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简志》试写稿的几点看法

2011-08-15 00:46邹琳琳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志书自然段

邹琳琳

《黑龙江简志》(试写稿)在序言、人物、大事记的统领下共设5篇、21章、87节,试写部分共35万字。该志稿能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从远古时期到1985年间,黑龙江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记述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及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福利保障往往滞后于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既展示了成绩与经验,也提出了教训及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存史、资治、教育作用。试写部分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一、志稿成功的几个方面

(一)《黑龙江简志》(试写稿)成功的第一个方面表现在它的史料价值上。它的史料价值包括实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1.实用价值

志书的实用价值表现在它所记述的内容能充分揭示客观规律,反映历史和现实中的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给资治和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提出当前和今后应着重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试写稿中用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科学地对比分析和文字记述,反映黑龙江省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和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下,大力促进自然资源领域的开发利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多个层面,实现自然环境最大优化、经济稳步持续发展、资源合理永久利用。这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为领导者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推陈出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教育价值

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用。《黑龙江简志》(试写稿)的教育作用体现的也是很充分的。

首先,志稿从正的方面,记述了黑龙江省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读者对黑龙江的热爱和向往。又从开发和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方面,记述了大自然无私地送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从警示的角度,告诉人们怎样爱护环境,保护好资源。

其次,志稿从反的方面,记述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严重性的灾难。例如P71,经济篇,记述因“文化大革命”禁止农村集市贸易,农业生产被迫停止,经济一度停滞不前。再如P144,“文革期间”防疫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被破坏。很多已被控制的传染病不但得以复发还陆续产生了很多新的传染病,对人民造成了很多危害。这些典型事例告诫和教育人们一定要正确地总结历史、稳妥地把握现在、积极地开辟未来,要祖国实现四化、让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重任。

(二)《黑龙江简志》(试写稿)成功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指导思想、内容和语言上。

1.指导思想明确

志稿的编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坚持了存真求实的方针,突出了时代、专业和地方特点,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2.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试写稿共35万字,是编写者在收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证、筛选入志的。志书从纵的方面看,记述了从远古时期到1985年,涉及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黑龙江省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尤其是建国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新情况下,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所走的弯路对社会发展停滞不前造成的社会损失的详尽记述,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从横的方面看,不但记述了自然资源、建置、城乡建设、财贸金融、交通邮电、政权司法、工业、文化、军事等主体内容。此外,还记述了它的机构、宣传教育及居民生活等内容,非常详备。反映了黑龙江省发展的变化规律。为黑龙江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及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可靠的科学依据。

3.语言简洁、朴实、流畅,内容记述上表达清楚,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读完试写稿给人的感觉是,语言简洁流畅,表达清楚。资料是经认真筛选,分别主次轻重、有条理地排列入志的,没有杂乱无章和资料堆砌的感觉,逻辑性很强。记述中做到了用朴实简练的语言,把事物的原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存在说明解释和大段议论的现象,做到了如实记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三)《黑龙江简志》(试写稿)成功的第三个方面表现在总体结构上

试写稿的总体设计是合理的,除个别章节需要微调外,绝大部分篇章的设计是符合志书以事横分,归类合理的要求。在体例上,包括有序言、凡例、人物、大事记、后记、各篇章等,除了缺图表外,也很完备齐全。在排列顺序上也较为合理,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

二、试写稿中存在的不足方面

《黑龙江简志》(试写稿),从思想、结构、内容、语言到它的史料价值等方面是较高的,但按志书的体例要求来说,还有一些值得商榷、探讨的地方,提出来供参考。

(一)关于篇目及标题

1.篇目归类

志书篇目设计要求做到分类合理、归属得当,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编写实践问题,是志书的性质和体例所决定的。试写稿虽然这方面已做得比较好,但个别章节的归类欠合理。如第四篇第五章第二节医药从大类上应划入第二篇第二章工业里,因为医药属于加工制造工业,不属于文化类里。

2.篇目的拟定

篇目的拟定要遵循准确简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的原则。能用两个字表达的不用三个字,能用四个字表达的不用五个字。试写稿中的第五篇社会生活,第一章的标题确立为居民生活,那么以下节的标题不加“生活”二字也知道记述的是民众生活问题。所以根据标题准确简洁的原则建议把“生活”二字去掉。直接就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再如,P211子目标题,“文体教育活动”“对外交流活动”,不用如此繁琐,直接可拟定为“文体教育”“对外交流”简洁明了。再如P363,第二节农村居民生活。节下四个子目均可把“农村”二字去掉,本身节的标题就定性在农村居民生活范围内了,所以目的标题无需重复农村字样。直接就是“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居民居住条件”

3.关于缺项的部分

篇目首要的原则就是“横不缺项”,囊括全部,在经济篇里缺少执法类的章节。比如,“质量监督、物价、工商税务”等。这些执法类的部门内容应该单列一章来记述,叫行政执法。

4.突出特色

篇目设计要突出地方特色,比如北方以水稻、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应该把这些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而不是体现在目里,这样更容易反映出黑龙江省的特色。

