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消融治疗慢性鼻炎50例

2011-08-15 00:43寇庆晶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鼻甲鼻中隔粘膜

寇庆晶

(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大连 116113)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鼻塞为主要症状,以往多采用硬化剂注射、冷冻、微波、激光等方法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我科自2008年引进双极射频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以后,于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治疗慢性鼻炎50例,与以往治疗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2~64岁,平均26岁。病史1~20年,平均5年。病情分级:下鼻甲肿大或肥厚紧贴鼻中隔或鼻底为3级,与鼻中隔和鼻底尚有缝隙为2级,轻度肿大为1级。本组50例中,3级12例,2级23例,1级15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首先清理患者鼻腔分泌物,每侧鼻腔用1%地卡因棉片做常规表面麻醉。射频工作能量控制在3~4V,作用时间为16s左右。操作前将射频头沾生理盐水,刺入点为下鼻甲前端、下缘或内侧面。射频头进入下鼻甲黏膜时,止血2~3s,进入下鼻甲体由前向后渐进性消融10s;退出下鼻甲黏膜时,再止血2~3s,每侧1~2次,最多不超过3次。治疗达到以下标准:(1)消融后下鼻甲内侧面与鼻中隔宽度在2~3mm以上;(2)下鼻甲黏膜完整,表面光滑,回缩均匀;(3)患者感觉鼻通气明显改善。术后用1%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反应性水肿,按时复诊。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下鼻甲恢复正常;有效:下鼻甲肿大或肥厚比治疗前改善1~2级;无效:治疗后下鼻甲肿大或肥厚无变化。

2 结果

50例患者均进行了双侧下鼻甲射频消融治疗,术中无明显不适,患者均能顺利配合。术后数小时,鼻分泌物增多,出现鼻塞,2d后缓解;术后3d下鼻甲稍充血肿大,刺入点附有点状伪膜;术后1周左右,大部分患者反应明显好转;5周左右达最佳疗效。一次性治愈患者45例,经二次治疗后治愈2例,治疗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4%,有效率98%。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的下鼻甲肥大是鼻塞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是过去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前者治疗不确切,后者难以准确掌握切除的范围,不能达到有效治疗。

鼻腔生理学认为,下鼻甲粘膜具有加温、加湿功能,因此,下鼻甲肥大理想的治疗方法,应是在保证下鼻甲粘膜完整的前提下缩小下鼻甲的体积,以恢复正常的鼻腔气道而不破坏下鼻甲的生理功能。

双极射频低温等离子手术与微波、激光等高温热效应治疗方式不同,它不会使组织炭化,也不损伤周围及深层组织,且可立即减少组织容积,并且是在较低的温度下(40~70℃)发挥治疗作用。它具有快速、出血少、射频头与下鼻甲组织无粘连、术中及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特点,在黏膜下定位进行组织减容,并增加组织张力。

该方法最大优点是:术中患者痛苦少,一般局麻即可耐受;术中无出血;治疗温度低,作用范围有限,对周围组织损伤极小;可以重复治疗,一般间隔3~4周即可进行;下鼻甲粘膜保留良好,较好的保留了下鼻甲的功能;术后患者无需填塞纱条,感觉良好,且在短期内即可康复;鼻黏膜损伤轻,最大限度保留了纤毛功能,更符合鼻腔生理要求;术后反应轻,未发现有鼻干、结痂、鼻腔粘连及过度通气等并发症。

如有下述原因,操作易出血:(1)操作不当。(2)高血压患者。(3)妇女月经期及其前后。(4)刀头穿透黏膜。若有出血,止血后清理鼻腔,可再次操作,或改日治疗。若患者来诊时已用减充血剂,下鼻甲已收缩,则进刀困难,可采取以下措施:(1)患者停药,待下鼻甲恢复至用药前状态再治疗。(2)鼻腔表麻后,沿下鼻甲下缘注射1%利多卡因盐水2~3mL,使下鼻甲膨胀后,再行治疗。本组4例患者使用过滴鼻药,其中3例当即治疗,均一次痊愈。

影响疗效的原因:(1)治疗后4~6周内上呼吸道感染。(2)高血压患者长期用降压药致下鼻甲血管扩张。(3)操作不当或下鼻甲消融未达最佳效果时即停止治疗。(4)伴有鼻部其他疾病。本组1例治疗后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例高血压患者。上述2例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例无效者,与下鼻甲骨增生肥大或鼻中隔偏曲有关,经相应手术治疗后均痊愈。

[1]卜国铉.耳鼻咽喉科全书·鼻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46.

猜你喜欢
鼻甲鼻中隔粘膜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