是地膜覆盖用工较多,购买农膜时投入大,残膜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影响了这一科技的推广。

干旱年景下玉米获得高产,山区玉米产量不比坝区低,让农民“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做有尺子、增收有法子”,广大山区农民群众及农技人员看到了粮食生产的潜力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学、用科技,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的信心及决心,增强广大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增加了科学种植玉米获得高产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层次地挖掘玉米作物生产潜力,增加粮食总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节本亩产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