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2011-08-15 00:46杜丽华
黑龙江史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劳动力理论

杜丽华

(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4)

解读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杜丽华

(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对于意识形态功能的探讨,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重点之一。在本文中,笔者从实践功能、社会功能和本质功能三个角度解读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功能

在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法国人路易·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有重大的发展和创新。他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理解意识形态,别具新颖性和独创性,在西方世界影响颇大,被称为意识形态理论的著名代表。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对于意识形态功能的探讨,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重点之一。他将意识形态明确纳入到生产领域当中进行讨论,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阿尔都塞所讲的意识形态功能可以被概括成实践功能、社会功能和本质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把个人传唤为主体

阿尔都塞对“实践”范畴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社会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结构,而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实践,就是现有的人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通过有计划的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把一定的实物(原料)加工成为日常用品的那种实践。除了生产实践之外,还包括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和理论实践等基本的实践。”(1)可知,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也理解成一种实践。对实践的这种特殊理解影响到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实践功能的思考。

他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指出,“作为表象体系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的和社会的职能压倒理论的职能(或认识的职能)”。(2)这里所说的“实践的”和“社会的”职能是相对于科学的描述职能而言的,指的是意识形态对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存的根本意义。其实践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主体的召唤或塑造,也即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形态把个人传唤为主体”。在1969年所写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阿尔都塞对这个全新的命题作了详细而形象的阐述。

阿尔都塞讲,“意识形态‘起作用’或‘发挥功能’的方式是:通过我称之为传唤或呼唤的那种非常明确的作用,在个人中间‘招募’主体(它招募所有的人)或把个人‘改造’成主体(它改造所有的个人)。”(3)我们可以从一个极其简单又最常见的例子中想象那种作用。在大街上,一位警察呼唤“嘿!叫你呢!”,那么被呼唤的人听到后就会转过身来,恰在他转身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主体,因为他承认警察叫喊的正是他。显然,意识形态在人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将个人塑造、传唤为主体,使他屈从、臣服于意识形态,人的一切都无法逃脱意识形态的模塑和浸泡。在阶级社会里,通过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传唤,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觉得自己是自我决定的,自己处于一种自由自主的独立状态,而往往对自己的屈从地位缺乏自觉。这样,他们就会对自我产生一种虚假的完满感,“自由”地接受驱使,“自行”地工作,成为意识形态的自觉臣民,于是社会秩序不会受到任何威胁。这正是意识形态实践功能的表现。

二、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维护或掩盖社会矛盾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关系所需要的接力棒和跑道;在无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所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体验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所必须的接力棒和跑道。”他主要阐述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有欺骗性的,其社会功能就是维护或掩盖社会矛盾以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统治阶级也并非生活在意识形态之外,而在意识形态的包围之内并受意识形态的决定。只不过因为他们是统治阶级,所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意识形态”的制造和控制意识形态,以此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与其生存条件的关系。既然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那必然是带有欺骗性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社会矛盾以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

三、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维持社会的再生产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是维持社会的再生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只要再生产继续,统治阶级的统治就会继续。在他看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最终条件是生产条件的再生产。只要生产条件的再生产得到保障,再生产就会继续,那么统治阶级的统治就会继续。而生产条件的再生产至少包括两个必要条件:第一,生产力的再生产;第二,现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这两个生产条件的再生产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关于生产力的再生产。

阿尔都塞认为,生产力的再生产又包括生产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生产资料的再生产是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他尤其重视劳动力的再生产问题,并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例分析了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阿尔都塞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必须通过工资这个物质条件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再生产出劳动力的技能,而且要再生产出它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臣服或这种意识形态本身的实践。”(4)也就是说,阿尔都塞认为除了工资这个物质条件做保障以外,劳动力的再生产还不仅要求一种劳动技能的再生产,同时还要求一种对于现存秩序的各种规范的服从的再生产,即工人对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归顺心理的再生产,以及从事剥削和压迫的当事人自如地操纵统治意识形态的能力的再生产。而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对现存秩序的各种规范的服从以及从事剥削和压迫的当事人自如地操纵统治意识形态的能力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呢?阿尔都塞认为,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实现的。在他看来,学校是典型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阿尔都塞创立的新概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做一简要的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国家机器包括政府、行政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机器的理解不够全面,马克思所称的国家机器应该更确切的被称为镇压性国家机器,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暴力发挥功能的,是带有强制性的。与之相并立的还应该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IE)(5)。每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实现,或者说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某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实践或各种实践当中。主要包括宗教的AIE、教育的AIE、家庭的AIE、法律的AIE、政治的AIE、工会的AIE、传播的AIE、文化的AIE等等,它们主要运用意识形态发挥功能,而且其发挥功能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移默化性和无意识性。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和国家机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范畴,其目的就在于强调AIE发挥作用的隐蔽性。但同时阿尔都塞也承认镇压性国家机器与AIE、暴力的与非暴力的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纯粹的镇压性国家机器是没有的,它们会辅之以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纯粹的AIE也是没有的,它们会辅之以镇压发挥作用。但他又强调,明确区分两种不同形式的国家机器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教育的AIE通过教育培养了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同时,教育的AIE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劳动力服从于各种秩序的规范,形成一种归顺心理,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得以维护,这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可见,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中,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漠视的。正是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劳动力的再生产才成为可能。

关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按照阿尔都塞的观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通过国家机器得到保证的,并且是在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双重作用下得到保证的。其中,镇压性国家机器通过武力或暴力保证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政治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运行的政治条件;而AIE主要通过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民众进行征服,进行教化,将每一个个体至于屈从地位,同时又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矛盾,而且这些都是在极隐蔽的形式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同时,阿尔都塞认为,一个国家、一种制度的存在和运行并不能只依靠镇压性国家机器的暴力统治,在更多的时候,在更深的层次上要利用AIE的征服功能。阿尔都塞指出:“事实上,正是给镇压性国家机器庇护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特别主要地保证了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握有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角色正是主要集中在这里。而且,正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中介作用,确保着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间以及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间的‘和谐’(有时是不合拍的和谐)。”(6)所以在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中,AIE的作用远远大于镇压性国家机器的作用。由此可知,意识形态在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中也起到了主要作用。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知,意识形态通过AIE这个载体维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继而维持了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制度的再生产,也即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统治,这是它的最本质的功能。

注释:

(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39页。

(2)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01页。

(3)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4)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6页。

(5)AIE是阿尔都塞使用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法文缩写形式。

(6)阿尔都塞:《列宁和哲学》[M],杜章智译,台北远流公司出版,1990年版,第180页。

[1]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张一兵.意识形态:永存的想象之境[J].学术研究,2002(12).

[4]黄应全,苏宗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J].北京性质行政学院学报,2002(5).

杜丽华(1977—),女,天津市人,天津农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劳动力理论
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来源
坚持理论创新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