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咖啡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011-08-15 00:48江城县农业局665900杨晓忠
云南农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小粒江城普洱

□江城县农业局 665900 杨晓忠

江城县地理、气候条件独特,所生产的咖啡豆味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经有关部门检测达到绿色产品标准,产品供不应求,已经成为江城县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

1 咖啡产业现状

1.1 发展历史

江城县规模发展咖啡是从1991年开始,主要由县供销社咖啡公司以“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开发。多年来由于国际咖啡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种植咖啡积极性低、管理模式粗放,加之橡胶、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江城县的咖啡一直属零星小规模种植状态。

1.2 产业布局

目前江城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咖啡生产与加工企业是江城咖啡公司,另有零星小规模种植与初加工企业10余个。咖啡基地主要分布在坡度25°以内、海拔1050m以下5乡2镇,有咖啡基地12片。

1.3 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的波动,2005~2008年江城县咖啡种植面积从623hm2下降到527.87hm2,但总产量变化不大,保持在1 500t左右。2009年随着咖啡市场价格的复苏,全县的咖啡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年末全县咖啡种植面积达到725.07hm2,比2005年增长16%,平均干豆亩产为230kg,总产量1 550t。

2 产业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潜力

2.1.1 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江城县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55′,海拔 317~2207m,属低纬度山地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秋季长,年降雨量较多,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涝。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日照时数1 871h,年降雨量2 260mm,5~10月属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霜期长达350d以上。海拔800~1 400m区域土壤主要是赤红壤,pH值4.5~6。因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低、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极利于咖啡干物质积累,是北回归线附近最适宜咖啡生长的地带之一。江城县土地面积辽阔,热区面积较大,海拔1 200m以下的热区土地面积就有2万余hm2,其中适宜小粒种咖啡生产(800~1 200m)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少于333.3hm2。此外,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0.9万人,发展咖啡产业潜力巨大。

2.1.2 开发建设期短,见效快。咖啡种植建设期短,投产快,当年苗第一年定植,第三年试产。第一年亩投资成本在2 000元左右(如群众投工投劳只需1 200元左右),见效快,属贫困山区短平快致富项目。

2.1.3 市场前景看好,效益显著。目前全球咖啡产品需求量增长迅猛。普洱市是云南省咖啡的生产交易量中心之一,国内外厂商驻点收购年交易在万t以上,但仍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江城县2005~2009年咖啡干果平均亩产196.2kg,按咖啡豆市场价格14元/kg计算,平均亩产值达2 774.24元,扣除亩咖啡生产成本1 500元,亩净收入1 274.24元。

2.1.4 群众基础好,技术有保障。江城县咖啡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县有1 000余户参与了咖啡的种植与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管理经验。在技术上参照《云南小粒种咖啡高产优质栽培规程图》、《普洱小粒咖啡综合标准》指导生产。每个乡镇都有咖啡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咖啡产业的发展,有多年从事咖啡专业管理的技术员30人以上,能够指导全县咖啡生产管理。

2.2 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差,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2)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明确。

3)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业链短。

4)市场不稳定,产业投资具有一定风险。

3 对策和建议

3.1 明确发展思路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突出特色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普洱小粒种咖啡”这一地域品牌,使咖啡产业真正成为江城县继茶叶、甘蔗、橡胶之后又一支柱产业。

3.2 合理规划,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

针对本县土地资源和产业布局,认真调查各项产业生产用地、未利用土地、可开发咖啡产业的用地,合理安排和布局产业规模和项目。坚持以企业为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私营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咖啡产业。创新机制吸引农民以土地或劳力入股把产业做强做大,扩大劳动就业面。

3.3 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云政发《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决定》等有关优惠政策,对于咖啡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开拓、基础建设、公益性建设等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化软、硬环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配套用于咖啡产业发展。

3.4 确立品牌意识,加强督促指导

组织有关人员对产业进行调研,对生产、流通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普洱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确保江城县咖啡整体质量;在监督管理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对生产、流通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引导大家按《标准》进行生产和流通,确保“普洱小粒种咖啡”的优良品质。

3.5 加强咖啡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加强江城县咖啡产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设立抗风险基金,制定行业质量标准等,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全县咖啡生产者自觉进入规范化管理,统一生产技术规范,统一产品质量,使全县咖啡产业形成形散实密的有机整体,共同应对市场。

3.6 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宣传

结合江城县适宜生产优质咖啡的独特自然条件及与咖啡生产国越南相连的地理优势,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扩大对普洱小粒种咖啡的宣传,并借鉴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指导国内咖啡生产。

猜你喜欢
小粒江城普洱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基于特征组合与SVM的小粒种咖啡缺陷生豆检测
施江城 黔阳古城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我们都是一条鱼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小黑的飞行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