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干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1-08-15 00:48
科学之友 2011年15期
关键词:干果经济林晋中市

白 英

(山西省晋中市林业局经济林站,山西 晋中 030600)

干果经济林是晋中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适宜发展区域广、品质优良,国内外闻名。尤其在列为晋中市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全省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的重要项目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作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1 晋中市干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晋中市干果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晋中干鲜经济林产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2002—2004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晋中市优势农产品规划的实施,干果经济林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平均1.34万hm2/年的速度发展;2004—200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保护耕地的相关政策后,以0.6万hm2/年的速度发展;2009年到目前,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后,全省也出台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干果经济林进入面积扩大和效益提高双增长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晋中市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振兴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特别是市政府实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各级政府依靠积极引导和经济利益驱动,全市经济林发展势头良好,并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晋中市干果总面积达到12.633万hm2,总产量7.5万t,产值5.73亿元,人均纯收入172元。

全市1.34万hm2以上的县有4个,其中核桃有灵石、左权两县,红枣有太谷、榆次两县,670 hm2以上的乡镇有20个,201 hm2以上的村有72个,人均0.067 hm2以上的村有287个,人均收入5 000元以上的村有15个,干果经济林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1.2 晋中市干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2.1 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近几年,各地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适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基地的思路,全市已形成了干果经济林“平川红枣区、山区核桃带、高寒地区仁用杏”的布局框架,并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林开发模式,新建了一批千亩、万亩连片的名特优新基地,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1.2.2 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经济林产品加工已形成初级、精深加工各具特色,占领不同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特点,涌现出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如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左权县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山西太谷兴谷枣业有限公司、灵石强隆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介休连福核桃仁加工等加工龙头企业。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5个,年加工量2.8万t,占总产量的40%;贮藏保鲜有20多个,年贮藏保鲜能力达1.2万t,占总产量的17%(不包括水果)。

1.2.3 科技应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红枣黑斑病、炭疽病、缩果病和裂果危害逐渐加重,农民损失严重。市林业局搭建技术攻关平台,邀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开展不同方向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初步成效。从2004年开始,经过3年摸索、3年试验,2009年在榆次、太谷等地选了60个试验点134 hm2枣园布点试验开展红枣防病防裂技术攻关,实施上调树势、下调土壤的双调技术的枣园,平均病果率降低53.8%,平均裂果率降低37.7%。在太谷县小白乡沙子地村李智厚的试验点,亩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2010年,继续在榆次、太谷等地的60个试验点134 hm2枣园布点开展双调技术+防雨棚试验。9月21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省林科院、省枣树研究所、省防检局、山西农大等有关单位专家对晋中市实施的“枣树优质丰产双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目选题切合生产实际,技术思路清晰;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晋中市干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干果产业长期不被重视

在过去的林业建设中,重视生态林,轻视经济林,重视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了政府要生态,忽视了农民要收入。同时,在干果产业发展中缺乏持续连贯的项目扶持,缺乏大项目的有力推动,长期处于自发状态,无论面积扩大还是产量提升,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经营管理粗放

与水果相比较,干果面积大、产量低、效益差。一是观念落后,影响了干果产业效益的提升和潜力的发挥。从全市看,70%以上处于放任生长状态,有一部分进行了管理,但不系统、不到位,成效不明显。二是技术积累不足,干果产业还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也进行了一些培训,但与产业发展需要精细管理的要求相距甚远,全市有一半以上的面积仍然实行粗放经营。

2.3 发展资金短缺

干果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民间投入、靠市场调节,国家专项投资较少,地方无大的启动扶持资金,不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大的优势。无论是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还是苗木引种繁育基地建设、有机生态循环基地建设,都需要在今后很长时间不间断实施,而各种新技术的推广,更需要广大技术人员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培训。干果后续加工、储藏等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更大,而当前缺乏有效的项目支撑和大量的资金支持,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直接影响了干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4 市场竞争力弱

栽植面积不少,综合效益不高,干果总面积达到12.663万hm2,产量只有7.5万t,产值5.73亿元。核桃平均亩产只有24 kg、红枣100 kg,与晋中市的水果相比,面积是它的1.5倍,产量仅占1/10,效益仅占40%。现有产量中优质果率不高,商品率低,在市场竞争中既没有规模效益,又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在红枣加工方面,缺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起不到调控市场和拉动果业发展的作用。

3 加快发展的建议

3.1 把握机遇搞好规划,引领产业规范发展

当前,干果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干果经济林多分布于丘陵山区,不仅是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干果产业的重要意义,转变观念,把干果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同等重视。切实加强对干果产业科学规划、综合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干果产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职能部门要尽快编制县域干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服务,千方百计地促进干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支撑产业全面发展

各级政府要树立扶持干果产业同样是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观念,建立健全干果产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加工龙头品牌建设等工作,要扶持解决产业发展急需,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如果技术难题早一天解决,应用面积早一天扩大,效益就会成倍提高,早日造福广大果农。

3.3 提高果农科技意识,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重点是改一个观念,送一套技术,建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树一批优质高效示范园,实现产业发展、兴林富民的目标。

(1)培育良种,建设基地,补助更新改造。干果发展选用良种是前提,必须加大良种推广应用的力度,并对现有的低产林进行改造,就会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2)科技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红枣的病害和裂果,核桃、仁用杏的晚霜冻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不破解产业发展就不会平稳,这是广大果农的心病。政府要安排科技攻关专项资金,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平稳、高效发展。

(3)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是产业高效发展的保障,是先进实用技术被广大果农认识和接受的有效途径,示范园是果农身边不走的老师,做给果农看,带着果农干,十分必要,必须政府来扶持推动。

(4)重视加工环节,注意品牌创建,挖掘产品的高附加值。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采收加工环节的技术进步,提高商品率,是产业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必须重点关注。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是干果产业早日发展壮大的有力举措。每年在金秋时节举办全市干果赛果会,对产品、对果农、对企业、对合作社等进行评比奖励,走优质特色高效的路子,不以面积论英雄,追求效益比高低。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壮大,使其真正成为晋中市贫困山区农民的第二个钱袋子,而且是鼓起来的钱袋子。

3.4 优化品种结构

积极开展优良品种的引种、选育和区域化研究,为进行良种化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5 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加强干果产品市场和国内外营销网络建设,扩大外贸出口,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型的产业化科技开发格局。

发展干果产业,是解决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切入点,也是把发展成果让广大农民共享的有效途径。栽干果的地方都是条件较差的地方,也是弱势人群较多的地方。政府扶持了干果产业发展,也就是扶持了弱势群体,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植被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双赢。

猜你喜欢
干果经济林晋中市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笑口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