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1-08-15 00:46朱时法刘彩玲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22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3期
关键词:肝素冠脉心绞痛

朱时法 刘彩玲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222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ACS的病理基础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最重要措施之一[1]。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7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54.7±8.3)岁,病程(5.1±0.8)年,其中AMI 39例,UAP 3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病、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静滴硝酸酯类、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

1.3 观察指标 (1)心绞痛发生的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的变化;(3)出血、心源性死亡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治疗期间监测血小板、血脂、心肌损坏标志物等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包括室性心律失常(Lawn’sⅢ级以上)、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血管重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

1.4 疗效判定 (1)显效:治疗后疼痛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天比用药前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或ST段有明显改善。(2)有效:疼痛次数减少50%以上,ST段改善≥50%。(3)无效:达不到显效和有效标准或发生猝死。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6.7%(11/30),与治疗组14.3%(6/4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例皮下注射部位出现淤斑,凝血功能无异常,无严重出血病例;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诱发血管痉挛,上述因素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可造成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其基本改变为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过程,这正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ACS的理论依据[3]。低分子肝素是由常规肝素裂解后产生的多聚体分子片段,其分子质量小,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且血浆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4倍。

研究表明[4],低分子肝素被血管内皮吸收后,可引起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释放增多;并且有高度抗Ⅹa因子和抗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力,减少二磷酸腺苷对血小板聚集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因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此外,低分子肝素克服了普通肝素的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皮下注射吸收低等缺点。近年来随机试验对比低分子肝素治疗ACS的疗效,结果发现在减少死亡率方面比单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更有效[5]。

本组资料也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心脏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表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1]De Caterina R.The current role of anticoagulant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J〕.J Cardiovasc Med(Hagerstown),2009,10(8):595-604.

[2]Braunwald E,Antman EM,Beasley JW,et al.ACC/AH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id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J Am Coll Cardiol,2000,36(3):970-1062.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

[4]陈国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7.

[5]Goodman SG,Huang W,Yan AT,et al.The expanded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baseline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practices,and hospit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 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Heart J,2009,158(2):193.

猜你喜欢
肝素冠脉心绞痛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绞痛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