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分析

2011-08-15 00:51刘玉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前臂网球软骨

刘玉来

天津市网球运动中心(天津 300074)

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是下桡尺关节韧带损伤及三角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或破裂,是网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与其它项目相比,网球运动员发生该损伤的程度虽不很严重,但直接影响运动训练和比赛,而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研究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调查了7个省、市队共66名网球运动员,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7个省、市网球队66名运动员,其中天津队36名、上海队7名、北京队7名、湖北队5名、广东队5名、江苏队3名、四川队3名。男36名,女30名。年龄16~28岁,专业运动年限7~18年。运动健将15名,一级运动员32名,二级运动员19名。

1.2 方法

2004年9月全国比赛期间,在全部参赛队中选取上海、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四川队参赛的运动员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运动员基本信息、训练情况,临床检查,观看训练、比赛。2004年10月~2004年12月,对天津队全体网球运动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相同。

诊断标准依照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第4版中的腕软骨盘损伤及下桡尺关节损伤的症状及诊断[1]。重复损伤是指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两次及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66名网球运动员中,患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的共35名,损伤发生率为53%。有重复损伤史24名,占损伤人数的68.6%。这提示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发生率较高,易重复损伤。

35名损伤运动员中,急性损伤15人,6人有重复损伤史,占35名损伤人数的17.1%;慢性损伤20人,18人有重复损伤史,占35名损伤人数的51.4%。结果提示:慢性损伤的重复损伤率较高。其原因是由于慢性损伤无明显外伤史,损伤程度较轻,功能不受限,运动员还能坚持训练,往往不能引起重视,使患肢得不到及时、必要的休养,久而久之,导致损伤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急性损伤后的重复损伤是由于部分运动员损伤初愈,前臂及腕部肌肉力量和对抗能力尚未恢复就开始正常训练,当训练达到一定强度时,损伤初愈的患肢因肌肉力量不足,对抗能力较差,导致重复损伤发生。可见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后,易重复损伤、恢复慢的原因是带伤训练及损伤初愈正常训练过早。

对损伤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击球不准致伤14名,占损伤人数的40%;慢性劳损20名,占损伤人数的57.1%;摔伤1名,占损伤人数的2.9%。

通过观看网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并分析其病史发现,击球不准是造成急性损伤的原因。在训练和比赛中,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时,前臂旋前的同时有一甩腕动作,尤其是大力击球时甩腕动作更明显,整个击球动作应协调地依次完成。专业网球运动员打出的球快而重,若此时击球不准,手腕和下桡尺关节将受到很大且与击球方向相反的旋转剪力的作用,即在前臂旋前、屈腕的同时,突然受到一个很大的伸腕及旋后的剪力作用于腕和下桡尺关节,引起急性损伤。但其致伤的力度不足以达到使下桡尺关节分离的程度。本次调查中未见1例下桡尺关节分离。

由于长期的专业训练,网球运动员每天重复击球数千次,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长期反复旋转、碾磨、牵拉,若得不到及时恢复,易造成慢性劳损。

35名受伤的运动员中,仅1人因在跑动训练中摔倒,手呈背伸外旋位撑地受伤,损伤程度较重。

3 小结与建议

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发生率较高,易重复损伤;急性损伤由一次大力击球不准引起;长期地反复旋转、碾磨、牵拉是慢性损伤的原因。急性损伤后初愈即过早进行正常训练,因腕和前臂肌肉力量不足、对抗能力差,易导致重复损伤;慢性损伤导致重复损伤的原因是带伤坚持训练导致损伤加重,也是伤后恢复慢的主要原因。

建议:(1)提高运动员对球在空中无规律运动时的判断能力及击球的准确性。(2)伤后应积极治疗,使受伤的局部组织得以适当的休养,避免带伤训练,必要时可辅以支持带加以固定保护。(3)加强腕部及前臂肌肉力量及合理安排伤后初愈的训练,减少重复损伤的发生。

[1] 曲绵域,于长隆. 实用运动医学.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696-697.

猜你喜欢
前臂网球软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