5.目的标题

标题不能含量大,标目前不宜加定语修饰,标目后也不宜出现“发展”、“作用”之类附加词,如P147,综合防治下面的子目“加强饲养管理,治疗病畜”;P150,“加强联防、互相协作”;P178,“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和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活动”;P201,“支援人民战争,捐献赈灾”“协助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P202,“参加政治运动”“协助党落实政策””为社会服务活动”;P230“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等,要尽量避免搞成论说文的标题。以名词标目,充其量采用主谓词组如勘测设计、机车、工务等。书中,还有很多处。我就不——举例了。修改建议:应该把这些标题的修饰语去掉,直接用主谓词组或者名词词组命名。例如:“加强联防、互相协作”,直接命名为“联防协作”就可以。

(二)关于篇下序

小序是正文前的综合性概括文字,通过概述历史、展示特点、体现规律,起到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作用。小序除了要涵盖篇里各章的或章里各节的内容外,还要揭示客观规律,稍加议论。试写稿中某些小序缺少对具体资料的提炼、升华和综合概括,规律揭示不够充分。不足以反映全章的整体内容,失去了本应起到的作用。由于这是试写稿,部分章节没有写完,所以无法撰写篇下序,个别篇暂时设立的是章下序。所以要为下一步写好篇下序做基础,我个人提出的修改建议是:第一步,先对现有各章的小序进行瘦身,瘦身什么?就是提炼精华,突出重点,提出特色。第二步,进行扩充。扩充什么?扩充现有章里各节的内容,找出主线,概括全章,点化内容。第三步,待志稿全部完成后,把所有章的内容二次加工整理,升级为篇下序。所以概括起来,共分三步,先瘦身,后扩充,再升级。写出来的篇下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面貌,揭示基本规律;(2)展示优势和特点,阐明内在本质的有机联系;(3)评价客观事物的发展与得失。这样一个完整的篇下序就写好了。

(三)关于正文

1.时间倒叙、插叙问题

志书竖写单元的要求应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即以时间为序,从发端到终结,不能倒叙,也不能插叙。正文中多处出现倒叙现象。例:P20,第一自然段,“截止1985年发现石墨矿产……完了,1980-1983年对柳毛石墨矿产进行勘探”,把时间调整过来83年的事情要记述在85年之前。P67,“1975年出土了……1963年,出土了……1945年出土了……1668年起实行封禁政策……1930年西部地区开荒……随着生产发展,又回到1922年铁路沿线农民出售粮食……”整个这两页时间有些混乱,应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述。P72,P75记述农业机械和国营农场,开头就总结1985年的情况。志书要求不要以总结形式开头,要开门见山,秉笔直书。把1985年的事情拿到后面记述。P102,P103,P107,P142,P176,P191,P289,P291,P311,P316均有时间倒叙或者插叙现象。就不一一举例。

2.文体要求

志书的文体要求是用语体文也就是白话文来记述。切忌使用文言文。P6倒数第二自然段,倒数第四行,“而阿骨打之十五年春正月是年北方寒甚,裂肤堕指多有死者。”这句是浅文言文。不符合志书的文体要求。所以浅文言文的部分直接删掉。况且后面“公元1116年……”这段话正好也是表达了那段话的意思。

3.关于计量单位的注释(商榷)

试写稿中P7,积温作出了注释,(积温——定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省志里只有对旧的计量单位才作出注释,常见的用内括号标明注释的形式大致可分二种:一是标明换算关系,如(一石为75千克);二是标出换算结果,如【高2.2丈(8.33米)】这两种情况下,用内括号注释。而积温跟百帕都属于国际上常用的计量单位。如果不是特殊词汇或者简化语,可以不作出注释。如果编者认为有必要加注释,那么计量单位的注释是否要求统一P7积温作出注释,那么,P8百帕是否也应该标注?

4.由于志书是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志书中“本省”应改为“黑龙江省”。P153-154

5.发文需写明具体文件号、文件名称。试写稿中存在只记文件号,没有文件名现象。发的什么文?读者不得而知。P281中间自然段“革命委员会56号文件决定……”

6.P345,子目摄影只记载到1978年,有头无尾,存在断线现象,应记述到1985年。

7.P353,页眉处应改为第五篇社会生活。

8.试写稿中存在总结报告似的写法。P366,第二自然段“一是二是三是……”去掉。

9.志书的编写要避免用一些文件性或总结性的语言,就秉笔直书的记述即可。P169,倒数第二自然段;P196,最后自然段;P223,倒数第二自然段;P235,倒数第二自然段;P252,倒数第二自然段,这些都属于空话、套话。所以删掉。

10.志书要求开门见山,以时为序。不要以总结方式开头。例如,P72中间自然段,P75最后自然段,把1985年的事情拿到本节最后记述。

(四)关于照片(图)、表

志书的七大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本书之中没有图片及文前照这样不妥。而且,书中看到有表1、表2的字样,但未见表格。例如,P256-257。书中还有很多处,就不一一举例。修改建议:(1)文前照是一定要有的,筛选具有能反映黑龙江省特色的典型照片加入即可;(2)书中有表格字样的地方,应插入表格。

以上是我的个人意见,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只能作为参考用,如有不是的地方,望谅解。

猜你喜欢
志书自然段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秋天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档案资料在志书编撰中的作用与意义探析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美丽的秋天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答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