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控制经验浅析

2011-08-15 00:48陈继明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养禽家禽禽流感

李 玉,陈继明,黄保续

(1.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自2003年以来,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H5)疫情开始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面积暴发。泰国是主要受害国之一。由于措施得当,泰国在诸多非发达国家中,率先成功控制了H5疫情,并且其成功并不依赖于疫苗免疫。本文依据一些国际会议报告和文献报道,分析其控制经验,以资借鉴。

1 泰国家禽饲养情况

过去泰国几乎所有农户都饲养一些家禽,主要用于自家消费。自1990年以来,泰国家禽商业化饲养持续快速增长。1993—2003年间,存栏万羽以下的养禽者数量锐减了60.8%,而存栏万羽以上的养禽者数量增加了72.4%。泰国也正是在此期间成为禽产品出口大国。

目前,泰国家禽生产可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大型工业化生产、半工业化生产和农户散养。工业化生产通常是由纵向一体化的公司组成,公司控制着家禽生产从种鸡到禽产品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半工业化养殖场是一些中小型商品化养殖场,在种禽或加工销售等方面依赖于其他单位。家禽散养户的特点是投入少,多数饲养本地禽,主要为了满足自家消费。

近年来,泰国大型养禽企业为应对进出口变化、动物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挑战,改善了其信息系统和养殖系统,从养殖层面到加工层面,严格实施全面的生物安全措施。几乎所有肉鸡大型养殖场都使用带有蒸发冷却系统的鸡舍,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还减少了疾病风险。

2 泰国H5疫情

泰国至少经历了5轮H5疫情[1]。第一轮(2004年1月23到5月24日)涉及42个省份,造成32万只禽类被扑杀;第二轮(2004年7月3日到2005年4月12日)涉及51个省份,造成6300万只禽类被扑杀;第三轮(2005年7月1日到11月9日)涉及11个省份,造成45万只禽类被扑杀;第四轮(2006年7月24日到8月2日)只涉及2个省份,仅少数家禽被扑杀;第五轮(2008年1月22日到11月13日)影响了4个村庄。泰国H5疫情导致家禽病死、家禽大量被扑杀、国内和国外需求急剧下降,使养殖场,特别是大型养殖场,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 泰国H5疫情控制措施

泰国政府应对H5疫情的策略在2004年就进行了两次调整[2]。2004年1月23日到2月10日,政府根据H5阳性测试结果,立即销毁受感染的所有家禽、家禽产品、饲料、栖息处所、废物及粪便,对确诊病例周围半径5千米范围内的所有家禽群进行扑杀,并按市价75%~100%给予补偿。2004年2月11日到29日,某群家禽某一日的死亡率大于10%,或三天累计死亡率超过40%,并且该家禽群还显示腹泻、羽毛凌乱或抑郁等症状,也被视作H5可疑病例而被扑杀,并给予市价75%的补偿,但是扑杀范围减少到阳性病例周围半径1千米范围以内。在2004年2月以后,仅扑杀H5阳性禽群。

H5疫情导致泰国畜产发展局(DLD)出台新的家禽饲养标准,促使养禽公司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尽管泰国养禽业在此之前,早已开始纵向整合,H5防控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

自2009年以来,泰国再未报告H5疫情和人H5感染病例。泰国养禽业从国内和国外禽产品价格上涨中受益,已基本弥补了H5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4年之后,泰国熟鸡肉制品的出口量增加了一倍。

近几年,泰国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文件要求,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3],但是至今尚未得到国际认可。

4 泰国禽流感监测

自1997年以来,泰国DLD一直进行禽流感监测。2004年,泰国在发生H5疫情之后,进一步加强了禽流感监测。泰国禽流感监测是基于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两种方法,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常规监测、集中监测和疫情应对监测[4]。

4.1 常规监测 常规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疫情,以便实施快速的疾病控制措施。泰国所有省份全年都进行H5的常规监测。常规监测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5类:一常规报告系统,即所有要送交给DLD实验室网络进行任何诊断的家禽,都必须接受禽流感病毒检查,即使业主或发送人不要求进行禽流感检测;二常规主动临床监测,即村民或当地的DLD人员主动开展H5可疑病例的搜寻;三常规屠宰前/移动前检测,即在家禽运到屠宰场前7~10天,强制要求从家禽中提取的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只有禽流感病毒检测呈阴性反应,才能获得移动许可);四常规家禽卫生监测,即对于长期饲养的家禽,如种禽或蛋禽,每2个月必须采集样本,以进行禽流感病毒测试,这是标准养殖场认证的要求之一;五拟出口的宠物禽类必须接受禽流感检测,才能获得健康证明。

4.2 集中监测 泰国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监测活动,包括临床集中监测和实验室集中监测。临床集中监测是由乡村志愿者开展挨家挨户的上门调查,调查禽病/死与否,每天都要把监测信息上报给禽流感报告网络。实验室集中监测是在集中监测期间,当地DLD人员根据已设计好的抽样框架,从目标群体中抽样,并提交给国家动物卫生研究所(NIAH)及7个区域兽医诊断和研究中心进行病毒检测。自2008年2月以来,泰国实验室集中监测共检测209968份样品,全部为H5阴性。

4.3 疫情应对监测 发生H5疫情后,此时迅速控制疾病乃是重中之重,以便尽快实施控制措施。此期监视活动包括: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将疫点周围半径为5千米范围内设为疫区,从疫区每个养殖场和村庄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疫区发现新的H5阳性病例,并再设立一个新的半径为5千米的疫区,进行监测;二临床主动监测,疫情发生地的DLD地方当局和乡村志愿者针对禽流感的临床监测将进一步加强,一旦发现病禽或死禽,必须立即通知地方DLD当局,而当地DLD人员必须核实情况,并按照DLD的指示控制病死禽。

5 泰国H5疫情防控的评述

泰国政府利用较少的资源成功控制了H5疫情,其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泰国政府对成千上万的散养户的H5防控投入甚少,而是重点关注规模场的H5防控工作,使有限的资源用在H5防控关键点上;二是政府引导家禽养殖场纵向一体化工作(也就是使H5风险很高的中小规模的养殖场转变为H5风险较小的大规模养殖场),使家禽养殖场强化了生物安全措施工作;三是地方兽医部门对H5可疑疫情有及时处置的权利,并且只扑杀H5阳性禽群和H5阳性可疑禽群;四是泰国肉鸡大型养殖场普遍采用的蒸发冷却饲养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五是泰国完善和广泛的监测对于成功控制疾病,特别是防止病死禽的运输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H5病毒被排除在家禽之外,泰国应加强对野禽H5监测以及边境地区的H5监测,防止H5病毒被野禽或从邻国传入境内。泰国还应与一些国际组织或相关贸易国,合作开展H5疫情的随机监测活动,使他们相信泰国家禽中确实不存在H5病毒感染。

[1]Suwannakarn K,Amonsin A,Sasipreeyajan J,et al.Molecular evolution of H5N1 in Thailand between 2004 and 2008[J]. Infect Genet Evol,2009,9(5):896-902.

[2]Chunsuttiwat S. Response to avian inf l uenza and preparedness for pandemic inf l uenza:Thailand's experience [J]. Respirology,2008,13(S1) 36-40.

[3]张太翔,凌宗帅,祝素珍,等. 无疫小区国际发展概况[J]. 中国动物检疫,2011,28(4):74-76.

[4]Buranathai C,Amonsin A, Chaisigh A,et al. Surveillance activitie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H5N1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from Thailand,2004-2005 [J]. Avian Dis,2007,51(S1):194-200.

猜你喜欢
养禽家禽禽流感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虚拟仿真技术在养禽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